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孩子们是怎么学汉语的?_语文素养论文

今天孩子们是怎么学汉语的?_语文素养论文

今天的儿童怎样学语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文论文,儿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文素养”在本文中是指儿童比较稳定的、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价值观等人格修养。本次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对北京小学、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史家小学和中关村第一小学的六年级学生开展了关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相关情况的调查。本次回收有效问卷1196份,男女生所占比例分别为51%和49%。

      问卷由基本信息题、单向选择和多项选择题(41项)以及开放题(1项)组成。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识字写字与积累、课内外阅读、写作、交流与表达、传统文化等方面,重点考察了儿童语文学习态度与习惯、学习策略、学习方式等的实际情况,旨在了解影响儿童语文素养的相关因素。

      阅读是儿童最喜欢的语文学习活动

      在读什么书?

      92.14%的儿童喜欢语文,其中44.48%的儿童表示“非常喜欢”语文。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超过85%)儿童一学期能读到10本书以上,每天都会有20至60分钟的阅读时间。近六成儿童上学期能看10本以上的课外书,仅有不到10%的儿童不足3本。儿童课外阅读时间集中在“20至30分钟”“30至60分钟”,有两成儿童会超过1小时,也有17%左右的儿童每天阅读时间不足20分钟。儿童会依照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内容,且种类繁多,以“休闲小说”“经典名著”“科普读物”和“漫画”为主。儿童读课外书的主要来源是自主选择喜欢读的书,也有同学交流、老师家长推荐的。

      男女生在阅读内容上差异较为明显,男生倾向于“科普读物”,女生倾向于“休闲小说”。近半数女生将“休闲小说”作为课外最喜欢的读物,其次是“经典名著”和“科普读物”。男生对“休闲小说”和“科普读物”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有近两成学生选择“漫画书”。

      在用什么样的阅读方法?

      儿童使用的阅读方法策略多样,使用频率也较高。超过85%儿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绝大部分儿童(超过85%)会通过说明书或使用指南来帮助自己学会使用新的东西。在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上,男生优于女生。

      儿童在第二学段对阅读有了较为系统的学习,到了第三学段,儿童就能在阅读过程中使用多种阅读方法策略。能够将阅读的内容与自身生活联系起来,能够发散地去寻找相关资料,这是阅读从“老师主动”向“儿童主动”转变的很好体现。

      教师在阅读指导过程中,要注意性别差异。男女生在阅读内容上差异较为明显,男生倾向于“科普读物”,女生倾向于“休闲小说”。在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上,男生优于女生。因此,阅读教学中,要注重解决问题、应用能力培养,尤其在女生中。教师在推荐阅读书目时,也要有针对性、合理地为男女生分别挑选课外书。

      大部分儿童在“习作”上感觉有压力

      调查显示,超过60%的儿童在“习作”上感到过压力。儿童希望“我手写我心”并在习作中记录分享自己的故事。一些儿童表示“没素材可写”,也不知道如何“合理运用语言”。

      具体而言,只有32%的儿童在作文方面从未感到过压力。超过一半的儿童喜欢作文是因为“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把自己的生活记录下来”,也有三成左右的儿童认为是“想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想告诉别人自己的故事”。超过四成儿童表示自己“没东西可写”“肚里有话表达不出”“没素材可写”,也不知道如何“合理运用语言”。也有近三成儿童认为自己“缺少好词句”“作文题没意思,脱离实际”。

      “回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历”“上网搜索”是儿童获取写作素材的两类主要方式。儿童进入到第三学段,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方式变得多种多样,超过70%的儿童选择“回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历”,“上网搜索”也成为儿童获得素材的主要来源。这也是儿童喜欢习作的原因,即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完成自己的习作——“我手写我心”。通过调查也能发现,儿童阅读书目种类繁多、阅读时间也比较充分合理。

      调查也显示,儿童认为作文难写的最主要原因是“没什么可写”,一些学生身边大量的阅读素材没能很好地转化成为写作材料。这看似矛盾的结果,其实反映出了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在安排习作题目时怎样才能更好地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如何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儿童融入生活、感受生活,让儿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是值得语文教师思考的。

      调查显示,超过80%的儿童在平时较为重视积累成语、格言、谚语、名言警句,这也就是语文老师平时要求的“积累好词好句”。然而儿童认为作文难写另两个主要原因是“缺少好词句”“肚里有话表达不出”。积累好词好句固然重要,但若只积累在笔头,没积累在心中,实则无助于儿童语文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在教学中让积累与运用联系起来,让积累的内容真正内化到儿童的心中。

      我们还应为语文教育做哪些事

      对语文教育的关注应实现从形式到内涵、从量到质的转变,切实提高教学实效,全面提高儿童的语文素养。

      关注“预习”的内涵,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调查发现,儿童在预习新的课文时,通常会“通读课文”(86.45%)、“扫清字词障碍”(60.45%),而仅有三成多儿童会在预习中“提出不懂的问题”。带着问题进课堂不仅是儿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重要表现,更能为儿童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学习提供一定前提,也能为教师了解儿童学习起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并努力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提供条件。因此,教师应加强预习的方法指导,鼓励儿童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课堂。

      关注“积累”的内化,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

      调查发现,八成儿童“重视积累成语、格言、谚语、名言警句”,其中非常重视的占24%,比较重视的占57.19%,不重视的仅占18.81%。可见大多数儿童在语文学习中能够重视语言积累,也反映出教师重视指导儿童语文学习的积累。然而,在调查儿童“作文难写的原因”时,有三成儿童表示“缺少好词句”,是仅次于“没东西可写”(41.89%)和“肚子里有话表达不出”(41.39%)的第三大原因。通过两个题目的交叉分析发现,“重视积累”的儿童中,有近六成的儿童认为作文难写的原因是“缺少好词句”。这反映儿童的好词句的积累更多停留在记忆或者记录层面,没有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更难以灵活运用到实际中。因此,教师在指导儿童关注成语、名言、好词好句的积累的时候,更应进一步指导儿童积累的方法,重视积累内容的内化,为学生创设运用语言的情境。让好词句的积累从“记录到本子上”变为“记录在头脑里”,从而“运用到生活中”,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能够灵活运用的质的转变。

      关注课外阅读的“质”,引导儿童开展经典阅读

      大多数儿童喜欢阅读,一学期能读10本以上的课外书,每天都会有20至60分钟的阅读时间,这反映儿童有了课外阅读“量”上的积累,但聚焦儿童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发现“休闲小说”最多,而且多数儿童是自主选择课外阅读内容,通过老师或家长推荐而阅读的课外书占比较少。正如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所说,“坏的东西无论如何少读也嫌太多,而好的作品无论怎样多读也嫌太少。劣书是损害我们精神思想的毒药”。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阅读量,更要关注阅读的内涵,在推荐书刊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儿童阅读经典,不仅包括文学经典,还应包括各个领域的经典书籍。各学校可以通过丰富的语文实践性活动,激发儿童阅读经典的兴趣。通过阅读分享等方式适时监督反馈儿童课外阅读的情况。

      关注“阅读”与“写作”的关联,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广泛的阅读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写作方法,积累大量的词汇。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与年龄特点适宜、与习作内容有关联的文学作品,指导学生有目的、有层次地阅读。教师要帮助学生把这些书面上的词句内化为自己的言语积累,将习作置于现实生活中。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可以适当让儿童进行小练笔,丰富儿童练笔的形式,鼓励儿童尝试诗歌、绘本、小说等形式,或将阅读后的所思所想与同伴进行口头交流。同时教师也可以多引导学生根据阅读内容进行大胆想象,或与生活实际进行关联。

      关注男生的学习过程,提升男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成效

      调查发现,女生在语文素养相关状况中的表现都优于男生,这与国内外的多项调查结果反映的状况是一致的。男生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学习成绩正在渐渐落后于女生,“男孩危机”的状况不容忽视。在小学阶段,男生发育比女生迟缓一些,身心智力发展的因素影响男生的学业表现,而且从学习领域看,男生在阅读和表达等方面明显不具有优势。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看出,男生与女生在阅读兴趣、阅读课外书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教师应该更关注男生的学习过程,从男生的学习兴趣点出发,组织教学内容,提升男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提高男生的语文学业成就。

标签:;  ;  ;  

今天孩子们是怎么学汉语的?_语文素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