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清运方案研究论文_甘德发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清运方案研究论文_甘德发

大庆市龙凤区卫生管理站

摘要:随着现代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城市化的逐渐发展,人们开始重视垃圾分类回收与处理问题。本文简单分析了国内外垃圾分类回收与处理的情况,并且深入分析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清运的可行性方案。仅供参考。

关键词: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清运

垃圾的分类回收与处理过程指的是,在源头将垃圾进行分类,然后回收后,再投入使用,以此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我国的城市数量很多,而且大部分的城市对于垃圾的处理工作还不够完善,处理的能力也不够高。对于垃圾分类回收与清运工作来说,垃圾中转站发挥的作用很关键。垃圾中转站可以有效地节约垃圾运输的成本,减轻二次污染的程度,以及有利于提升垃圾的装载效率。因此,研究合理的垃圾分类方式,探究垃圾中转站的最佳选址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地提升回收与清理垃圾的水平。

一、国内外垃圾分类回收与清运现状

在国外,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将垃圾分类回收进行了推广。例如在德国,每户有 4 个大垃圾桶:绿桶(收集食物残渣、花草果皮、残枝落叶等生物垃圾);蓝桶(收集各种废旧报纸广告等);黄桶(收集各种塑料食品包装、塑料水瓶、易拉罐、日常废旧塑料等);黑桶(收集除上述垃圾以外的其他垃圾)。另外,每隔几条街,设置有专门的垃圾桶回收各种丢弃的玻璃瓶子,家具电器,政府规定在专门的时间由专门的人员来清理。在我国,虽有分类垃圾桶,但回收多采用混合收集方式,实际效果不明显。在清运方面,混合收集的垃圾需要被运到中转站进行分类,工作量大且效率低下。在垃圾处理方面,我国主要采用焚烧、填埋的方法,对环境危害极大。由此可见,我国目前垃圾分类回收与清运体系存在很大缺陷,提高垃圾分类与清运水平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二、城市中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与清运方案分析

1、当前可以运用垃圾分类的方式

考虑到社会与经济方面的情况,现阶段我国可以运用的垃圾分类处理方法包括:厨余产生的垃圾处理,可以利用脱水干燥处理设备来进行,经过处理产生的干物质可以被运往饲料加工厂作为原料;能够回收的垃圾,可以先进行收集与分类的工作,然后再分类回收,再投入使用;对于含有有毒物质,有危害的垃圾,可以将其送至专门的垃圾处理厂,统一处理;对于不可回收与利用的垃圾,可以送至焚烧场或者填埋场。因此,应该综合垃圾的最终处理地点,对垃圾进行分类工作。主要可以分成四类。包括可回收类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以及有毒有害垃圾。

2、垃圾的收集方式与清运计划的制定

在收集与清运垃圾的过程中,应该全面的考虑到垃圾的分类方式,利用“四分一整”的系统。“四分”指的是,把预备收集垃圾的桶分成四个收集桶,以备收集四类垃圾。然后再把小型的垃圾运输车的车厢也划分成四个区域,也用于装运四类垃圾;把某一垃圾中转站也设计成四个区域,用来放置经过分类后收集的垃圾;把大型的收运车辆也划分成四个车型,采用专门的车辆来装运不同种类的垃圾。“一整”指的是,利用垃圾装运车,把回收的步骤与转运的步骤相互联系,持续地进行分类工作,以此建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利用“四分一整”的工作系统,可以有效地把清运垃圾的每个步骤相互联系,并且还为分类垃圾的工作节约了时间,避免了很多麻烦。同时也提高了运输的速度,节约了垃圾中转的成本,提升了清运垃圾的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垃圾中转站地点的优选

垃圾的回收与清运体系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收集、中转以及运输。并且中转站会将这三部分分成两个阶段:收集与运输。垃圾的收集、中转和运输形成了整个“逆向物流”网络结构。在该结构中,垃圾收集点的垃圾只能就近运往一个垃圾中转站,而对于一个垃圾中转站可以接受其覆盖范围内的多个垃圾收集点的垃圾;同时,一个垃圾中转站的垃圾进行分类后需运往不同的垃圾处理场。我们知道,垃圾收集点与处理厂一般是固定的,而垃圾中转站却可以灵活设置,因此,中转站位置的选择对于降低运输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清运路线最短,可以参考物流选址的理念,引入重心法,确定垃圾收集点与处理中心重心位置作为单个中转站的选址位置。

选址模型的建立:

假设:仅虑单个中转站的优化选址问题,假设运输费用只与中转站和垃圾收集点的直线距离有关,不考虑城市交通;不考虑地形,地价的影响,假设各垃圾收集点日均垃圾产量不变。第一步是重心法初步选址,设置合理的中转站坐标后,依据重心法可得中转站坐标的初始解;第二步是对初始解进行优化,可得迭代重心法确定垃圾中转站位置(坐标)的一般步骤。利用重心公式,求得初始解。将初始解代入距离公式,再将所得数值代入总运费公式,计算总运费。

三、对迭代重心法选址前后的垃圾中转站的评价

在实际中,我们常以成本评价一个中转站的好坏,此法欠妥,为此本文引入DEA模型对垃圾中转站的效率进行评价。相关的文章提到过运用DEA评价垃圾中转站的相对运行效率,通过对小型垃圾中转站效率评价DEA模型的实证研究,充分证明了采用DEA模型评价垃圾中转站的相对效率的可行性。但其均是建立在对不同地域已建中转站的评价之上,这里尝试对位置优化前后的中转站进行效率评价。

DEA模型的建立,如下图

对此,我们有如下定理和定义:

定理:对偶规划存在最优解,并且最优值≤1.

定义1:若对偶规划最优值=1,则称DMUj 为弱DEA有效。

定义2:若对偶规划所对应的线性规划存在最优解,DEA有效。

本文取中转站的建设成本(DEA2)和中转站运行成本(DEA3)为输入指标,取节约的运输成本(DEA1)为输出指标。将指标数据输入LINDO平台便可得到优化前与优化后的目标值θ前θ后,若θ值=1,则是DEA有效的。比较θ前和θ后,值越大相对效率越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人们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出了一个具有可行性的垃圾分类回收与清运方案。通过研究,利用了迭代重心的方法创建了一个垃圾中转站的最优位置模型,并且引进了DEA,探讨出评价优化工作前后,垃圾中转站的工作效率的方式,然后加以验证,证明了这种方法能够使用,而且具备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中转站的最优模型的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它只重视节约运输成本,有一定的限制性。而且获取的相关材料来源大多是主观性的,不够准确。实验的对象比较片面,没有代表性。因此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应该进一步地完善。另外,城市垃圾分类回收与清运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有关人员应该根据当地的地理情况与人文因素,合理地采取垃圾分类回收与清运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宋伟峰.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目标性浅析[J]. 江苏科技信息. 2013(01)

[2] 王默力. 细化垃圾分类回收[J]. 北京观察. 2012(05)

[3] 叶开根.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思考[J]. 科技资讯. 2011(29)

[4] 万鹏,梁林峰. 浅谈生活垃圾运输处理智能监管系统建设思路[J].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5(03)

[5] 董杰. 小型垃圾中转站效率评价DEA模型实证研究——基于满意度评价体系[J]. 当代经济. 2012(03)

[6] 钟沅羱,李南. DEA模型在垃圾中转站效率评价中的应用[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0(01)

论文作者:甘德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3

标签:;  ;  ;  ;  ;  ;  ;  ;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清运方案研究论文_甘德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