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的思维论文_张润梅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的思维论文_张润梅

山西省大同市煤矿第二中学校 037001

摘 要: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培养创造力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地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慧的真正发展,是目前构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启发思维 课堂教学 教学技巧

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培养创造力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可见,有效地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慧的真正发展,是目前构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启发式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一、启发的涵义

教学启发方法与技巧思想及实践在中外教育史上是源远流长的。在我国,“启发”一词源于《论语·述而》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启发教育的涵义是: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启示他的思路;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开导他的表述。举出一个方面的事理启发他,而他却不能推知领悟其它与此相联的三个方面的事理,我就不再告诉他。

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涵义可以概括为: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技艺适时巧妙地启迪、诱导学生去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动脑筋思考和语言表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地获得发展。

二、启发教学的原则与要求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方法,已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所熟悉。但启发式教学并不是立竿见影、一用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的。由于许多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或者对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运用不当或运用不纯熟,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可能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对教师的启发引导反应迟缓;二是可能教师的问题缺乏启发性,所提的问题太抽象、太庞大或者跳跃太大,缺乏循序渐进,致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为此,我认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应考虑遵循以下原则:

1.关键性原则。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启在关键上,启在要害上。这就要教师分清主次,学会抓主要矛盾。一堂课是由几个环节组成的,而每一个环节也必然有一个主要矛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在抓住一堂课的主要矛盾的同时,还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的主要矛盾,找出各个环节不同的关键和要害,一个个“启”,一层层“发”,环环紧扣,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形式相结合,列举法、设问法、类比法、组合法、信息交合法等等思维方法相配合,这样才会使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发挥应有的作用。

2.及时性原则。进行启发式教学,要像知时节的春雨,当需要时即发生,也就是说启发要及时。而要做到启发及时,就要注意创设“愤”、“悱”的情境,通过必要的设疑、铺垫及一系列的启发、诱导,把学生引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这时候,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紧张而活跃,教师如能抓住本质、在要害处稍加点拨,启发的效果就会很明显。要尽量避免超前启发和滞后启发。

3.实效性原则。设计启发式教学时,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已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等,做到讲求实际、讲求实效、启而有发、问而有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在这里要注意两点:

(1)要利用正迁移规律。即作为启发的知识材料应选用大多数学生所掌握的、感知过的,同时又能在记忆中得到再现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一定会启而有发、问而有答。

(2)鉴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不同,对不同学生要注意运用不同的问题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异,不能用一个模式对待所有的学生。

4.双向性原则。双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发扬民主,创造良好的信息交流的课堂氛围,做到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进行多种形式的启发。我们都知道,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导”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而不是代替学生走路。教师要充分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讲求教学民主,讲求双向交流,真正做到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使启发式教学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否则,师生心理相悖,课堂气氛压抑,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不利于启发式教学的进行。要做到这一点,光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努力还不够,还要靠教师平时与学生建立起来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5.引导性原则。启发的目的在于启动学生的思维,为此应引导学生动脑,使他们通过思维来主动地理解知识、接受知识。为此我们应朝以下三个方面去引导:

(1)要运用新颖充实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即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常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无穷。”由此可见,教会学生学习,授之以法非常重要。

(3)要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能力,这是启发式教学的目的之一。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要注意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各种器官参加学习活动,以引导他们培养自己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多种能力,从而把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总之,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除了遵循上述基本原则外,我们首先应该更新我们的观念。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不能误把“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的法宝。提问启发,仅仅是启发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它的全部。“满堂问”看起来很“热闹”,其实如果不注意设问的对象、质量、层次,不注意启发的目的,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样子、一个架式,学生没有进入被启发的角色,这样的问,问得再多,效果也不会大,甚至是浪费时间。我们必须认识到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教师不置一言,没有提出什么问题,但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仅仅做出某种暗示,都会诱发学生的思路和联想,同样具有启发性,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论文作者:张润梅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3月总第2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0

标签:;  ;  ;  ;  ;  ;  ;  ;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的思维论文_张润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