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使用测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与思考(五)_心理健康论文

谨慎使用测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与思考(五)_心理健康论文

慎用测量手段——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与思考(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中论文,测量论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手段论文,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和进行心理测试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支持和保障手段。通过建档和测评,可以客观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状态,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训练和防治。但是,我们在采访中也了解到,个别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滥用测试手段,将一些学习困难学生随意判为智力低下而剔除在集体之外,以提高班级的升学比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据此,有关专家呼吁,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要以科学的态度,慎重科学地开展建档和测试,使之为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发展服务。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一项科学性极强的工作,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判断及采取相应教育措施。因此,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金瑜提出,建档工作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是了解学生心理状况,促进其心理发展的基本保证。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过程中,一个非常容易犯的常见错误是一切依赖心理测验。心理测验虽然比其他测量评价手段更为客观,但毕竟是一种间接测量,有许多局限性,它会受到受测者在接受测量时的情绪、配合程度、测量者的经验和水平等许多因素的干扰,产生许多误差。因此,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时,需要获得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平时情况的观察和了解,学生自我评价等各方面的材料。只有全面或多方位地综合测评,才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轨迹,作出一个更为客观、更符合事实的评价。

测量学生的心理状况时所使用的心理测验量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测量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据专家介绍,由于我国心理测量科学的滞后,目前学校使用的心理测验量表,绝大多数是直接借用国外现成的量表。但心理健康的标准自身受制于文化背景,国外的现成量表是很难直接适用于中小学生的。因此,专家建议,学校应尽量选择经过实际使用、性能良好的我国自己编制的心理量表来建立心理档案。

在广大中小学如何建立适应教育需要的学生心理档案?金瑜等专家认为,根据工作目的和实施途径、方法的不同,可把心理档案划分为三类。以发展为目标,通过心理辅导课程或心理辅导活动,借用一些简易的测量工具让学生自测自评,达到了解自我、发展自我、监测自我的目的。具体资料可由学生自己保存,在需要个别咨询时由学生向辅导人员提供;以教育为目标,通过教师的日常工作使用一些调查问卷和心理测量工具对学生、家长及教师进行调查与测评,以了解学生的心理环境和心理发展水平,以开展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工作;以诊治为目标,对于学生本人或教师、家长要求重点辅导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需进一步诊治的学生,在个别辅导中可以使用诊断性量表或其他专业量表进行测验。这类测量操作难度较大,要求有较高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信度、效度较高的测量工具,以及准确的判断能力,因此,学校如不具备条件切忌盲目实施,而应寻找专业机构帮助。

关于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北师大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奇教授指出,建立和使用学生心理档案,首先要服务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及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预防心理行为问题的产生,为此要避免当前少数地方存在的不考虑教育工作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甚至带有一定经济目的而为学校每位学生进行不必要的心理测试、建心理档案的现状。第二,学生心理档案应注意记录中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身心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需要帮助的发展性问题,记录学生一些特殊的情绪状态、偏常的行为反映,以帮助教师更敏感地关注、重视学生的特殊需要并采取相应教育措施。因此,有关学生智力、人格的各种测验的结果,虽然对了解某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来说有一定价值,但一般而言,它不应成为学生心理档案的主要内容,更不应是全部内容,在无特定需要时,也无必要对全校每位学生进行各种心理测试。第三,了解学生心理发展与行为特点的方法很多,有观察法、访谈法、测验法、同伴评价法等。各种方法都有特殊的价值,而心理测验法只是其中一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广大教师每日接触学生,并了解特定年龄群体的一般特点,他们依据自己多年的丰富经验和对学生较长时间的观察,对学生日常心理与行为特点、异常情况可能比许多心理测验更能得出准确的、符合学生实际的判断和解释,其价值可能是心理测验不可替代的。此外,教师还可通过谈话等方法从其他教师、同学、学生家长等各方面获得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总之,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重视教师在评价学生心理发展状况方面的丰富经验与方法。当然,如何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日常观察的技术与水平,提高教师谈话的技巧,也是今后培训工作中需要加强的。第四,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一定要为使用服务,即要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应当改变目前一些学校只建不用,或将建档案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指标,应付各种检查的现状。

心理档案和心理测评结果,对学校而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开展心理教育的资料,它的价值仅仅在于让教育者了解学生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学校和教师要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不得向无关人员透露,更不能作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而进入学生档案。专家们强调,处在生理迅速发育成长阶段的中小学生,他们的心理状况也处在发展阶段,加之心理测试所具有的时间性等局限,轻易地给学生下判断,既不符合心理科学原则,更有悖于学校的教育原则。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其标志是学生心理是否能得到健康发展。而不应与心理档案建立情况和心理测试开展范围直接挂钩。因此,开展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虽可以建档和进行测评工作,但更要在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心理素质上下功夫。

标签:;  ;  

谨慎使用测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与思考(五)_心理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