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的哲学思维变革论文

大数据时代下的哲学思维变革论文

大数据时代下的哲学思维变革

张 莉

(云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摘 要 ]近年来,正在兴起的大数据技术革命被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不仅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更对哲学的研究对象、思维方式、科学方法及伦理价值思考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数据不容忽视的力量让其理所当然地成为哲学领域的关注焦点。文章积极探究大数据的时代特征及其给哲学带来的改变和影响,以期指导人们掌握大数据思维,促进科技和哲学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大数据;哲学;影响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指导,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社会各个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大数据作为全球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产物,对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改变。这不仅是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更是人类生存方式的改变和更新。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方面,大数据技术的创新对哲学的创新发展也自然而然的带来了革命性影响。

2016年3月,山东警方破获案值5.7亿元非法疫苗案,疫苗未经严格冷链存储运输销往24个省市,举国震惊。

一、大数据的时代特征

关于大数据,学术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但却有两种认同度较高的观点:一是Merv Adrian 于2011年在文章中提到:“大数据超出了常用硬件环境和软件工具,在可接收时间内为其用户手机管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1]另一个是来自于麦肯锡全球数据分析研究所在同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其指出大数据是指大小超出了典型数据库软件工具收集、储存、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库。[2]这表明,大数据具有一些区别于传统数据的新特征,其概念的界定也会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

首先,大数据具有数量庞大(Volume)和类型繁多(Variety)的特征。在大数据时代,智能设备和传感器的升级使数据通常由机器自动生成,这些数据大部分在我们无意识、无目的的情况下被记录下来,并涵盖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截至目前,计算机的硬盘容量已经从TB升级到PB甚至接近到EB量级,印证了前文定义中“超出常规工具管理能力”的事实。除此之外,类型繁多也是当代大数据的显著特征。根据数据的表现方式,其类型大致可分为三种: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半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是可用固定结构来实现逻辑表达的数据,是有限的;而非结构化数据和没有明确界限的半结构化数据指不方便用固定结构来实现逻辑表达的数据,例如办公软件生成的文档及音频、网页搜索点击记录、淘宝网购记录、微信QQ等社交网络数据等,它们是无限的。

其次,大数据具有快捷高效(Velocity)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数据产生和传播的速度快。基于当前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时代,各种数据的生产和传播变得轻而易举,如监控录像的自动记录、天文望眼镜的观测记录、社交平台上不同思想的交流记录等。这些数据的产生和传播使其从静态数据变为动态数据,使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得以保存,人们的想法和观点能够即时交流沟通。二是指大数据的处理速度很快。设想,在如此海量并持续增加的数据面前,数据处理速度若大大滞后于其存在和发展本身,那么,大数据的大量“堆积”对认识主体的目的来说将变得毫无意义。由此可见,数据处理的效率就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社会持续发展的生命。

大数据己经在科学认识论层面影响着现有的科学研究系统,势必对科学方法论也产生着巨大影响。[3]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经历了以观察和实验为依据的实验科学范式,以建模和归纳为基础的理论范式,以及以模拟复杂现象为基础的计算机范式的发展。当前,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衍生出一种新的、科学探索的第四种范式,即运用数据科学对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和分析的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以此给科学方法论带来了极其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式中:L是履带吸盘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的距离;h是清洁机器人重心到工作平面的距离;G是清洁机器人的重力(N);α是光伏面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β是支撑点和几何重心的连线与工作平面法线的夹角,称为抗倾覆特征角,由清洁机器人的自身结构确定。

二、大数据推动哲学的创新与发展

1.大数据丰富了价值论

9月28日,广东省水文应急监测机动大队暨佛山市水文局揭牌仪式在广东佛山举行。水利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宁出席仪式并为广东省水文应急监测机动大队揭牌。

(一)大数据对认识论的变革

“真理只有唯一一个”的传统哲学思想影响着过去的科学研究必须追求精细和准确。但由于信息时代的多样性和时效性,随时随地都会产生出一大批新的、复杂的数据,并且这些数据中95%都不属于可以用固定结构来实现逻辑表达的结构化数据。在这样的情况下,“唯一的真理”的存在变得几乎不可能,而且往往还会因为追求这个“唯一的真理”导致了注意力的分散。因此,大数据的优势不同于传统小数据偏执于精准化和标准化,它更注重的是减少错误、保证数据质量。就如同舍恩伯格所说:“相比依赖于小数据和精确性的时代,大数据因为更强调数据的完整性和混杂性,帮助我们进一步接近事实的真相。”[4]

自古以来,知识的来源作为认识论的核心问题一直被哲学家们争论不休,最终根据实现路径的不同将其分为了经验论和唯理论两派,它们分别将经验和逻辑推理作为人类一切知识的来源。经验论主张科学的起点是“观察”,即通过直接的实验观察与归纳分析的结合得出科学的理论;而唯理论却主张科学始于“问题和假设”,即通过假设问题和严密的逻辑推理结合来得出科学的理论。由此可见,探寻数据本就是人类本质的认识活动,而哲学中的两大派别也都将数据和理论置于科学研究的核心,不同之处在于经验论认为数据在科学研究中起到依据性作用,而唯理论则强调数据在科学研究中起到判据性作用。当大数据时代到来,数据成为科学认识的基础,并且人们发现基于海量规模和先天客观优势的大数据中必然蕴含着巨大的知识宝藏,这些数据与传统科学派别中的数据有着本质的区别,即数据是无目的的“自然”收集。也正是基于这一特性,大数据成为科学研究的新对象、认识的新来源以及哲学研究的新方向,使“科学始于数据”成为一种新的时代口号。

2.推动因果关系到相关关系的转变,促进思维方式变革

自古希腊起,大批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们都在探讨事物背后的因果性。文艺复兴后的近代科学更是以因果问题为核心,猜测假设的方式和复杂的环境无疑使科学研究产生了诸多偏执性和不确定性。但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了科学认识的基础,海量的数据特征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去寻找每一个数据间的前因后果,相反可以转换固有的因果性思维方式,通过探寻数据间的相关关系来发现事物和现象间的联系与规律,进而实现解释过去、预测未来的目的。因此,大数据利用相关性,弱化了传统认识论对因果性的偏执,利用数据规律,实现了经验论和唯理论的统一,从而补充了传统的因果规律,形成了全新的大数据认识论。

(二)大数据对方法论的变革

最后,大数据具有价值密度低(Value)和客观真实(Veracity)的特征。由于数据的复杂性可能会导致其精准性的弱化,从而使数据的价值密度变低。以天文观测为例,在连续不断的观测过程中,真正具有使用价值的数据可能仅仅只有一小部分。此外,大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不同于传统的小数据时代,即大都不是人们带着实验和调查的意图经由人工搜集而来,反而是先有数据,再有目的。这意味着当代的大数据采集关于人的主观意识渗透较少,保证了事物的状态及行为的真实客观性。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是对知识的量化,“数”成为客观存在的物质对象的一种基本属性,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通过编码而成为相互之间的数据关系载体,其状态和行为也可以用数据来表达。例如,声音被量化为音频,文字被量化为符号,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数据化了现实商品,团购网站上是数据化的消费和服务,社交软件上是数据化了的思想和观点,各种地图则是数据化的地理场景……这一切都暗示着世界将是一个数据化的世界。加之大数据时代更注重事物间的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人们可以轻而易举的收集到认识对象的全体数据,并在随时变幻的数据中获取关于认识对象的运动数据,实现各类事物和现象可记录、可计算的目的。

说我油瓶倒了不扶。唉,我还是等她们睡了再说吧。车里已经烟雾浓浓,老崔又点了一支烟抽起来,还扔了一支给冯一余。冯一余其实早已经戒烟,但他没有拒绝老崔的烟,和老崔一个车里一个车外,抽了起来。

1.在数据采集方面,大数据可量化一切

2.在数据管理方面,大数据可包容各类混杂数据

1.提供认识新来源,开辟哲学研究新对象

3.在数据分析方面,大数据有了整体处理的可能

科学方法论中的整体论由来已久,它认为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将系统打碎为组成部分的做法是受限制的。对于高度复杂的系统,我们应该以整体的系统论观点来考察事物。但在小数据时代,由于能力有限,我们通常不得不减少考察对象的数据量,以部分来洞察整体。而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们得以消除这一顾虑,因为“总体”数据的性质就相当于整体论中的“整体”,大数据不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简单来说,就是指我们拥有了分析一个事件所涉及的全部数据的力量,使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整体论中所强调的“全面、系统的把握研究对象”的目标。

(三)大数据对价值论和伦理论的变革

大数据开启的重大时代转型,正在并将持续的、全方位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使我们进入一个与传统科学和哲学所解释的物质世界所不同的崭新的数据世界。这不仅是自然科学史上的重大进步,更为哲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和研究手段,为现时代的哲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来源,推动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具体而言,大数据为认识论带来了新的可能,为方法论带来了新的研究路径,为价值论和伦理论带来了新的挑战。恩格斯强调:“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划时代的发展,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而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理应对这场数据技术革命给人类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作出积极回应。

大数据创造大价值。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和不断深化,数据的价值在各个领域不断延伸,其社会价值逐步体现出来,数据价值的本质属性也得到了极大地丰富。首先,数据成为一种资产,带来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如何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富含价值的数据进行专业化的处理以带来更重要的使用价值,即如何将海量的“数”转化为决策的“据”。例如,在医疗卫生领域,大数据技术的使用能够避免过度治疗和减少错误治疗,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治疗质量;在金融领域,大数据通过对海量客户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可以为企业经营者、市场管理者及政府监管者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使消费和服务更人性化、精准化,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发展。因此,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将涉足越来越多的行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体验到它所带来的变革和便利,从而使大数据技术的社会价值得到全面凸显。其次,大数据带来了开放、共享的价值理念。由于传统时代更多的依靠事物间的因果联系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导致了各个领域被割裂,难以实现各领域间的信息共享。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开放和共享不仅可以打破各领域间的隔膜,实现各领域的互通合作,还衍生出共享单车、共享经济体等一系列新兴观念和产业,由此带来了大数据时代的持续和蓬勃发展。最后,大数据的神奇功能给未来提供了无限可能。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各类智能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为人们曾经认为无规律可循、杂乱无章的事情带来了新的角度、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大数据已经成为了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再发展,更多的改变正蓄势待发,科学家和哲学家们对未来的大数据功能充满了憧憬。未来,大数据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惊喜。

普京总统2018年3月1日发表国情咨文,提出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将基础设施建设与无人驾驶、海上和空中导航系统相结合;利用人工智能组织物流;到2024年向公民开放“数字世界的所有可能性”;提供在线教育、远程医疗、商务,以及数字空间广域的人工智能化的现代服务。在最短的时间完成人工智能的立法。

2.大数据拓展了伦理论

令表示知识超网络中协同成员之间的关联关系集合,其中:表示协同成员之间的第κ类关系,∂表示协同成员之间关系种类的数量。在第κ类关系下,协同成员之间的关联关系矩阵可表示为:

“人类通过三次工业革命完成了机械化、电气化和信息化的改造”,[5]现在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大爆炸的时代,智能终端、物联网、云计算等大数据技术使数据的存储与共享迅速发展并方兴未艾。而大数据时代的伦理建设滞后于其技术的发展,由此导致一系列伦理问题在社会发展中喷涌而出,其中以数据权益、隐私及自由最为突出。首先,大数据的采集者不外乎是个人、群体组织和国家,用于私人或公共目的,但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并没有清晰明确的规定。这些数据可能会被无数次的交叉使用,而产生的结果我们却无法预见。其次,大数据的相关性使得我们即使无意中留下小部分数据,也会将个人隐私暴露在广大群体之中,再加之云平台的发展,意味着这些数据一旦上传网络几乎无法彻底删除。最后,即使现代社会已经发明了一些隐私保护的方法,例如网络匿名化、许可制,但根据大数据可追溯过去、预测未来的功能来看,其作用似乎并不大。因此,未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很有可能被他人掌握,甚至受他人控制,从而使我们的自由意志受到侵害。马克思主义伦理论作为调节人们行为规范的科学,在面临大数据带来的挑战之际,理应基于道德哲学制定出规范大数据时代各种行为活动的伦理原则和伦理框架,实现自然科学和哲学相得益彰的发展。这不仅是对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补充,更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论内涵的延伸和体系的拓展。

三、结语

从哲学意义上来看,大数据对认识论的变革,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来源,为哲学研究开辟了新角度;大数据对方法论的变革,带来了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大大提高数据价值的开发效率;大数据对价值论和伦理论的变革,实现了哲学与时俱进的重要使命,丰富和拓展了哲学理论价值及意义。总之,大数据技术革命带来的不仅是数据的普及和应用,更多的是带来了人类认知能力的改变、认识论的升华,更为我们改造世界开辟了新途径。这表明哲学在对大数据所衍生的问题的回应过程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从而又反过来指导人类以更好的姿态拥抱大数据时代。因此,始终以客观现实为依据的哲学必须牢牢把握大数据带来的良好发展机遇,立足于信息时代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把握大数据时代发展方向,批判性的思考和解决其变革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进行正确的指导和约束。这不仅有利于推动大数据时代社会实践的发展,还能够丰富哲学基本理论,为其理论创新和新形态的构建寻找一个全新视角和突破口。

[参 考 文 献 ]

[1]Merv Adrian.Big Data:It’s Going Mainstream and It’s Your Next Opportunity[J].Teradata Magazine,2011,(1).

[2]Mckinsey.Global Institute,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J].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2011,(5).

[3]于瀚.大数据对科学哲学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6.

[4]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5]季连帅.智能互联网时代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8.

New Philosophy Thought at the Time of Big Data

ZHANG Li

(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650000,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the emerging big data technology revolution has been applied to various fields of society,which contributes not only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t also to the study of philosophy in terms of research objects,thinking modes,methodology,and ethical value. The great power of big data makes it the focus of study in the philosophical domain. In this paper,the characters of the Big Data Era,as well as its influence on philosophy,are studied to guide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big data thought and to contribute to the coope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philosophy.

Key words :Big Data;philosophy;influence

[收稿日期 ]2018-05-30

[作者简介 ]张 莉(1994-),女,四川南充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文章编号 ]1004—5856(2019)03—0009—04

[中图分类号 ]B0;TP311.1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004-5856.2019.03.003

责任编辑:孙 畅

标签:;  ;  ;  ;  

大数据时代下的哲学思维变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