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迎秋
(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711)
【摘要】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他们与一般的病人相比,其药物效应改变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因此,在对疾病正确诊断的基础上,确定老年人用药的一些基本原则就显得非常重要。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功能的改变,影响了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敏感性。老年病人用药的顺应性平均为59%。不能严格按医嘱用药,这不仅影响药物疗效,也影响医生对新药或不同用药方法的正确评价。
【关键词】老年人;用药特点;药物应用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1-0222-01
老年人是一类特殊的人群,了解年龄引起的生理变化及伴随而来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的改变。老年人对大多数药物效应的变化,主要属药物动力学方面的改变,是血浆和组织药物浓度改变的结果。
1.老年人药效学变化
药物进入体内后,药效的大小除与所用药物的剂量、血中药物浓度等有关外,也与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关。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功能的改变,影响了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敏感性。据报道,老年人对影响精神活动的药物敏感性增加,如地西泮对老年人产生的醒后困倦发生率是青年人的2倍,硝西泮引起的尿失禁、活动减少仅见于老年人[1]。对巴比妥类药物和抗胆碱药物的耐药性差,可引起精神错乱、烦躁、睡眠时出现恶梦和谵语。应用抗凝血药时,发生出血性并发症的危险性亦增加,可能与老年人血管发生退行性病变而减弱止血反应、凝血因子的合成不足及受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有关。应用利尿药、交感神经阻断药和其他抗高血压药、亚硝酸类、吩噻嗪类和三环抗抑郁药时,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的反应也比青年人更加明显,这与老年人压力感受器反应障碍、心脏和有关的自主神经系统反应障碍、静脉张力和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有关,致使对血压的调节功能减退,容易发生明显的直立性低血压。
1.1 受体敏感性
老年人对某些精神治疗药物的效应,随年龄增长而敏感性增加,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中毒[2]。例如,地西泮和硝西泮出现精神运动功能损害的血浆浓度,老年人比年轻人低。老年人对吗啡、华法林、地尔硫革、维拉帕米、丙脯酸以及左旋咪唑的敏感性也较高。即使血浆游离药物浓度与年轻人相同,老年人也较常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三环类抗抑郁药、吩噻嗪类、抗胆碱药、巴比妥类、左旋多巴和西咪替丁等常引起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包括意识模糊、定向障碍、烦躁不安、精神抑郁和自杀倾向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虽然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这些改变是受体敏感性增加引起的,但是与组织敏感性增加和中枢神经系统代偿能力降低有关。由于生理参数个体差异也随年龄改变,因此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较难预测。老年人在应用上述药物时,起始剂量应降低,维持剂量则根据个体耐受性进行调整。
1.2 稳定机制
老年人肾脏功能减退,使尿中钠降至较低水平,而肾脏排钠调节反应较缓慢,这易导致严重细胞外液丢失。又加上老年人血浆肾素活性只有正常水平30%~50%,低肾素水平不仅加重血容量减少的低血压效应,而且能降低醛固酮,损害肾脏的保钠作用[3]。因此,老年人使用利尿药时应特别注意血容量的改变。
2.老年人的用药特点
2.1 用药品种多、疗程长、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老年人疾病特点之一即多病性,且呈慢性重症,使老年人用药机会和种类明显增多,疗程亦延长。合并用药的机会多,必然出现药物的相互作用增多,不良反应发生率随着增多。另外,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减退,自身稳定机制降低,亦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的原因。
2.2 个体差异大、顺应性差
老年人健康状况各不相同,实际年龄并不一定和生理年龄相一致,目前还缺乏按生理年龄分组的标准,用药也不可能像婴儿那样有各种年龄或体重折算用药剂量的公式,因此就必须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病理、药理等方面的具体特点进行个体化的综合考虑。据统计,老年病人用药的顺应性平均为59%。不能严格按医嘱用药,这不仅影响药物疗效,也影响医生对新药或不同用药方法的正确评价。
3.用药原则
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他们与一般的病人相比,其药物效应改变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因此,在对疾病正确诊断的基础上,确定老年人用药的一些基本原则就显得非常重要。
3.1 确定药物治疗是否需要
许多老年疾病是不需要药物治疗或药物治疗无效。令人惊奇的是老年病人住院或入院复查,停用原来的治疗方案后,病情常常大大改善,说明有些疾病应用药物治疗的时间不应过长,或使用一定时间后,应复查是否还有必要继续药物治疗。
3.2 如果药物治疗需要,选择哪些药物
一些治疗指数较小的药物,在特定情况下可能适用于年轻病人,但不一定能用于同样病情的老年人。老年人应尽可能少用。
3.3 药物种类多少才合适
原则上是应用最少药物种类。因为合并用药越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机会就越大。此外,用药种类增多,还会增加老年病人服错药和忘记服药机会,特别是老年人记忆衰退和理解缓慢,难于掌握复杂的用药方案,更易造成误服和过量服药,从而影响药物的安全及药效[4]。
3.4 多数老年人吞咽困难,应尽可能选择老年人乐于接受的糖浆剂或泡腾片,有时也可选择栓剂,尽量避免使用大药片和胶囊。许多片剂和胶囊剂大小、形状和颜色相同却作用不同,加上老年人视力较差,通常靠手摸、眼看加以区别,容易造成误服、误用。因此,老年人服用的药物形状和颜色应不同,区别越大越好。
【参考文献】
[1]蹇在金.老年人临床用药特点[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1. 17(3):183-187.
[2]汝俊芝,刘清华.老年患者合理用药的特点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9):101-101.
[3]朱绍元.药物代谢动力学角度的老年人临床用药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4(7):138-139.
[4]肖永红.老年人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特点与临床应用[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0.16(3):144-147.
论文作者:吴迎秋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6
标签:老年人论文; 药物论文; 敏感性论文; 老年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发生率论文; 病人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