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我们到底该怎么想呢?_经济论文

乡镇企业:我们到底该怎么想呢?_经济论文

乡镇企业:到底该怎么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镇企业论文,怎么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90年代,人们已开始用欣喜的目光正视乡镇企业的存在,关注它的成长。

对乡镇企业的认识是否跟得上它的发展步伐?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是否与其地位相适应?

如何把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乡镇企业这两支大军、两个主体组好、协调好、指挥好,正成为当今经济生活中紧迫的新课题。

自1987年小平同志给乡镇企业以“异军突起”的极高赞誉后,国人对乡镇企业的认识应该说已再无异议,过去那种经济生活中一有点什么风吹草动便唯乡镇企业是问的现象少多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确立,乡镇企业作为市场经济先导力量和国民经济最有活力的增长点正在迅速成长壮大。

进入90年代后,乡镇企业发展更是令人刮目相看,1991年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达到1.1万亿元。这差不多是80年代初我国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所曾达到的水平,其中工业总产值8500亿元,与10年前全国工业总产值数相等。

当乡镇企业发展到这一步的时候,人们已经开始以一种更欣喜的目光正视它的存在,关注它的成长。正因为如此,李鹏总理才把乡镇企业评价为整个国民经济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当年主管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副总理田纪云公布了这样一个比较和统计:我国从1952年1000亿元社会总产值达到1983年1.1万亿元的规模,用了31年时间,而乡镇企业由1984年的1000多亿元到1991年超过1万亿元,仅仅用了短短7年。

历史和事实一再地印证这一点,并使人们仍在不断地大吃一惊。1993年,即又过了二年之后,乡镇企业产值又达到2.9万亿元,而且是产值与效益同步增长。

这是一个更大的意想不到:本来“七五”初期作“八五”和10年规划时曾拟定到本世纪末乡镇企业总产值为2万亿元,之后规划经过多次修订提高到2.64万亿元。如今,最初的规划已提前7年实现,修订过的规划也大大提前超额实现了。

尽管1994年的最新统计数字尚未出来,但如今乡镇企业与城市企业平分秋色,平起平坐的格局已是确定无疑的了。显而易见,乡镇企业在多年实现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了速度、效益、贡献的基本同步发展。使我国的综合实力在几年之内跨越了一大步,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但是,问题在于,我们对乡镇企业的认识是否跟得上乡镇企业已取得的发展步伐?我们的许多传统观念是否符合迅速变化中的乡镇企业的新情况?我们的许多相关的政策、措施是否与乡镇企业已达到的地位与已发挥的作用相适应?

提出这些问题并非无的放矢或者无病呻吟,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国民经济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对传统观念和习惯作法作出调整和改革,需要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日新月异的经济现象和业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国民经济新格局。

比如说,以往乡镇企业人们往往较多地是与农业、农民、农村联系起来,这固然不错,但是,在乡镇企业已占了全国工业一半分额的今天,是不是也应更多地考虑乡镇企业与城市国有企业乃以整个经济全局的关系?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投资结构、产业布局等方面如何统筹兼顾、统一协调?应该说,这涉及到中国工业化发展方式与道路的问题,因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在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经济结构的同时,也已改变了国民经济整体结构和经济运转流程,重塑了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基础,揭开了我国经济结构高度化演进的序幕。

比如说,作为市场经济的先导力量,乡镇企业在多年的市场风云变幻中形成了一种适应力极强的好机制,它已成为我们发展市场经济的一笔宝贵财富。事实上,乡镇企业在明晰产权,实行股份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有着很多便利与优势,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企业集团、发展外向型经济许多方面,乡镇企业的许多经验是很值得国有企业学习和借鉴的。乡镇企业的占全国不到10%的信贷规模,创造了占全国一半的工业产值,这本身就有许多可以发人深思之处。

乡镇企业现已形成1.2亿人的庞大的产业大军,职工人数也已超过国有企业。还在几年前,江泽民同志就指出,国营大中型企业是国家工业的主体,乡镇工业企业是我国中小工业的主体。如何把这两支大军,两个主体组织好、协调好、指挥好,使之在实现国家现代化宏伟目标的伟大进军中发挥各自的能量与作用,已成为经济生活中紧迫的新课题。

标签:;  ;  

乡镇企业:我们到底该怎么想呢?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