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论文_洪玲

株洲市攸县中医院 内四科 412300

【摘 要】目的:分析和讨论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了682例老年脑梗塞患者,选取其中110例作为本组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1.82%明显高于对照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脑梗塞患者临床治疗中,加强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肢体功能,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老年脑梗塞;肢体功能;康复护理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导致脑动脉管腔狭窄,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局部血栓,使动脉狭窄或完全闭塞,表现为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脑血管疾病[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老年脑梗塞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脑梗塞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临床表现为耳鸣、头痛、半身不遂、昏迷不醒等,起病较急,病情进展迅速,是威胁老年患者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以往脑梗塞治疗中,多数医院只重视抢救工作,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康复护理工作,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关注度较低,大大增加了患者肢体残疾的风险与概率。本文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临床治疗资料,积极探讨康复护理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1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75例,女性35例,年龄均≥65岁,最大年龄80岁,平均年龄(69.7±5.4)岁;住院时间40~80d,平均(63.8±10.4)岁。入院时经CT或MRI检查,全部患者均符合脑梗塞临床诊断标准[2],均排除意识障碍、无法正常交流、合作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11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存在临床可比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病房护理、用药指导、病情监测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康复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1)深入分析患者病情,指导患者进行卧位平衡、床边坐起、站立、行走等锻炼;(2)指导患者进行体位变化,在床上进行相应的训练,取健侧卧位,每2~3h协助患者翻身。在患侧上下肢采用软枕垫高,屈曲肩关节,尽可能伸直上肢,手指张开。随后取仰卧位,在大腿外侧下方放置软枕,预防髋关节外旋,抬高肩部,屈曲膝关节。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摆放正确的肢体位置,维持患者肢体功能位。在实际康复训练中,由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过渡,循序渐进。(3)指导患者进行卧位平衡,取20°~30°卧位,并逐渐增加卧位角度,每2~3d增加10°~15°,每次10~15min,每日3~5次,待患者可直角坐起后停止。(4)站立平衡。患者能直角坐起后,指导患者进行站立平衡训练,可以充分利用平衡杠,先屈头部及颈部,再屈躯干,然后指导患者进行站起、跨步、跨门槛等动作训练[3],每次10~15min,每日2~4次。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结合脑梗塞临床疗效判定标准[4],规定患者实施治疗后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肢体功能及活动能力全部恢复;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肢体功能和活动能力明显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好转,肢体功能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采用Brathel评分量表与Fugl-Meyer量表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判定,总分为100分,分值与恢复程度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并整理本组研究数据,在统计学软件SPSS19.0中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x±s)经t和x²检验,差异于P<0.05时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脑梗塞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致残率与死亡率极高。随着CT与MRI技术的发展,脑梗塞诊断准确率不断提高,疾病死亡率也有所下降,但多数幸存患者的感觉、运动、语言等功能存在一定的障碍,大大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

脑梗塞引起的障碍主要在于以下两方面:(1)疾病本身引起的功能障碍,如感觉、语言、运动等;(2)继发性功能障碍,如肩关节半脱位、肌萎缩、关节痉挛、足下垂等[5]。从康复理论上看,脑梗塞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及功能上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及重组能力,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促进神经元再生,以此最大程度恢复运动功能。老年脑梗塞患者生理功能衰退,较年轻患者的功能障碍更难恢复,加上老年脑梗塞患者中枢神经损伤为不可逆的,功能恢复不能仅仅依靠药物治疗,应积极创造神经修复或代偿条件,重新建立运动反射弧。据相关研究表明[6],康复训练能促进神经侧支循环,建立神经轴突突触联系,实现大脑半球功能重组。

在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康复护理,通过体位变化、卧位平衡、站立平衡等方面进行干预,大大提高了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同时发现,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均高于对照组,进一步体现了康复护理干预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治疗中,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肢体功能,加快康复速度,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威,张千,颜秋媚等.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影响的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4):31-32.

[2]罗彩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塞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11):278-278.

[3]周柳嫦,雷菊蕊,姚妙荷等.超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0,15(2):141-142.

[4]吴雪婷.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认知及预后的影响研究[J].当代医学,2014,23(15):124-125.

[5]吴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影响的研究[J].医药前沿,2012,09(27):48-49.

[6]蔡美娟.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4,12(5):513-513,514.

论文作者:洪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6

标签:;  ;  ;  ;  ;  ;  ;  ;  

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论文_洪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