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对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论文_李硕

英国脱欧对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论文_李硕

摘要:英国公投的脱欧结果,既出乎很多英国人和欧洲国家的预料,也震惊世界。虽然不排除英国通过某种手段使脱欧难以完成的可能性,但总体判断英国脱欧已成定局。震惊之后,人们开始思考脱欧究竟是如何发生,以及这一事件对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本文结合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就这两方面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英国;脱欧;一带一路

一、英国脱欧所产生的背景影响分析

英国脱欧曾被普遍视为小概率事件,然而其最终成真既非偶然也非意外。它所反映的英国、欧洲以及西方政治、社会变化值得重视。英国之所以举行脱欧公投,直接原因是首相卡梅伦想要吸引选票、赢得大选。2010年,卡梅伦领导的保守党虽然取得大选胜利,但由于未能得到议会多数席位,被迫拉自民党入阁,组建了二战结束以来首届联合政府。此届政府任期过半,到2013年,英国各政党已开始为下届大选摩拳擦掌。然而,此时的保守党面临严重的党内纷争,疑欧派公开要求英国与欧盟划清界限。为了团结保守党各派力量,同心协力争取选举胜利,卡梅伦承诺,一旦保守党赢得2015年大选,脱欧问题将交由民众公投决定。

英国保守党内在欧盟问题上的矛盾如此之大,以至于迫使卡梅伦作出令其后来追悔莫及的决定,与英国整体对欧盟立场有直接关系。欧盟28个成员国各自对欧盟的忠诚程度无疑不一,但英国的疑欧、拒欧力量是最大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因素决定了英国缺乏欧洲身份认同感。二战结束之后,欧洲各国都在为未来发展苦苦寻觅新的道路,英国也不例外。但英国与法国、德国等大陆国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1952年,法国建立煤钢共同体的倡议得到了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五国的积极响应,欧洲由此走上了联合发展之路。英国则采取了团结英联邦国家、英语国家,以及欧洲大陆国家的著名“三环战略”。显然,英国没有将自己置身于欧洲之内。丘吉尔1946年发表著名的苏黎世演讲,则更加清楚地表达了这一点,丘吉尔指出,创建一个以法德为核心的“欧洲合众国”,将是让欧洲埋葬战争的灵丹妙药,英国、美国将愿意成为“新欧洲的朋友和保护者”。在不属于、不同于欧洲的思想影响下,面对战后法、德等六国热火朝天尝试并推进一体化,英国基本上扮演了旁观者角色。20世纪60年代英国受到当时欧共体经济好处的诱惑,两次申请加入但均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反对。直到1973年欧共体首次扩员,英国才和丹麦、爱尔兰一道成为欧洲大家庭一员。

在此大背景下,英国国内、保守党内存在较强疑欧力量并不奇怪,尤其是在欧债危机刺激下欧元区酝酿通过深化一体化来摆脱危机的前景,令英国的疑欧派高度警惕。与此同时,要求英国退出欧盟的极右政党——独立党顺势崛起。独立党的主张不仅得到了对政府不满民众的支持,而且吸引了保守党内的疑欧派。为避免选票流向独立党,卡梅伦最终痛下决心以公投形式对英欧关系作一了断。而事实上最终在公投中让脱欧成功的也正是以独立党为代表的不断壮大的极端主义和民粹主义力量。英国独立党的发展、民粹主义势力的兴起,与英国国内不同群体收入差距扩大、部分民众对政府不满情绪高涨紧密相关。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爆发的欧债危机,对英国社会尤其是蓝领阶层以及部分中产阶层产生了较大冲击,其对政府的失望、对精英的不满情绪显著增大。在脱欧公投造势中,独立党、英国保守党内的疑欧派抓住了这部分人的心理,大打移民牌、安全牌、就业牌、福利牌,通过广泛动员,成功地使脱欧由小概率事件转变为不可逆转的事实。英国脱欧反映的极端主义、民粹主义的上升,在欧洲和西方不是孤立现象。只要这些国家不能有效摆脱现有困局,各国国内失业率不降,恐怖威胁难以消除,难民问题无解,民粹主义势力还将得到发展。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边缘化国家或地区发生的乱局已引起世界高度关注,而英国公投脱欧表明,经济全球化中心地带国家或地区内部的边缘化群体也已形成声势,并将引起西方政治、社会发生重大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英国脱欧对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

(一)英国脱欧对中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布局中,欧洲被视为重要市场,英国被视为重要支点国家,去年10月习近平主席对英国事访问,达成的贸易和投资协议总额高达300亿英镑。英国脱欧,对中国与英国和欧盟经贸、对中国一带一路计划影响如何?可以肯定,此事对中国与英国和欧盟经贸的负面冲击没有许多市场参与者担心的那么大,毕竟英国即使不加入欧盟也是一个经济高度开放的国家,且开放度高于欧盟;而且,英国既没有加入欧元区也没有加入《申根协定》,也减轻了英国脱欧的冲击。英国脱欧对中国经贸的负面冲击主要在于虚拟经济部门而非实体经济部门,主要在于资产价格波动而非实实在在的贸易和直接投资流量改变,主要在于增量而非存量。

英国脱欧对中国经贸增量的负面影响更多地会是体现在欧盟方面,因为这是欧盟第三支柱国家通过民意脱离联盟,而且这个国家的主体民族赞成脱离联盟的比例还高于整体比例;换言之,是欧盟第三支柱国家及其主体民族抛弃了欧盟。在英国脱欧派胜出后,荷兰、法国、意大利等国举行脱欧公投的呼声顿时高涨,而这些国家本来都是欧共体-欧盟的骨干国家,甚至还是当初共同市场的初始发起国,更让人看到了本该是欧盟基本盘的民众对欧盟已经何其离心离德。经此一役,可以判断,欧洲已无希望在未来追赶美国的政治经济地位,整个欧洲的经济社会发展潜力进一步缩小。鉴于欧洲是近几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增长最迅猛的区域,而且中国企业收购欧洲资产普遍溢价较高;英国脱欧之后,基于对欧洲经济社会增长前景预期恶化,欧洲资产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官方储备资产总量中的长期规划份额、中国企业收购欧洲资产的定价都需要适度下调。

(二)英规脱欧对中国经济带来的正面影响

英国脱欧对中国经贸还存在一定正面影响。这个国家是西方自由放任经济哲学的故乡,其自由贸易倾向长期明显强于众多欧洲大陆国家,特别是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之类保护主义倾向格外强烈的国家。然而,在欧盟僵化的决策机制下,有太多的事务需要所有成员国一致通过方能执行,其结果就是即使是少数保护主义国家也常常能成功地绑架整个欧盟的贸易决策。

而且,英国脱欧之后,英国和欧盟都有可能加大力度拓展对华经贸。英国脱欧之后,包括中资在内的部分在英外资可能出现“钟摆现象”,亦即先是从英国迁往欧洲大陆国家,数年后又从欧洲大陆国家迁回英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英国商业环境优于欧洲大陆国家,其各方面制度自我调整的弹性优于欧洲大陆,即使不考虑那些欧猪国家,看看僵硬过时劳动法规对法国经济社会发展损害何其严重,法国反对劳动法改革的游行示威罢工何其暴烈;看看德国当下主流政界人士从默克尔到各大城市市长在难民危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有无施罗德那样豁出去牺牲自己政治生命也要改革过时僵化经济体制的勇气;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一点。英国脱欧之后,英国和欧洲大陆国家总体商业环境可能进一步反向发展,前者更加灵活,后者更加僵化。这样,部分在英外资为追求运营欧盟市场便利而从英国迁往欧洲大陆之后,会感受到欧洲大陆商业环境的差距,至少其中有一部分就会重新迁回英国。

结语

综上所述,英国是最早看好人民币潜力的发达国家,对参与人民币国际化颇为热衷,2012年启动“人民币业务中心计划”的伦敦已经是最重要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之一,英国又是中国之外第一个发行人民币计价国债的国家。但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并非依赖欧洲大陆而取得,相反,欧洲大陆主要金融市场发展从伦敦受益颇多;由于伦敦金融城在机制等各方面的优势,英国脱欧之后,法兰克福、巴黎等欧陆城市无法取代伦敦城地位,人民币国际化遭受的冲击即使存在,也只会是短期的。

参考文献

[1]卢孔标,李亚培.我国对外贸易对国内物价影响的实证分析[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卡尔·马克思《资本论》[M],人民出版社2004年.

论文作者:李硕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7

标签:;  ;  ;  ;  ;  ;  ;  ;  

英国脱欧对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论文_李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