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策略研究论文_蔡芳仙

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策略研究论文_蔡芳仙

蔡芳仙

浙江省江山市滨江高级中学

摘要:建设活动性的课程一直是高中政治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所以议题式的教学方式就成为一个主要的着重点。通过相关教学模式的对比,就可以大致的突显出议题式教学的优势。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老师应该确定清晰的目标,进行信息加工,明白其中的路径,并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

教育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朱明光老师认为:"如果说以核心素养为纲是修订高中课程标准的标志性追求,塑造活动型学科课程就是修订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最显著的亮点"。议题是在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对相关内容标准进行活动化设置的主题设计。议题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是教师培育核心素养的可选方案。如果说核心素养是魂,那么议题就是体现魂魄的载体。活动型学科课程可以通过不同的议题以及议题不同的呈现方式,培育思想政治学科共同的核心素养。本文拟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设计为例,浅析如何以议题为路径构建有政治认同的思想政治课堂。

一、在情境设置中蕴含对政治认同的感性认知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内容标准为"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教学提示中呈现两个议题,即"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和"如何冲破思想的牢笼"。鉴于内容标准和课程内容,本课选择以"如何冲破思想的牢笼"为议题开展教学设计。教学提示中呈现了很多可选择的活动方式,如可结合人的活动尺度和动物的活动尺度的比较,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坚持真理和价值的统一,坚持在实践中深化认识、追求真理;可着眼正确结论的形成,讨论"第一手材料"与"第二手材料"的不同作用;可收集著名哲学家的思想观点,分角色扮演不同哲学流派的争论,感受人类探索世界奥秘的旅程;可收集以批判性思维获得创新成果的实例,懂得迷信权威的危害和独立思考的价值。在准备这一课的过程中,党的十九大正在隆重召开,全社会对主要矛盾的讨论如火如荼,恰好提供了一幅"正确结论形成"的生动画面。因此课堂以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论断为真实情境,师生共同探究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意义。

二、在议题实施中聚焦对政治认同的理性认知

(一)破题:从逻辑上回答是什么

本课以毛泽东的文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进行问题导入,学生很容易回答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继而向学生抛出问题链: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十九大又提出了很多新的论断,这些思想又是从哪里来的?和以往的思想相比有了哪些突破?为什么要突破?如何实现了突破?今后还会不会被突破?这些问题并不急于回答,当学生陷入沉思之际,适恰地给出总议题"如何冲破思想的牢笼?"随后利用分议题"何为思想的牢笼"进行破题,在师生互动中探讨出"牢笼"即为"束缚思想的条条框框"。

(二)结题:从逻辑上回答怎么办

十四大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的经济体量也跃居为世界第二位。实践的发展呼唤理论的创新,党的十九大适时提出了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怎样理解主要矛盾,成为政治课堂必须为青年学生解答的一道问题,当然我们还是要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进行思考。1956年党的八大已经根据社会发展状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由于"左倾"思想,在随后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却出现了人民公社、大跃进,甚至是十年浩劫的错误,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什么原因导致了实践中出现的挫折?当时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是怎样的?我党自身的理论水平是怎样的?中国的国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认识的主体与客体角度分析问题,生成"一个正确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的知识。随后学生借助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聂辉华的文章《理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四个维度》,体会当今社会实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主要矛盾的定位当然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生成"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的知识。学生再一次体悟真理性认识不是绝对的、永恒的,而且要冲破思想的牢笼,不仅需要我们具有追求真理的勇气,更需要具有发展真理的智慧。

三、在现实观照中激发对政治认同的情感共鸣

尽管本课运用了大量的史料,但是思想政治课程还是要关注当下、观照现实。因此在课程的总结阶段,呈现了一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讲话作为升华: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同志们,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对此,学生们纷纷谈论着"总书记说的和我们学的一样啊",情感上的共鸣产生了。如果政治认知是政治认同的逻辑起点,政治情感则是政治认同的感情基础,那么政治行为就是政治认同的必然结果。学生的政治认同过程就是不断由内化走向外化的过程,一旦形成良性的政治情感和政治行为,核心素养才真正实现了落地。

议题式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情境和层层深入的路径,锻炼了学生整合资料的能力,师生始终基于问题在平等、民主、探究的课堂氛围中表达和解释,不啻为培育核心素养的好途径。

参考文献:

[1]孙杰.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实施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9(07):60-62.

[3]黄怡婧.核心素养下的议题式教学实施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04):46-47.

论文作者:蔡芳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  ;  ;  ;  ;  ;  ;  ;  

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策略研究论文_蔡芳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