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理论层次与意义_市场经济论文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理论层次与意义_市场经济论文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理论层次及其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层次论文,意义论文,理论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这一思想,必须正确地把握它的理论层次和思想脉络。

把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论述放在一起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这一思想,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1.生产力层次

在这个层次上,邓小平第一次把市场经济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法联系起来认识。他不仅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科学命题,而且论述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一样,本身都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提出了选择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生产力。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一直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对立起来。认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好象一谈市场就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其实,这种认识并不符合客观实际。因为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概括,计划和市场都是人类社会用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是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计划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是人类对经济活动的一种有目的性的事先安排。而市场,则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类交换活动得以实现的方式。在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不仅要靠计划来指导微观和宏观经济活动,而且要通过市场,使微观和宏观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得到实现。因此,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在它们的经济活动中,客观上都存在着运用计划和市场手段。邓小平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不是从先验出发,而是根据客观事实。因此,他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提出前人所不敢提出的思想。他说:“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和市场这类的问题”〔1〕,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2〕。“为什么一谈市场就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 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3〕

从这个认识出发,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要根据社会生产力的标准来选择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因为我们通常所说的计划经济就是指以计划手段为基础来配置资源和调节经济活动的经济;而市场经济就是指以市场手段为基础来配置资源和调节市场活动的经济。它们两者的区别不在于有无市场和计划手段的问题,而是在于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如何。这种关系不同,会直接影响到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发展经济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正如邓小平所说的:“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如何解决?解决得好,对经济的发展就很有利,解决不好,就会糟”〔4〕。因此, 选择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标准只能是根据它们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把选择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标准确立在生产力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它正确地回答了当代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正如邓小平所说的:“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束缚生产力的发展”〔5〕,“后来又讲计划经济为主,现在不要再讲这个了”〔6〕。因此,我国做出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选择,和坚持社会主义并不相悖,而是题中应有之义,是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

2.生产关系层次

在这个层次上,邓小平从所有制之间的关系出发,提出了要区别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邓小平认为,把市场经济说成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7〕。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8〕,“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虽然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相似,但也有不同,是全民所有制之间的关系,当然也有同集体所有制之间的关系,也有同国外资本主义的关系,但是归根到底是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9〕。这就是说, 邓小平是从所有制之间的关系来区别市场经济的,而所有制关系则是最基本的生产关系,它会影响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把邓小平所讲的所有制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具体化,我们可以看出,他在这里是指占有一定生产资料的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因此,他所说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就是指主要发生在公有制的市场主体之间的市场经济;他所说的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就是指主要发生在私有制的市场主体之间的市场经济。发生在公有制的市场主体之间的市场经济和发生在私有制的市场主体之间的市场经济,两者究竟有什么不同?只要我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就可以知道,必须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维护和发展各自的所有制关系。这就提醒了我们,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千万不能只见物不见人。不能只重视对计划和市场这些经济手段的研究,而忽视对市场主体之间关系的研究。特别是不能忽视研究怎样运用计划和市场手段,才能做到既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又能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关系。

近年来,在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些文章中,出现了一种颇为流行的观点,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中性的事物,不存在姓资姓社的问题。这种观点并不符合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因为所谓中性事物,它的最一般含义是指可单独存在的事物。把市场经济说成是一种中性的事物,实际上是把市场经济看成是一种可以不依赖于任何社会经济条件而单独存在的事物。这是不符合市场经济产生的历史过程的,事实上,任何形式的市场经济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由市场主体导演而成的。离开了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换关系,根本就无所谓的市场经济。因此,把市场经济说成是一种中性事物,不仅缺乏充分的理论依据,而且也不符合经济活动的实际。因为现实中的市场经济总是一种具体的市场经济,总是在不同所有制关系的市场主体之间进行的,要不问姓资和姓社是不可能的。问题是我们应当怎样问,我们不能用市场经济的所有制之间关系这个层次来否定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方法这个层次,而应当把它们结合起来,既见物又见人。要正确地对待市场经济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做到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一齐抓,一样硬,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的层次

在这个层次上,邓小平论述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的可行性。

他说:“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生产力。把这当作方法,不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不会重新回到资本主义”〔10〕。在这里,邓小平用了“利用”和“当作”这两个词来说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关系。这个关系,就是社会主义可以利用市场经济在客观上起到的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来为自己服务。而这正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并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邓小平看来,“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要对大家讲这个道理”〔11〕。这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的本质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找到了共同点,有了可以结合的基础。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邓小平才大胆地说:“把这当作方法,不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不会重新回到资本主义”。为什么这里他要用整个社会主义的说法,而不笼统地讲社会主义,这说明他是从社会主义的整体和本质来看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结合问题。这样,他就用科学的理论回答了这个长期困扰人们的思想问题,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笔者认为,这是理解邓小平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核心和关键,也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和贡献。

总之,把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划分为三个理论层次来认识,不仅有利于我们完整地准确地理解他的这一思想的科学内涵,澄清理论上的迷误,避免陷入形而上学和机械论,而且对于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坚定了人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心。由于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世界上还没有成功的先例,人们对社会主义能不能搞市场经济,在中国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成功,一直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忧虑。从三个层次来认识这个问题,就可以使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重要性及其必然性。认识到这样做,只能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四大根据邓小平的这一思想确立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建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的基本框架;党的十四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又分别从党的建设、发展蓝图、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保证条件,可以说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已明,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按照党中央所指出的方向去努力,脚踏实地的工作,就一定能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其次,它为我们研究和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原则,指明了正确的途径和方向。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重要的是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因此,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从三个层次上来认识这个问题,使我们认识到,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上,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在实践中,我们既要遵循反映生产力要求的市场经济一般性规律,又要遵循反映生产关系要求的市场经济特殊性规律。就市场经济一般性规律来说,它既包括市场机制所需要的体制框架,也包括运行规则和要求,在这些方面,方法上基本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相似。因此,我们不要受姓资姓社的束缚,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就市场经济的特殊性规律来说,它既包括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要求,也包括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这些方面,我们要讲政治、讲正气、讲方向。要努力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要求有机统一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

注释:

〔1〕〔2〕〔3〕〔4〕〔5〕〔11〕《邓小平文选》第3卷, 第364、373、203、16—17、148—149、373页。

〔6〕〔7〕〔8〕〔9〕〔10〕《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03、 236、236、236、236页。

标签:;  ;  ;  ;  ;  ;  ;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理论层次与意义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