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_世界经济论文

亚洲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_世界经济论文

减缓的低速趋升——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走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洲论文,世界经济论文,金融危机论文,走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按照联合国的预测,1998年世界经济和贸易量将分别增长2.6%和7%,比1997年的3.1%和9%低0.5和2个百分点。经济和贸易量增速放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使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放慢。联合国认为,许多国家应采取措施刺激国内需求;亚洲发展中国家出口的恢复和活跃主要依赖于日本和美国的经济发展;同时,全球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也非常重要,各国国内经济改革不能停滞。

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亚洲五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韩国)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取决于它们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和与世界经济联系的程度。仅从GDP的比重来看, 这些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并不大,只占3%,但是它们在国际贸易和利用外资方面的比重却远大于GDP的比重。据有关国际组织和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在对这五个国家的国外直接投资中,日本占19%、欧盟占15%、美国占10%。在对这五个国家国外银行贷款中,日本比重最大,约900亿美元;其次为欧盟。 因而其危机传递给世界贸易和投资的乘数相应也要大的多。利用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世界经济联结模型系统可以估计亚洲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

1.亚洲五国经济增速大幅减慢,韩国、泰国和印尼会出现负增长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大体已进入“谷底”阶段,其货币均过度贬值,已大大低于这些货币的国际购买力水平,其货币汇率的走向也将取决于这些国家的货币政策。如果这些国家遵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其达成的协议,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汇率将会回升。如果采取较宽松的货币政策,来防止经济过度衰退,名义汇率不会回升,但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将会使“实际”汇率回升。如果这些国家的财政开支也将大幅度减少以降低政府赤字和国际收支赤字,其货币贬值、外资减少、股市和房地产下跌、银行系统信贷危机、再加上政府不得不采取的紧缩政策必然会使这些国家的国内需求下降,特别是投资和进口需求。货币贬值对这些国家的出口会产生一定的刺激,但在短期内出口企业将受到信贷紧缩的影响。初步估计,这五个国家1998年GDP 增长率将从危机前预测的基础上下调6~8个百分点,即从原来的6.5%~8%下调到─2%~2%,1999年GDP增长率预测值将下调3~4个百分点。

2.世界经济增长将受到明显影响,但发生大规模世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亚洲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直接影响是通过这些国家与世界的贸易和资本等直接联系而产生的。这些国家进口需求的下降会直接影响其它国家的进口也会相应下降。通过乘数效应世界贸易和经济增长将会自动向下调整一定的水平。此外,国外投资者和国际银行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的损失也将直接影响到相应的国民收入。除这些直接影响以外,亚洲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间接影响也很大,即所谓“传染”效应对许多发展中国家将产生较大影响。很多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下跌幅度很大,他们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借贷成本有明显上升。为了维持本国货币稳定,防止资本外流,许多发展中国家不得不提高利率,采取一些紧缩政策。

综合这些影响,199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预测值从危机前的3.1 %下调至2.6%,降低0.5个百分点,1999年下调0.3个百分点。据估计, 对发达国家的总影响将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美国和欧盟的GDP下调0.2个百分点,日本GDP的增长率下调1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整体的GDP增长率下调2个百分点,其中亚洲发展中国家下调2.5个百分点,中国下调1.5个百分点,拉美发展中国家下调1.5个百分点,非洲下调0.4 个百分点,转型经济国家基本不变。

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

尽管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仍将保持增长势头。1998年世界经济将增长2.6%左右,但增速放慢(见表1)。

表1: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经济增长率(单位:%)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国家/地区

全球 3.03.1

2.6

3.0

发达国家 2.52.6

2.2

2.3

加拿大

1.23.8

3.4

3.2

法国 1.52.6

3.0

2.8

德国 1.42.3

2.6

2.8

意大利

0.71.3

2.4

1.5

英国 2.33.6

2.3

1.9

美国 2.83.8

2.7

2.3

澳大利亚 3.33.0

2.8

3.4

日本 4.01.0

0.4

1.5

发展中国家

5.95.5

4.1

5.2

拉美 3.55.3

3.4

4.3

阿根廷

4.48.4

4.2

5.0

巴西 2.93.0

0.3

3.0

墨西哥

5.16.8

5.4

6.1

非洲 4.43.0

3.5

3.8

南非 3.41.7

2.3

3.1

阿尔及利亚

3.42.5

4.2

4.0

尼日利亚 2.93.1

2.8

3.4

埃及 4.95.0

5.4

5.5

东亚、南亚

6.75.3

3.5

5.5

印度 6.75.7

6.0

6.6

印尼 8.04.8 -2.0

3.4

韩国 7.15.3 -1.6

3.6

马来西亚 8.67.1

2.0

5.0

菲律宾

5.75.1

2.6

4.8

新加坡

7.07.6

6.2

6.5

台湾省

5.76.6

6.2

6.5

香港 5.05.1

3.6

4.3

泰国 6.40.5 -1.8

2.0

中国 9.78.8

8.0

8.2

西亚 4.24.4

3.1

3.3

转轨国家-0.52.0

2.8

3.7

俄罗斯 -6.00.3

1.4

2.5

乌克兰 -24.0

-1.1 -1.7

0.1

匈牙利

2.23.6

3.8

3.8

捷克 4.11.3

1.9

3.8

波兰 5.67.1

6.4

5.9

资料来源:PROJECT LINK

《世界经济展望》1998年3月11日

1.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趋缓,日本经济停滞不前 1998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预计为2.2%左右,比去年低0.4个百分点。在连续6 年的持续增长后,1997年美国的各项经济指标仍处于几十年来的最好水平,实际GDP增长3.8%,大大高于官方估计2.5%的潜在生产能力水平, 通货膨胀率(按消费价格指数计算)不到2%,失业率下降到5%以内,政府预算赤字继续减少,只有经常项目这一项宏观指标不太好,赤字达1600亿美元。今明两年,美国经济仍会保持适度的增长,预计1998 年实际GDP将增长2.7%,1999年为2.3%左右。 亚洲金融危机会使美国对亚洲地区的出口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已进入周期性的增长放慢阶段。但是,由于失业率下降,股市活跃,消费需求仍将保持强劲增长。按照美国企业家年会理事会(Conference Board)计算的消费信心指数,美国消费者信心已接近30年来的最高点。由于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率持续下降,劳动成本的上升低于生产率的提高,美国通货膨胀会维持较低的水平。经常项目赤字会继续扩大,但不会超过GDP的2.5%。亚洲金融危机使其出口受到限制,而国际市场价格的下跌使其进口增加,尤其是亚洲地区的制成品以及石油的进口会增加,从而使美国财政在1998年将出现小额的盈余。亚洲的金融危机降低了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防止了通货膨胀的出现。联邦储备委员会不会在今年上半年调整利率,但从第四季度后,美国可能会下调利率以防止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

日本经济在1997年5月以后进入衰退, 主要原因是由于政府实行紧缩财政政策,包括提高消费税和社会保障费用,减少政府支出。最近,日本政府出台了一项减免2万亿日元的收入税只占日本消费总额的0.7%,不会对经济增长起太大作用。给金融体系注入30亿日元的公共资金以及采用新的会计体系可能会使银行增加贷款,但也可能会改变银行的借贷行为,使其更加谨慎。按联合国预测,1998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为0.4 %左右,据其国内一些专家的预测,其经济为负增长,增长率为-0.4%。日本经济从今年下半年起将有所好转,但复苏力度不大。日本经济的停滞不前,不仅影响亚洲其他国家的发展,同时,也使国际社会对日本能否恢复以前的经济增长速度感到担忧。

过去几年,欧盟经济一直低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为加入欧洲统一货币体系,许多国家采取了紧缩财政政策。同时,第一批加入欧洲统一货币体系的国家不确定和各国汇率之间比例关系的不确定也影响了私人投资。1997年,大多数欧盟成员国经济加快增长,除意大利、奥地利、瑞典和瑞士外,其他成员国的GDP增长率都超过2%。由于大多数成员国家的货币相对美元贬值,再加上外部需求强劲和劳动力成本下降,欧盟的出口增长很快。由于许多国家采取紧缩财政政策,再加上高失业率影响了居民的消费信心,欧盟的消费需求不强。随着第一批加入欧洲货币联盟的国家的确定,投资增长会加快。今后两年,欧盟经济将保持2.5%左右的增长速度,通货膨胀率将在欧洲货币一体化所规定的目标之内,失业率有所下降。但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德国和法国等以出口为导向的国家经济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转轨国家经济进入增长期 1997年是转轨国家经济发展的转折年,突出标志是俄罗斯经济自1989年以来首次出现0.3%的正增长。 所有转轨国家在去年经济平均增长1.6%,而1996年为-0.5%。但不同国家差别较大,克罗地亚、捷克、匈牙利、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的经济增长较快,外资大量流入。而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乌克兰经济没有增长。1998年,预计所有转轨国家的经济平均增长率为3 %,除乌克兰外,其他国家的经济都将出现增长。

3.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大大放慢 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1998年印尼、韩国和泰国将出现负增长,私人投资下降15%~25%,通货膨胀率上升10%~20%,失业率增加。 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经济仅增长2%~3%。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 中国台湾省和香港增长速度放慢,中国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南亚各国特别是印度受的影响很小,其经济仍保持稳定增长。 受危机影响的国家的贸易平衡状况会有所改善,1998年,其经常项目会出现创记录的盈余,这将对稳定汇率和防止外汇短缺发挥巨大的作用。但贸易状况改善的主要原因将不是其出口的大幅增长,而是其进口的下降。如果受危机影响的各国能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揽子援助计划实行经济紧缩政策,稳定汇率,抑制通货膨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继续开放金融市场,1999年,受危机影响的亚洲各国经济会恢复增长,但增长速度不可能达到以前的水平。

4.拉美经济处于扩张之中

亚洲金融危机对拉美的金融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该地区股市下跌,融资成本上升,某些国家被迫采取紧缩财政和金融政策以防止资本外流和维持汇率稳定。因此,1998年该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会放慢。但拉美经济发展有许多有利因素,一是美国实行中性的货币政策;二是该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进一步加强;三是在墨西哥金融危机后,拉美各国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四是拉美各国金融体系更加健康。因此,尽管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拉美各国汇率基本稳定,外资继续流入,预计1998年拉美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4%左右 。但拉美经济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后已得到控制的政府预算赤字和经济项目赤字又出现扩大之势;二是失业率居高不下,进一步恶化了收入分配不均的状况,给社会稳定带来了隐患。

5.非洲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非洲地区多数国家政局趋于稳定,许多国家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发展经济,摆脱贫困。1996年以来,非洲地区的各项经济指标显示,非洲地区维护经济发展的能力大大增强。今明两年非洲经济将保持3.5%左右的增长速度。 但非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有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是石油价格下跌和亚洲地区对非洲原材料的需求下降给某些国家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世界贸易增长速度下降

1997年,世界贸易出口总额达到65900亿美元, 其中商品贸易出口额达到52950亿美元,服务贸易出口额达到12950亿美元。世界贸易量增长9.4%,仅低于1976年的11.8%的增长率,是20 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去年是北美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的进出口贸易增长速度近10年来最快的一年,两个地区在出口和进口方面都取得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由于北美洲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需求旺盛,对外贸易是90年代的第二个增长率超过两位数的年份。去年美国的商品出口额比1996年增长11.3%,进口额增长了9.4%,其出口贸易额占领世界贸易总额的13%, 进口贸易额占16%,是1970年以来最高水平。亚洲金融危机对1997年世界贸易增长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影响到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这五个国家的对外贸易,但对世界贸易的影响不大。

亚洲金融危机将对1998年的世界贸易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的进口将出现负增长。在国内需求疲弱的情况下,它们将利用更多的生产能力来制造出口商品。但是,由于美国的经济增长会放缓,日本和中国等国进口需求量不会有大的增加,此外,金融业的问题也将削弱这五国扩大出口的能力,因此,它们的出口额增幅将不会很大。1997年对外贸易表现最为活跃的北美洲和拉丁美洲在进入1998年后也将呈现进出口增长趋降的势头。预计今年世界进出口贸易量的增长率会比上年低2个百分点, 不过世界贸易的表现仍然会好于90年代初期的水平。

国际市场产品价格继续下跌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按消费者价格指数计算)较稳定地控制在2%以下,为60年代初以来最低水平。 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的物价上涨幅度也出现大幅回落。由于拉美各国和前苏联地区继续实行稳定经济、控制通货膨胀的政策,在连续几年物价大幅度上升之后,这些地区已走出恶性通货膨胀的泥潭。俄罗斯的通货膨胀已由1995年的180%左右下降到1997年的10%左右; 巴西在实施亚雷尔经济计划以后,物价上升幅度迅速下降,通货膨胀率已由1995年的180 %左右下降到1997年的6.2%。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1998年印尼、 韩国和泰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10%~20%,但其他东南亚和南亚各国通货膨胀率较为稳定,主要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将控制在9%以内(见表2)。

表2:世界主要国家(地区)通货膨胀率 (单位:%)

年份1996

1997 1998 1999

国家/地区

加拿大

1.51.8

0.7

1.0

法国 1.81.2

1.0

1.4

德国 1.91.8

1.6

1.3

意大利

4.42.4

2.3

2.6

英国 2.52.4

2.2

2.4

美国 2.42.0

1.7

1.7

澳大利亚 2.01.6

3.1

2.2

日本 0.11.6

0.9

0.2

巴西 8.96.2

4.2

3.8

墨西哥 33.8

20.3 14.0 11.0

南非 8.48.4

6.8

8.2

阿尔及利亚 12.812.0

9.0

9.0

尼日利亚10.010.0 15.0 15.0

埃及 4.95.0

5.4

5.5

印度 5.15.3

6.7

7.6

印尼 7.711.1 18.3

8.9

韩国 6.34.5 10.4

4.8

马来西亚 1.73.0

1.2

1.5

菲律宾

8.47.2

9.9

7.9

新加坡

2.52.8

6.2

6.5

台湾省

5.76.6

2.5

2.2

香港 5.05.3

3.7

3.0

泰国 5.86.1 14.5

8.6

中国 8.32.8

3.3

4.0

俄罗斯 45.0

11.0 10.0 12.0

乌克兰 100.5

54.2 14.3 12.2

匈牙利 20.5

20.6 13.6 10.5

捷克 7.8

10.0 11.2

9.0

波兰19.8

14.4 12.3

9.8

资料同表1

从国际市场上看,受去年下半年以来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亚洲一些国家包括日本和韩国等经济困难加重,国际市场许多商品的需求明显减少;一些商品的产量增长或设备能力继续过剩,市场供应充裕;美元大幅升值,使国际市场以美元计算的商品价格趋于下降;再加上各国控制通货膨胀的成功,也有助于稳定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水平,1997年国际商品市场疲软,年初,由于受天气反常影响,一些产品严重减产,价格的总体水平一度出现较大的回升,但旋即急转直下,到年终,国际市场价格水平降至低于一年前的水平。

根据联合国的分析,1998年国际市场上主要商品价格将继续下降,国际市场上平均价格(按世界出口平减指数)将在1997年下降5.9 %的基础上再下降3.9%左右。食品及饮料的平均价格今年将下降8.3%。今年世界粮谷的消费预计为18.65亿吨,产量超过860万吨,期末库存将增加3.2%。因此,1998年世界粮谷的价格将继续下跌。其中, 小麦的价格将下降3%,玉米下降2.5%,大米将下降6%。 十大主要植物油籽的产量预计为2.81亿吨,消费量为2.75亿吨。由于生产超过消费,价格会有所下降。但茶叶、咖啡和可可的价格将会上升。

非食用原料价格将下降6.8%左右。 今年世界羊毛的产量将略有增长,消费将有所减少,价格将持续下跌。世界棉花的产量将增长1.7 %,达1993万吨,供应充裕,价格预计下跌2%左右。由于需求缩减, 特别是主要进口国日本因建筑业不振,进口需求急剧下降,去年世界木材价格大幅下跌,跌幅高达23.6%。今年世界市场对木材的需求仍将不足,特别是由于日本经济困难加重,木材价格将继续下降。今年世界铜、铝、镍、铅、锡等分别有不同程度的过剩,价格疲软,但锌的价格可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去年世界钢材市场的需求增长,价格出现明显回升。今年在西方经济继续增长影响下,需求仍将增长,钢材价格将保持稳定。

制成品价格平均将下跌2.9%左右。据统计,1997年12 月和上年同期相比,基本石油化工原料价格下跌16.2%,通用塑料价格下跌2.4 %。1998年世界化工品市场的需求难以好转,价格难以回升。随着世界经济的继续增长,机电产品特别是办公及通讯设备、电力设备、机床和船舶等产品市场需求较好,价格有望稳定或回升。但一些产品如半导体等,由于生产过剩,价格将继续下跌。

标签:;  ;  ;  ;  ;  ;  ;  ;  ;  

亚洲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_世界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