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等待论文_许冬梅

教育需要等待论文_许冬梅

许冬梅 新疆哈密市三道岭第一小学 839003

还记得儿子三岁那年,看到朋友们都在为自己家的孩子忙活,我也不甘示弱,为儿子报了早教班,信心百倍地要把儿子培养成“龙”,没想到上了几堂课后就受到了打击,老师教的是认识颜色,儿子不但没有记住几种颜色,最糟糕的是分不清红绿两种颜色。作为老师我可不允许儿子有这样的表现,于是我对儿子进行了强化训练,随时随地都问这是什么颜色,那是什么颜色?训练了几天后,儿子依然毫无起色,我生气地打了儿子,并且认为儿子可能是色盲。儿子对此更是有了抵触心理,要么不回答,要么就是哭,上课全然没有了精神。早教老师发现了儿子的变化,和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不但批评了我,还告诉我父母教育孩子要切记“三分教诲,七分等待”。三分教诲,指教诲要适量。说教过多,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效果反而不好。七分等待,是指父母对孩子要有耐心。如果急躁,便会与孩子产生矛盾。教育有时需要等待,需要孩子亲身体验,甚至需要走些弯路,摔几个跟头。孩子成人成才,更需时日和世事的打磨,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揠苗助长,只能得不偿失。听了老师的话,我后悔不已,也庆幸早懂得了这个道理。

同时作为小学教师,我想到了自己的学生,自己的教育行为。我总是期待班里的学生能够整齐划一,对那些暂差生,我往往对他们缺少耐心,缺少应有的等待。使他们丧失了学习的自信。这应该是我的失误呀!是呀!我应该承认自己所面对的学生,是一个有差异的群体,他们当中有的接受能力强,有的接受能力弱,有的做事、学习动作迅速,有的做事、学习磨磨蹭蹭……对于学生的成长,我们真是需要一定的耐心,正如一篇文章里所说:“一只手伸出来五个手指都有长短,我们根本无法保证全体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步调一致。批评、责骂,甚至动怒,这些情绪化的教育方式在一定的情境下都是“水到渠成”,再正常不过了。殊不知,教室原本就是一个允许出错的地方,教育有时更需要等待,需要“袖手无言味更长”的含蓄和智慧,需要教育者以更多的耐心去促进学生的感悟。孩子就像娇嫩的花朵,任何不良气候与行为,都影响他们自由自在地生长、开放。

我们经常会听到莱布尼兹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其实何止是树叶,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不可能是绝对相同的,何况是个性差别迥异的学生?相信大家都是有这种认知的,但在教育的过程中,有时迫于教学压力,我们往往会忽略掉这种认知。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首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一个老师,面对班里三四十个甚至更多的学生,如果用同一种标准去衡量他们是很不科学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结果往往是让学生之间产生更大的落差:能适应这套衡量标准的学生升为优等生,不能适应这套衡量标准的学生沦为差生。虽然不能适应标准的也许只是少数,但就是这些为数不多的学生,会在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责骂中,逐渐伤了自尊,失去信心,甚至让他们误认为自己就是个差生,最后也许他真的进入了差生的行列。这样的情况虽不是我们希望发生的,但在我们身边确实不少见。我们有自己的苦衷,在课堂上不可能完全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但在目前的教育机制下我们仍要将这种几率降到最低。因为有时也许只是因为起步的时候慢了半拍,经过中间的恶性循环后,产生的结果会让人很可惜。

既然不能忽略学生之间的差异,那么在同一个课堂上我该怎样协调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呢?霍姆林斯基先生说: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对于这一点,我是十分赞同的。记得有一次去哈密听课,听了一位英语老师的课,上什么内容其实我已经不大记得了,但是我能很清楚地记得最后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给出了三张不同颜色的卡片,三种颜色分别代表三种不同层次的题目,老师要求学生按自己的能力来选择题目,学生们高高兴兴地做着自己选的题目,课堂中取得的效果非常好。我当时就觉得这位老师的做法非常人性化,充分考虑到了班级里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踮一踮脚,摘到自己面前的苹果。也许每个学生摘到的苹果大小不一,甜度不一,但是他们体验到了摘苹果的乐趣,最后能摘到怎样的苹果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体验摘苹果本身就是一种收获,不是吗?

班里的王××同学最近的表现让我着实头疼,已经连续三天不完成作业了,严厉批评了他,和他谈了心,把他妈妈叫到了学校,让同桌检查他的抄作业本,可是他依然不及时改错,依然不写思品作业……于是我想到了等待,在等待中,让他自我纠正、自我提升。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我故意对他不闻不问,没想到他不完成作业的次数真的在慢慢减少,直至不完成作业的名单里没有了他的名字。我不禁高兴起来,在班里大力表扬了他,我看到了他满怀喜悦的目光。

于是对班里新转来的写作业拖拉的学生,对班里爱惹是生非的学生,对不爱完成作业的学生,我多了一份耐心等待,少了呵斥,因为我懂得了等待是一次历练, 是一次成长,让教师的心神更加专注, 生命更加顽强, 使命更加神圣, 当我们在等待中完成一次教育, 教育又向完美走近了一步。

等待是一种文化, 等待是要我们理智地对待教育中的每一件事, 俗语讲: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这样的内容,所谓十年磨一剑,我们在等待中会感爱到文化对我们的浸润。

等待是一种渴望, 渴望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渴望学生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们决不是消极地等, 而是以生命成长为己任, 创设机会与条件, 让每个生命都能得到完美地发展。

等待是一种爱抚,一种无形的爱, 对生命的爱抚, 在等待中, 教师的责任在升华, 教师的爱心在扩张, 当教师的爱心像绿草布满了原野,便会有花盛开……

论文作者:许冬梅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5月总第17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6

标签:;  ;  ;  ;  ;  ;  ;  ;  

教育需要等待论文_许冬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