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思考与实践论文_刘辉煌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思考与实践论文_刘辉煌

(福建省惠安崇武中学)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专业素养成了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瓶颈。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一个引起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成长;思考;实践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地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主动的学习和努力,而且也需要良好外部环境的支持,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近年来,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研训理念,构建“教、学、训”三位一体的研训网络,通过理论学习、个人反思、教学科研、同伴互助等途径,为教师提供广阔的学习、实践、展示的空间,引领他们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把握教育的走向,不断走向成功,加快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历程,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以下是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一些思考与实践:

一、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思考

从理论上讲,教师专业成长的取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的广博精深和技能的熟练程度;二是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认识和提高,是建立在对教师自身教学实践反思的基础上,特别是借助于教育理论的案例解读,逐渐积累而成的富有个性的教育实践的见解与创意;三是教师专业成长不仅要通过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反思,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模式。

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两个因素

(一)内驱力

成为优秀教师的明确目标和强烈愿望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力量源泉。作为一线教师,学历和职称是激励教师工具性发展及主体性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站在教学改革的前沿,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师素养,要勇立潮头,敢为人先。

(二)外环境

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场所,而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学校应该具有使学生和教师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功能,教师专业成长注重教学专业化的内涵发展,而教师专业能力主要是在教学时间岗位上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学校可以采用教师自主开展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教师之间进行同伴互助方式使教师专业走向成熟。

三、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

(一)、学习促成长

构建学习平台,致力于改善教师的思维品质,发展共同愿景,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我校把“学习化”作为教师管理的强化手段,引导教师实现由职业型向事业型、应试型向育人型、单一型向复合型、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唯有注重团队学习机制的建设,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

第一,我校充分发挥学校中心学习小组的导向作用。建立健全了领导机构,中心学习小组负责履行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制订系列学习制度。

第二,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主阵地作用。构建教研组学习平台,抓好教研组长队伍建设是关键。组长是教师学习最直接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示范者。组长只有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把握学校的办学思想,才能带领教师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才能真正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各项措施。我们的做法是坚持培训制度、组织典型示范。坚持培训制度即一月组织一次教研组长培训;组织典型示范即坚持问题为本的教研方向,提供在问题中学习、在环境中解决问题、在问题中提炼问题的范例。从而更新全员观念,改善全员心智模式,净化全员精神世界,提升全员教科研品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我们着眼于解决教师的“三个格”——重视新老师“入格”培养,中青年教师“上格”提升,全体教师的“合格”保证,我们要求教师做到五个坚持——坚持师德规范的学习,明确师德规范,提高师德修养;坚持教育理论与教育改革方向的学习;坚持教育教学实际案例的学习,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坚持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的学习,借石攻玉,形成教师个体的风格特长;坚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学习,以学生为本,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二)、反思促成长

叶澜教授说: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的著名学者波斯纳有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足见教育反思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两种方式进行个人反思:一是课后反思,当教师完成了一次教学活动后,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体会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沮丧,但更多的是对教学过程及其不足之处的反思与惋惜,如果教师能经常性地进行反思,就能促使自己从经验型老师向科研型老师发展。二是教育随笔,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只要你善于观察,用心聆听,积极回应,总会发现一些关键事件,有人曾把它分为成功型事件、挫折型事件、启发型事件和感人型事件,这时,老师不妨将它记录下来,细细品位其中的点点滴滴,从中你会有所启示,有所收获。例如:我校要求教师每个课时的教案后面都要有简短教学反思,每月要撰写一篇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要找准切入点。根据专家的看法,对于新手型教师来说,应以自身教学技能反思为切入点;对于适应型教师来说,应以课堂教学策略反思为切入点;对于成熟型教师来说,应以自身教学理念反思为切入点;对于专家型教师来说,应以教育研究反思为切入点。

(三)、科研促成长

一是教研活动:学校结合说课、案例教学、课堂结构模式研究等教研活动,以组为单位,开展公开课交流,每学期每人至少上一次公开课。教研组组织教学设计、听评课、教学反思与教学再设计等活动,为教师提供相互交流、学习和研究的平台。同时,学校每一学期由教学视导小组举行一次大范围的研究性听课活动,课后视导小组与每位教师就其课堂教学交流、研究,和上课教师一起感受上课的乐趣,共同探讨遇到的困难。改变过去视导单一的评价功能。听课活动结束后,召开教师大会进行研讨性总结。同时,为了激励教师培训和教研工作,学校每学期均要举行课堂教学评优大赛,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综合评价,促进了一批教师的业务成长。

二是课题研究:校本教研是教改科研的集散地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战场,是联系教育理念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为进一步促进课改深入发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学科教学、开发校本课程、生成德育实效、推动教育创新实践。我们采用课题驱动的办法,进行课题研究。将教育教学实践中一些深而实的问题转化为课题,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采用讲教育故事、作教学反思、写教育笔记三种教学研究呈现方式,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四)、互助促成长

在互助中,我校启动了“两大工程”,即:校内教师间的“师徒带动”工程和城乡间的“手拉手结对”工程。

“师徒带动”工程中,我们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结对指导青年教师,学校对指导工作进行考核,作为绩效的依据之一;二是按照教研活动的整体进程安排,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均承担有相应的教研任务,每学期必上一次示范课,促进了教师间的相互学习,达到全员参与、优势互补、共同成长的目的。

学习滋养元气,反思造就灵气,科研积绽底气。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只要有扎实的学习,有深刻的反思,有积极的探究,我们就能不断地发展自我和促进自我专业成长。

论文作者:刘辉煌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  ;  ;  ;  ;  ;  ;  ;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思考与实践论文_刘辉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