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积极心理培养探究论文_冯善央,杨年勇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积极心理培养探究论文_冯善央,杨年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渐形成。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关注的重要特殊群体,由于父母在他们小时候远离家乡,往周围城市务工甚至更远的城市,农村留守儿童多数跟随上辈老人生活,隔代抚养现象突出,由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逐渐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引导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本文通过以班主任的角度来具体探究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期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健康、积极向上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培养;积极心理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大家庭的组织、引导重要职位,是进入孩子们心灵,加强家校沟通的桥梁和媒介。作为一位农村初中的班主任,我们应当多关心和关注班内的留守学生,及时发现他们出现的心理问题和思想困惑,并采用合理的方法和途径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督促其他学生帮助和关爱班里的留守学生,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努力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活与学习氛围,使其充分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关怀,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农村留守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心理承受能力差

很多留守学生都存在心理承受能力差的问题,稍微遇到一些困难就会止步不前、畏首畏尾,甚至会表现出极为强烈的排斥和厌恶情绪,形成一种情绪应激反应。在这种心理状态的影响下,初中阶段的留守学生常常会由于学习的知识有难度而放弃学习,也会对生活中的挫折视而不见,甚至不能承受来自长辈和教师的批评教育。

(二)缺乏安全感较突出

由于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留守学生很容易放大自己遇到的困难,也很容易压抑自己,认为自己无人可依,做什么事情都要下意识的给自己留条后路,最终形成悲观厌世的情绪,对外界充满戒心和防备,难以与他人建立和谐、亲密的关系。

(三)自尊心强又易妒

留守学生在情感上相对比较脆弱,表现出更为强烈的自尊,进而形成偏激、激进的心理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学生的心里很容易产生不平衡感,总是以挑剔、多疑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认为老师过于偏心或是自己不够优秀,从而产生嫉妒心理,影响个人的健康成长,甚至做出一些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

(四)不愿与外界交流

由于在生活中缺少倾听者和分担者,很多留守学生都习惯于将所有的事情压在自己心里,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中,从不与外人分享和交流,显得十分孤僻和不合群,变成所谓的“独行侠”。再者,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都相对比较落后,初中生接触外界的机会也随之变少,其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都会受到影响,最终会阻碍他们交际能力的发展。

二、班主任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学生的积极心理培养

(一)双层疏导,完善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机制

列夫·托尔思泰曾经说过,“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但初中生并未拥有完善的思维逻辑,因此当他们“有心事”或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时,其必然会出现显性表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也就是说,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的言行、表情、日常情绪都会产生变化

一是要建立心理辅导室,利用心理辅导室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得问题学生可以通过面谈、匿名写信交流等方式进行互动,尝试获得启发,学会自我调节,进行心理保健,长此以往,学生能在心理咨询室中畅所欲言。二是采用同龄人互诉的活动模式,利用同龄人解答疑难的方式来解决学生的需求,由此体现出教育的适切性,真正让其也参与到和同学的谈心互动中。

(二)构建代管家长制度

在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条件下,学校要重视对教师的培训,注重与儿童父母保持定期联系,将孩子的情况及时反馈,达到“家校合作”的模式。

一方面,从留守儿童自生成长方面进行分析,初中教师应定期与留守儿童监护人员沟通,了解留守儿童在家庭生活中表现情况。并结合留守儿童在校表现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方案。比如开展的“控辍保学明查暗访”调查班主任及学校领导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知学生心理问题,熟悉每一个辍学学生的情况,最终得出与之相关的心理问题,由此保证初中留守学生辍学问题的有效解决。

另一方面,针对初中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情况,农村初中教师可协同其他年级或学科教学人员,构建代管家长制度。在代管家长制度运行过程中,学校可根据留守儿童生活习性、学习水平差异,将其分配给对应的授课教学人员。授课教学人员可在管理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同时,从生理、心理多个方面,激发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

(三)开展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

在近几年发展进程中,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负担逐步增加,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精神道德建设的核心。根据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在性格特点方面的差异及农村儿童现有问题,农村初中教学人员应制定多元化德育教育输出体系。

首先,农村初中教育人员可以大学生德育实践教学为切入点,与区域高校联合,制定高校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体系。充分发挥高校学生与留守儿童年龄相近、容易沟通交流的优势,利用友情,弥补留守儿童失去的亲情,为留守儿童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渠道。

其次,农村初中要根据不同类型留守儿童家庭、不同年龄阶段留守儿童心理诉求的差异,学校以留守儿童良好生活习惯养成、学习兴趣培养为核心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面向社会建立立体化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网站,动员社会力量。协同社会服务工作者、非盈利性德育教育团队,推动留守儿童德育教育工作的常态化发展,如此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彼此互动合作中共同成长。

最后,班主任在课外时间教师可以用游戏竞赛的形式呈现,以单纯作为讨论课形式呈现,设定一些符合初中生心境和语言储备范围内的主题,在师生互动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开设“击鼓传花”活动,当鼓声结束,“花”停留位置所对应的学生便应该表演节目。这时就会有一部分学生十分紧张,于是教师便可以用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如语言鼓励或要求学生深呼吸调整情绪等,由此班主任便可以有效完成心理健康渗透教育。

三、结语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是农村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模块。因此,在初中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初中教师应认识到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明确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自生教育的不足,完善德育教育体系,构建代管家长制度,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管理,保证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袁祎.关于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才智,2016(01):126-157.

论文作者:冯善央,杨年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5期6批次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8

标签:;  ;  ;  ;  ;  ;  ;  ;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积极心理培养探究论文_冯善央,杨年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