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规范化治疗对妊娠结局影响的探讨论文_韦丽玉

(福建省霞浦县医院 妇产科 355100)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用规范化方案治疗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0例,均为我院产科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行常规治疗(对照组,n=30)与行规范化治疗(观察组,n=30)血糖控制效果和妊娠结局展开对比。结果 两组妊娠糖尿病患者治疗前,空腹、餐后2h血糖检测值、血红蛋白检测值无差异(P>0.05),治疗后各指标检测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妊娠不良结局及新生儿妊娠不良结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重视规范化治疗的开展,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率。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规范化治疗;血糖控制效果;妊娠结局

临床产科高危妊娠性疾病领域,妊娠期糖尿病占较高发生比例。近年随着生育政策的转变,加之产妇不良饮食和生活行为增多,促使本病发病率显著上升,若未有效及时对病情控制,可致胰岛素抵抗,引发死胎、早产、巨大儿、畸形等不良事件,对母婴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影响。重视行规范化治疗,是提高血糖控制效果,保障临床安全,获取理想妊娠结局的关键[1-2]。本次研究选择相关病例,行规范化治疗,取得了理想成效,现总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0例,均为我院产科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与《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美国糖尿病协会制定)相关诊断标准符合。随机分组,观察组30例,年龄30-45岁,平均(36.9±1.8)岁;孕周17-32周,平均(21.7±4.1)周;初产妇23例,其余7例为经产妇。对照组30例,年龄30-44岁,平均(36.7±1.6)岁;孕周17-33周,平均(21.9±4.0)周;初产妇24例,其余6例为经产妇。组间基线资料具可比性(P>0.05)。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对本次实验内容、目的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甲状腺、高血压、乙型肝炎等疾病伴发者;2有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疾病存在者。

方法 对照组:本组病例应用产科常规治疗方案,即重在行饮食指导。依据产妇具体孕周、血糖控制情况、体质等方面的特征,计算并确定每日需摄入总热量,同时,对少食多餐进食原则严格遵循,根据个体特征,就合理、科学的糖尿病食谱进行制定,将总热量于各餐中平均分配。观察组:本组常规饮食控制同上,同时重视规范化治疗方案的实施,具体内容如下。(1)体重控制:针对并发肥胖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每周需将体重增加量于0.3kg以内控制;处于孕中期的产妇,每周需将体重增加量于0.5kg以内控制,并定期对血糖水平进行监测,复查尿酮体情况[3]。(2)运动疗法:鼓励产妇作低强度、持续、且与自身情况相符合的有氧运动,如孕妇瑜伽、散步等,每次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以最大幅度增加机体对体内分布的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对葡萄糖的充分利用率,最终发挥有效的控制血糖的作用。同时,在运动时需注意,动作不可过于剧烈,以心率<120次/min为佳;另外,若产妇具流产征兆,或有内科疾病合并,则需禁忌运动,以保障临床安全。(3)用药指导:定时监测血糖,依据监测结果,针对超标者,取胰岛素予以治疗。初始为小剂量,后依据血糖水平、机体敏感性渐趋调整,至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4-5]。(4)孕期监测:针对产妇加强眼底、血脂、肾功能、血糖水平等方面的检查,各指标均无异常后,可准许出院。同时完善相关随访工作,使产妇及家属可掌握血糖监测方法,并依据监测结果,对胰岛素用量适当调整。(5)分娩时机选择:针对血糖控制效果理想,且未取胰岛素应用者,通过在妊娠39周,可行自然分娩;若血糖经胰岛素治疗,于理想水平控制,可于38-39周将妊娠终止;针对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者,妊娠需提前终止,终止妊娠前48h,取地塞米松6mg 肌肉注射,2次/d,共2d,以促胎肺成熟。

(6)完善产程监测:在分娩的具体产程中,每2h对产妇尿酮体、血糖监测1次,并随时对胰岛素的用量进行调整,保证血糖于4.4-6.7mmol/L范围内维持。按高危儿标准加强对妊娠糖尿病新生儿监测,掌握血糖、黄疸情况。

观察指标(1)对比两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包括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2)对比两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率,包括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过多、早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剖宫产;(3)对比两组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率,包括胎儿窒息、畸形、巨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低血糖。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展开统计,组间计量资料血糖水平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不良妊娠结局率采用(%)表示,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水平 两组妊娠糖尿病患者治疗前,空腹、餐后2h血糖检测值、血红蛋白检测值无差异(P>0.05),治疗后各指标检测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为产科特殊疾病类型,在对血糖控制时,需与孕期产妇身心特征符合,以保障母体营养物质和能量供给充足,各项生理机能保持正常,才可为胎儿生长育提供良好条件[6-7]。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针对所选妊娠期糖尿病产妇,重视规范化治疗的实施,首先,行体重控制,利于降低血糖值,防范巨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行运动指导,依据产妇具体状况对运动的强度、方式选择,可降低运动风险,促进葡萄糖的利用;行用药指导,可保障临床安全;行最佳分娩时机选择和产程监测,可保障母婴生命安全。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两组妊娠糖尿病患者治疗前,空腹、餐后2h血糖检测值、血红蛋白检测值无差异(P>0.05),治疗后各指标检测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妊娠不良结局及新生儿妊娠不良结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重视规范化治疗的实施,在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的同时,对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均具规避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展价值。分析原因,因规范化治疗为依据产妇具体特征制定的治疗措施,各项工作开展的相对系统化及个体化,可依据患者不同阶段特征表现做出适时调整,更利于妊娠结局的改善[8-9]。

综上,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重视规范化治疗的开展,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率。

参考文献

[1] 吕小飞,林常青,邵光,等.规范化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的作用探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8,5(17):36-37.

[2] 陶朝慧,喻晓燕.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7):1426-1429.

[3] 余凡,廖海明,殷文静,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母体及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16,12(3):305-311.

[4] 沈爱红,孙桂君,杨永红,等.妊娠期糖尿病规范化干预对妊娠与围生儿结局的影响[J].中国综合临床,2015,31(7):650-653.

[5] 吉秀梅.妊娠合并糖尿病规范化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6,3(3):1-2.

[6] 何文慧.亚临床甲减对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影响的调研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23):2344-2346.

[7] 李玲.综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4):75.

[8] 黄巧玲.血糖控制措施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状况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6):1156-1158.

[9] 王依静.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控制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5):937-938.

论文作者:韦丽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

标签:;  ;  ;  ;  ;  ;  ;  ;  

妊娠期糖尿病规范化治疗对妊娠结局影响的探讨论文_韦丽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