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民在种植药材时付出更多,收入却更少?_中药论文

为什么农民在种植药材时付出更多,收入却更少?_中药论文

农民种药材为何赔多赚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药材论文,多赚论文,农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草药是我国的特殊商品,近几年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落实,有的靠种药材走上了致富之路,然而,也有的赔得血本无归,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信息不灵。药材是一种特殊商品,多了是草,少了是宝,农民种药材千万不能盲目跟风,否则就会吃亏。我国有十大专业药材市场,中草药的价格瞬息万变,尤其远离药材市场,交通又比较偏僻的农民朋友,获取药材信息的渠道大多还是在报纸杂志上看到的。孰不知再及时的信息,等到在报纸上发表还得5~7天才能见报。如在杂志上时间更长,就是再灵也赶不上趟。人们还曾记得上海闹肝炎之前,板蓝根的价格是每公斤3元,一夜之间涨到每公斤40元,这么好的价钱,让人们谁不眼馋呢*9芽于是种板蓝根的一拥而上,可是等新品收获以后,上海肝炎疫情早巳控制住了,一下子板蓝根的价格一落千丈。收获的板蓝根药材卖不出去,这个教训历历在目,永远应该汲取。

二是知识不多。种药材说了半天,也是个知识问题,如果您多看点《本草纲目》、《中药大词典》之类的书籍,就会感到,那里的知识太多了,不学习而盲目地看广告,势必会上当受骗。比如广告上常说的“泊夫兰”、“撒夫兰”,推销种苗的商家说一亩能收四五公斤干花,药商按每公斤4万元,甚至每公斤五六万元回收。乍一看,种一亩能收几万元,真如同天上掉下馅饼一样,但是看《中药大词典》后就会明白,原来所谓的“泊夫兰”、“撒夫兰”就是藏红花,也叫番红花,以花蕊即柱头入药,每亩地也产不了几克,想产四五公斤比登天都难,何况药材也有严格的产地要求。在西藏产的番红花属地道药材,而换在北方种植,产出来是否能卖到好价钱还是个未知数,比如治肝炎的茵陈,人们有这样一句顺口溜:“三月茵陈,四月薅,五月茵陈当柴烧”。这就是说,采挖茵陈有严格的季节要求,如果误了季节,就失去了药用价值,只好当柴烧了。笔者奉劝想靠种药材致富的农民朋友,千万多掌握点中草药的知识,否则就得悠着点,冷静考虑后再选择适销对路的品种,最好和当地药材公司协商,签订收购合同,以免得不偿失。

三是技术不精。中草药非比粮食作物,种植季节、管理都需要懂技术,否则脑袋是一片空白,什么都不懂,那就千万别种药材。比如,北沙参,如您想种植的话,必须购买经过冬季冻藏处理的种子才能出苗,否则不经冻化的种子,再好也是出不来苗的。还有徐长卿种子,非常细小又轻,如果播种时不掺河沙,一遇刮风天气,就会被风刮走。还有牛蒡,都是在夏季麦收以后播种,这样才能到秋后收获药材,否则春播的只能收种子,根部却失去了药用价值。市场附近的农民,在长期的实践中,掌握了一整套药粮间作,菜药间作,果药套种等科学种植经验,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总之一句话,种药材要想取得好收成,必须信息灵、知识广、技术精,否则笔者泼一瓢冷水,还是种点粮食吧,风险较小。

联系电话:0311-5815432

标签:;  ;  

为什么农民在种植药材时付出更多,收入却更少?_中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