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的急诊诊治特征以及误诊原因分析论文_张兰贞

湖南省武冈市人民医院ICU 湖南武冈 422400

摘要: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的急诊诊治特征与产生误诊的原因,减少病死率与伤残率,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六年之内所接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10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总结并且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与产生误诊的原因。结果 10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不相类似,其中75例患者首发症状为典型持续撕裂样疼痛,15例患者疼痛症状不具有典型性,10例患者首发症状为神经反应,100例患者全部接受影像学检查,其中60例患者得到及时确诊,40例患者因为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没有得到及时的确诊,早期误诊率为40.0%,40例误诊患者中12例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8例误诊为胰腺炎或是急性胃肠炎,8例误诊为脑梗死,4例误诊为胸膜炎或肺栓塞,4例误诊为消化道出血或是失血性休克,2例误诊为胆结石,2例误诊为肾结石。结论临床中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表现症状相对比较复杂,非常容易出现早期急诊误诊现象,所以临床中需要提高警惕,利用多种手段及早确诊,从而及早控制患者病情,及时开展支架介入手术治疗或是转送上级医院,降低伤残率和病死率。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急诊诊治特征;误诊原因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造成主动脉真假两腔分离的一类病理改变[1]。主动脉夹层倘若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治,48小时之内死亡率可达50% [2]。本文选取我院在以往六年之内所接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10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总结并且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与产生误诊的原因,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11月到2017年11月所接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10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所选100例患者全部为急诊科收治,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患者中最小年龄36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59.1±1.9岁;100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疾病60例,伴随冠心病患者20例,伴随大动脉炎患者10例,伴随神经系统疾病患者10例。

1.2方法

100例患者全部接受影像学检查,发现身体主动脉部位存在游离瓣或是假腔,根据临床观察记录与诊治资料,对所选10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与检查治疗情况开展总结与分析。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且记录10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就诊检查过程,同时统计100例患者中误诊例数,总结产生误诊的原因。

1.4统计学处理

选取SPSS15.0统计软件加以计算,其中计量数据采取X±S表示,计数资料采取X2表示,计算得出的P值大于0.05表明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计算得出的P值小于0.05表明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10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不相类似,其中75例患者首发症状为典型持续撕裂样疼痛,15例患者疼痛症状不具有典型性,10例患者首发症状为神经反应;100例患者全部接受影像学检查,其中60例患者得到及时确诊,40例患者因为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没有得到及时的确诊,早期误诊率为40.0%,40例误诊患者中12例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8例误诊为胰腺炎或是急性胃肠炎,8例误诊为脑梗死,4例误诊为胸膜炎或肺栓塞,4例误诊为消化道出血或是失血性休克,2例误诊为胆结石,2例误诊为肾结石;75例表现为撕裂样疼痛患者中,疼痛主要出现在患者身体的上腹部、腰部以及胸部,同时疼痛在上述部位中产生转移,其中20例患者产生恶心呕吐症状;15例不典型疼痛患者中,疼痛不剧烈,没有集中在身体某一个部位;10例神经反应患者都产生了晕厥与头晕情况,详细数值见表1;100例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50例患者主动脉根部产生显著变宽现象,平均宽度为51.3mm,25例患者主动脉瓣产生合并情况,伴随无法完全闭合现象;15例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显示,主动脉部位产生清晰的破口;10例患者主动脉内部黏膜部位产生破口;100例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80例患者体表心电图异常,剩余20例患者体表心电图正常,异常患者中30例出现左心室高电压,20例患者ST-T,15例患者心房颤动,15例患者右束支传导完全阻滞;100例患者接受急诊诊治期间,首选在确诊之后给予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开展降低血压治疗,之后对部分高血压患者应用硝普钠或是硝酸甘油静脉注射,将心率与收缩压进行有效的控制,保持血压处于100~120mmHg,心率为60~70次,35例患者由于身体疼痛难以忍受,医生为其开展镇痛措施,通过治疗之后,100例患者中65例病情逐渐稳定,在2周左右症状控制之后出院,5例患者由于病情加剧开展介入治疗,手术之后1~3周出院,10例患者由于并发症死亡,20例患者没来得及做介入手术死亡,详细数值见表2。

3讨论

根据大量研究显示,主动脉夹层患者中主要男性,年龄一般处于55岁到75岁之间,关于此病的具体发病原因目前还不是十分的明确,但是医学界普遍认为是由于高血压和主动脉内膜病变导致,因此针对高血压老年患者,需要做好主动脉夹层的应急准备工作[3]。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表现症状相对比较复杂,因此临床中产生误诊的几率高,引发患者死亡率升高,主动脉夹层患者会产生持续剧烈疼痛,此类疼痛存在转移性,临床中不建议应用常规镇痛药物,例如吗啡与杜冷丁等,需要有针对性的采取降血压制剂进行缓解疼痛治疗,此外对于症状不明显患者,需要为其实施影像学检查与心电图检查,综合患者的病史情况加以判断,在有需要时依照患者脉搏是否对称作为判断标准[4-5]。现在临床中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方式为根据夹层累及动脉相应组织器官缺血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例如急性期胸背部撕裂样剧痛、伴随虚脱表现,但是血压下降不明显或是出现升高,脉搏细弱或是消失,两侧肢体动脉血压不等,突然产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脏压塞体征、急腹症与神经系统障碍,肾功能急剧减退伴随血管阻塞等表现,此时需要考虑为主动脉夹层,之后马上为患者开展超声以及CT等诊断,及时确诊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少误诊的概率。根据本文的研究显示,选取我院在以往六年之内所接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10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总结并且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与产生误诊的原因,结果表明,10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不相类似,其中75例患者首发症状为典型持续撕裂样疼痛,15例患者疼痛症状不具有典型性,10例患者首发症状为神经反应,100例患者全部接受影像学检查,其中60例患者得到及时确诊,40例患者因为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没有得到及时的确诊,早期误诊率为40.0%,40例误诊患者中12例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8例误诊为胰腺炎或是急性胃肠炎,8例误诊为脑梗死,4例误诊为胸膜炎或肺栓塞,4例误诊为消化道出血或是失血性休克,2例误诊为胆结石,2例误诊为肾结石。

综上所述,急诊科医护人员需要对主动脉夹层抱有较高的警惕性,了解主动脉夹层临床症状,对于此类疾病做到早期诊治,提高急诊诊治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红,张丽英,朱京炜.主动脉夹层的急诊诊治分析 [J]. 现代医药卫生,2011,23(24):3643-3644.

[2]李祖勇,余涛,蒋龙元,等.主动脉夹层29例临床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1,11(4):257-258.

[3]徐燕.主动脉夹层的急诊诊治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37(3):276-277.

[4]杨新疆,赵开亮,麦泉云.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急诊诊治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0):110-111.

[5]吴明瑞,叶鸿,陈安清.主动脉夹层的易患因素及误诊原因探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10):965-967.

论文作者:张兰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8

标签:;  ;  ;  ;  ;  ;  ;  ;  

主动脉夹层的急诊诊治特征以及误诊原因分析论文_张兰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