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保证农田种植工作的顺利进行等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就这一方面而言,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顺利、合理应用,才是保证节水技术真正从理论落实到实践的重要工作。所以,强化对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分析,提出相关的应用创新建议,为促进实际工作的改进能够发挥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水利节水灌溉;建设;管理
引言
农田水利工程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能够切实改善我国农村经济状况,满足更多农业生产和农民群众饮水需求。
1、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节水灌溉的高效发展对推进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升。针对我国水资源现状,发展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就显得尤为必要:除了能避免水资源的浪费,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业的科学性和技术性,加快农作物种植效率,提高收成。此外高效利用水资源和发展相关灌溉技术能更好地推进我国走生态可持续科学发展路线。
促进农村建设的需要。将灌溉技术进行一个有效的控制之后,农田灌溉的水资源利用率最少可以相对以往增加 30%以上,对个别的灌溉区域和井水灌溉的区域而言,节约用水就表示着可以将提水灌溉的成本降低,从而可以实现将水资源高效率利用的目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在实际农田灌溉中的使用,还会使得稻田变得相对的干爽有利于后续的工作进行,而且农田节水灌溉技术会使得水田当中的水稻不断的向地下伸展自己的根须,变得更加的发达强壮,水稻作物的根须若伸展的够发达扎根够深那么其抗倒伏的能力也就会大大的提高。
有利于提高用水率。在传统的农业耕种中,对水量的利用率十分低下,使很多水资源在没有得到利用的情况下流失,对水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引起浪费的主要原因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对于自然降水只能等待田地自然利用,没有相关的人工干预措施,使得自然降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而农民在节水方面还没有相关意识,不会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利用。通过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使用,在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的同时,使成本大大降低,使农产品的竞争力处于更加有力的地位。
我国某些省市的相对干旱的地区,每年的粮食产量都会因为农田的干旱减产甚至是绝产,所以干旱的问题也成为了我国现如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急需攻克的难题。
2、我国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现存问题
2.1、设计规划不合理
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和设计环节需要让设计人员首先进入工程建设实地进行严格考察,但是目前一部分工程设计人员过于依赖手上的理论资料,对于实地勘察工作没有引起重视,在设计中忽视了灌溉区域的地理条件和种植结构等,导致工程设计脱离实际情况。
2.2、项目管理设计不科学,投资制度存在缺陷
以水利工程为例。一方面在项目审批阶段由于要层层审核且只核减不核增,导致项目批复资金逐级衰减,背离项目本身需要。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不兑现,项目资金进一步紧张。项目法人只能通过强行下设最高投标限价的方式消化上述资金的缺位,造成中标价偏低。而对于承包人来说,不但承担了发包人资金不到位的压力,也承担了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压力,导致承包人只能牺牲工程质量。
2.3、重过程轻管理
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操作难度比较大,因此相关的建设管理部门需要重视工程施工和设计环节,深入一线现场进行勘察调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国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质量。但是,这不代表工程建设结束就可以高枕无忧。在后期节水灌溉工程的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管理和维护,否则仍会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影响节水灌溉工程的利用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措施
3.1、输水过程的节水方法
从古至今,农业用水大部分都是采用挖土成渠的方法,这样可以直接送到地头,这也是节约用水的一种方法。根据调查我们得出如下结论:目前我国灌溉渠道的利用率很低,通常只有0.3~0.5 的系数。因此,节约农田用水的关键在输水环节,采用必要的措施进行节水,将给节水灌溉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
3.1.1、 渠道防渗
很多种材料都可以用于渠道防渗施工,常用的有干砌块石、浆砌块石(或卵石)、砼预制块、现浇砼护面、塑料薄膜、土工膜等,最近国内比较普遍推广的“三面光”渠道就属这一类。当采用砼护面时,如渠道不大还可用 U 型砼渠,这样还可以提高输水流量,减小过水断面。
3.1.2、管道输水渠道
输水除了渠床渗漏之外,还有水面蒸发与渠床上杂草的蒸腾。而用管道输水则可基本避免这些输水损失。对于喷灌、滴灌和微灌要求高压输水,而对于地面灌溉可用低压输水管。
3.2、积极应用新型节水灌溉技术
3.2.1、微灌技术的应用
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在以往灌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的,也是一种新型的灌溉技术。在微灌技术当中一般包括了几种方式,有渗灌,滴灌以及微喷灌等技术的应用。而微灌技术通常是由几部分来组成的,其中包括了水资源,灌水器,灌区以及输配水管网等。由于微灌技术在流量上是非常小的,所以进行灌溉时的时间就会很长,周期短,从而也就较容易的控制好流水量,对植物的根部可以直接输送养分和水分,这种灌溉技术更适用于种植的农作物,不仅节省了人力同时也节约了水资源,提高水分的利用率,改善土壤结构。
3.2.2、喷灌技术的应用
在建设农田水利工程时离不开应用喷灌技术,主要也是利用动力机以及加压水泵装置操作的,再利用喷灌机所带来的压力带动卷盘,达到灌溉。这种技术一般更适用于大面积的农田,在喷灌机上安装喷头再进行灌溉,并且可以自行设计农田灌溉的方向,简单的对喷灌机进行移动便可以,再喷向农田的各个方向,这种技术不仅适用于不同地形的农田,而且管理方式上也较为简单,操作便利,可实现自动化控制,利用率非常高。
3.2.3、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利用地下水对农田进行灌溉,也是进行输水的一个过程。该技术的应用就是利用一系列管道,把地下水进行输送到需要的区域,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技术。另外,在应用该技术对农田进行灌溉时,要应用低压把水输送到所需区域,不然会适得其反。这种技术不仅可以降低渗漏,提高水利用率,同时也能减少蒸发的损失,提高农业的增产,所以这种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结束语
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科学化应用,对于保证构建我国现代化的农业体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对于喷灌、行走式灌溉、渠道防渗技术及微灌技术等不同技术的应用,应切实结合农田农作物种植结构,遵循客观实际、合理选择,制订有效的农田灌溉方案,积极地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农田灌溉技术的创新中,提高农田节水灌溉工作效率,保障农田节水灌溉工作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 于立军.分析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与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7(49):293.
[2] 李海民.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32):177.
[3] 祖志高,梁冰涛,张瑞涛,李磊.浅析节水灌溉工程及有效运行[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46(10):16-17.
论文作者:张晓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技术论文; 节水灌溉论文; 农田论文; 水资源论文; 工程论文; 水利论文; 我国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