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采取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依据是否予以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将我院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多动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例)与实验组(n=20例),实验组患儿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患儿不接受任何干预,实验组接受20次生物反馈干预后评价两组患儿临床结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多动症患儿症状评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数据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小儿多动症存在一定效果,值得进一步应用研究。
【关键词】脑电生物反馈;多动症;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4-0180-02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属于一种儿童行为异常现象,主要特征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动、社会行为冲动、学习困难征,也被叫作小儿多动症,大部分患儿智力发育基本正常[1]。但是在情绪、学习行为方面存在一定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动、注意力短暂、情绪易冲动等,极大程度上影响儿童学习成绩。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是依据脑电活动变化对患儿注意力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一种治疗方式,为了进一步研究脑电生物反馈疗法的治疗效果,现报道此次研究的60例多动症患儿干预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此次研究的60例样本数据选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儿童心理门诊收治的多动症患儿,依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对疾病进行判断,排除精神系统异常、肝肾严重疾病以及精神疾病等。依据是否予以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进行分组,对照组(n=40例)给予一次行为指导,实验组(n=20例)除一次行为指导外,实行20次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中女性14例,男性26例,最大年龄13岁,最小年龄7岁,平均年龄为10.2岁;实验组20例患者中女性6例,男性14例,最大年龄14岁,最小年龄7岁,平均年龄为9.54岁。两组多动症患儿干预前Conners儿童行为评分量表得分进行统计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应用BFB2000脑电生物反馈系统进行干预治疗,干预原理为对4~8Hz慢波活动进行抑制,增加12~16Hz感觉运动波,通过脑电,皮温,肌电等方式予以信息的实时反馈。依据基线(Baseline)水平的测定对游戏难易度进行及时调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干预训练包括五个水平的训练项目,即注意力维持训练、视觉追踪训练、时实任务训练、短时记忆力训练、辨别力训练。完成上述训练之后再一次进行基线水平测试,play attention软件会给出两次基线测试及五个水平训练结果。训练过程中确保训练程度从易到难,每次训练30分钟,每周3~4次,半年内完成20次生物反馈干预。
1.3 观察指标
采取Conners儿童行为评分量表评价患儿学业、情绪、行为以及在家注意力等进行评定,患儿得分越低表示状态越好,计算患儿综合注意力分数以及控制分数,患儿经治疗之后综合注意力分数以及控制分数变为正常的60为显效;30~60之间为好转;低于正常的30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取卡方检验对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行统计,采取t检验对症状评分进行统计,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有效率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多动症患儿好转7例,显效12例,无明显效果1例,总有效例数19例,总有效率95%,半年后对照组多动症患儿好转15例,无明显变化25例,总有效率37.5%,P<0.05,χ2=7.201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Conners评分比较
干预前,实验组患儿Connors儿童行为评分(12.35±3.22)分,对照组患儿Conners儿童行为评分(11.21±311)分,t为1.32,P>0.05,统计学差异不显著,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干预后实验组患儿Conners儿童行为评分(5.23±1.54)分,对照组患儿Conners儿童行为评分(8.24±1.54)分,t显示为4.1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后实验组患儿Conners儿童行为评分比较,t值3.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儿童多动障碍是一类神经生物学发育缺陷疾病,大多数患儿存在α波变慢,同时α波活动性明显降低,两组α波功率比值升高,呈现较低唤醒水平。采取脑电生物反馈疗法对多动症患儿进行治疗,实际上是依据脑电活动对患儿注意力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一种方式。其主要理论为条件反射,主要设备是脑电生物反馈仪,通过主要设备与主要理论选择性抑制某段脑电波对患儿实施对症干预。对4~8Hz慢活动进行抑制,促进12~16或者16~20Hz活动进行增强,提升患儿大脑的唤醒水平,对于改善患儿注意力以及大脑功能状态具有重要意义[2-3],由此可以发现脑电生物反馈可显著改善患儿症状,提升大脑低唤醒水平,对大脑功能状态进行改善,增加患儿注意力。此次研究发现,两组多动症患儿在症状评分、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综合以上结论,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干预小儿多动症具有意义,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的一种有效措施。但因治疗时间长、费用高等特点,目前并未得到广泛开展,其干预效果持久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范秋霞.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6):18-19.
[2]宋英林.用于小儿多动症治疗的脑电生物反馈系统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9(5):136-138.
[3]吴迪,王惠玲.脑电生物反馈仪治疗伴有睡眠障碍的抑郁症疗效分析[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7,12(2):135-138.
论文作者:徐世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5
标签:患儿论文; 实验组论文; 反馈论文; 生物论文; 多动症论文; 注意力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