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筑工程的规模也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而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如何控制成本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就成了项目发包的重要考量因素。笔者在文章中首先分析了工程造价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意义和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了工程造价的主要环节,探讨了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若干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造价;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
引言
传统造价管理控制所考虑的要素较少,往往更注重对图纸的预测分析。但在项目的实际落实过程中,也存在大量的干扰条件,时常造成超预算的问题。这不仅给投资方带来了较大的资金压力,而且也不利于建筑企业的生存发展。而随着管理理念以及技术的成熟,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逐渐受到了业界的一致好评。由此可见,对全生命周期的造价管理进行研究,不断促进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造价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意义
(一)丰富了造价依据
在以往的造价管理中,造价人员片面注重建设过程的投入,而忽视了设计、结算等环节的影响因素。比如建筑项目在投产使用后,也会造成高额的运维成本,这也应该纳入到造价范文内。而一旦未能考虑周全,则可能导致项目落实过程中滋生浪费的现象,影响到其它工序的正常开展。尤其是近几年频繁出现的超预算问题,更是导致部分施工单位在其它工序偷工减料。这不仅严重降低了项目的整体质量,而且还可能埋下安全隐患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全生命周期的造价管理,就是要通过精细化的手段确保项目施工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在满足项目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成本投入。这种管理办法丰富了造价人员的编制依据,使工程造价的结果更可靠。
(二)创新了造价理论
实际上我国的造价管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得出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比如此前的提出的全过程管理方法,就是对以往造价经验的总结和丰富。在全过程造价控制中往往将建设阶段与使用阶段区别开来,这种做法容易造成两者的冲突。在项目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就很可能出现成本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导致项目的整体质量受到影响。而全生命周期造价控制就是要着眼全局,兼顾每一个环节的成本损耗问题,协调资金投入的比例。在这种造价管理方法的指导下,能够有效地实现项目整体成本的控制,同时提高项目的质量。
二、造价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原则
(一)合理控制成本
造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不仅要使项目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在成本方面也要避免不必要的开支。通常而言,工程项目主要涉及到直接开支与间接开支两个部分,因此在造价管理工作中也应该全面的控制。传统造价管理往往独立的看待每项工序的成本,而忽视了各项工序之间的协调。比如部分造价人员在管理控制中,一味的追求各工序的最低成本,没有考虑到实际的可行性。这也容易造成纸上谈兵的问题,令项目的质量出现隐患。因此,全生命周期的造价管理就是要用全局的眼光,针对每个环节的具体施工要求,制定出合理可行的预算方案。其中既包括前期建设阶段的直接投入,也必须涵盖投产使用后造成的不可见成本。
(二)注重效益分析
全生命周期的造价管理还十分注重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从而对造价方案进行客观的评价。比如项目在施工落实中产生的成本损耗对此后运行造成的影响,是否需要翻新、以及项目的生命周期等,都是项目造价收益问题的具体体现。这就需要造价人员借助于专业的软件来操作,以数学模型和经济学的知识来得出更好的优化策略。总的来说,造价管理人员应该优化施工编制方案,确保工序能够有效地落实开展,从而实现项目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造价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要点
(一)决策阶段
在项目的立项阶段对造价的影响是较为关键的,关于前提调研决策的相关数据都将成为预算的参考依据。比如项目的难易程度、经济效益等问题,对成本的影响较为显著。因此,决策人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投资,以及投资金额的大小。这就需要运用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方法来解决,以更加长远的目光来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同时对前期调研所得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以最小的成本投入来获得更高的利益。除此之外,决策阶段还涉及到项目的设计,这也是造价需要考虑的内容。比如项目建材的使用、项目的选址等关键要素,造价管理人员要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合理的设计方案能够减少或者避免后期的变更,从而极大的减少设计开支、返工成本。
(二)预算阶段
就目前而言,项目的预算主要根据设计图纸来开展。项目的发包双方以图纸为依据来确定最终的发包额,这个阶段就需要进行合理的预算。又或者在项目招投标过程中采取公开竞标的方式,那么投资方也可以根据图纸预算出大致的投资成本。并以此为标底展开合理竞标,建筑企业则结合自身的资质以及施工水平来投标,最终将以在合理价格区间内的最低价发包。
(三)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的影响要素较多,也是超预算发生的重灾区。一般来说,项目的实际工程量与设计图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这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预算误差。因此,在施工阶段也必须对具体工况进行考核,同时考虑到成本和承建单位的利润进行具体的协商。又或者承建单位在施工过程技术水平薄弱,频繁造成返工等现象,也会严重加剧成本开支。因此,在这个阶段也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首先,建材价格在长周期内有着明显的浮动,而建材的成本支出在项目中又占有着较大的比重。因此,承建单位应该根据项目的质量要求来选择质优价廉的产品,减少浪费的现象。此外,还需要对变更项目进行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凡与设计图纸有出入的部分,需要建设单位、监理机构以及设计单位共同协商,从而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方案。
(四)结算阶段
结算阶段属于建设期造价控制的最后一环,也是项目造价控制的重要内容。管理人员应该对项目的工程量与单价进行复查,确保与预算和图纸相符合。而存在差异的地方,也需要核实变更签证等手续,把好结算的关。同时,结算过程中还需要对照合具体的要求,避免成本的重复计算。比如某些项目的支出在单价计算中已经涵盖,因此在进行收费就会造成超预算的问题。因此,在结算阶段管理人员应该对项目涉及到的材料、单据进行逐一审查核实,确保成本开支无遗漏、无重复计价。
(五)使用阶段
项目在投产使用后,必须进行定期的运行维护这也将造成一定的成本开支。若是在运维中投入不足、或者没有达到项目的要求,则也可能影响到项目的质量,从而缩短项目的使用寿命。因此,使用阶段的造价管理就必须降低运行成本,减少运维损耗。笔者建议,造价管理人员应该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造价管理。同时结合市场化机制,对项目运行中的风险进行预测,从而合理的反映出建设成本。比如目前业界广泛使用的BIM造价管理软件,能够从项目立项到投产的全周期进行控制,更精细化的控制建设成本。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造价行业的发展和造价理念的成熟,传统的造价管理方法现象已经不合时宜。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则以长远的眼光,分析各工序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整体投入的最小化。笔者建议,造价管理人员应该革新造价理念,从决策、预算、施工、结算以及使用后的多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不断推动我国造价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磊.基于范式转换角度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J].知识经济,2015(14):119+121.
[2]边延凯,高伟,林沂,段茜茜,张治刚.BIM在国内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研究与进展[J].天津城建大学学报,2017,23(05):356-362.
[3]杨洪庆.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05):169-170.
论文作者:钟晓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造价论文; 项目论文; 成本论文; 生命周期论文; 阶段论文; 造价管理论文; 预算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