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文史互助互动的有效尝试论文_张玲爱

语文教学中文史互助互动的有效尝试论文_张玲爱

江苏省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 211102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的要求,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谈谈笔者在教学中进行的文史互助互动的有效尝试。

一、自主学习:文史互补的自读

根据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以及课时紧、篇幅长的《〈史记〉选读》教学实际,针对选修的教学自然不能同必修一样,仍将教学中心放在文言疏通上。因此,在教学中,我一般这样进行:

首先,利用早、晚读时间,让学生充分熟读课文。古人常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其实是理解的初步工作。倘若所学课文在科教节目或影视作品中有所涉及,那么,适当安排课堂教学外的时间来给观看,以“史”助“文”,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帮助他们提前了解课文内容。接着,结合三维目标要求,设计导学案。导学案以课外作业或当堂自学的形式让学生有目标地自学文本,落实基础知识和能力的重点。同时,考虑到当代社会信息开放、学生搜集知识的途径丰富的现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网站、参考书或文章,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利用课堂时间精讲精练课文重点。最后,强调积累。在教学中,笔者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建立文言知识库,阶段性地对这些文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既要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各种不同的句式等重要的文言知识,还要记录《史记》中的成语、警句、名句以及对相关人物、事件的精彩点评。积累本形式不拘一格,但需要定期将做得较好的学生积累本进行展示。

此外,教学进度安排需适当抛开教材设置,结合学情进行重新安排。《史记》选读教材安排的专题顺序是“其人其事——体例——史家传统——理想人格——人物刻画艺术——叙事艺术——影响——研究”。但从教材选文来看,这一编排并不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梯度。

二、师生互动:文史互助的讲读

了解文意,只是学习《史记》选读的初级任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该教材力图从作者、体例、传统、思想、艺术、影响、研究方向等方面对《史记》进行介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紧扣专题目标进行讲解,开展有效的语文合作学习活动,以便学生对《史记》这一中华文化经典形成全面了解。

以《高祖本纪》、《项羽本纪》整合教学为例。在知文解意的基础上,从整体角度出发,课堂讲解以刘邦为例,侧重讲解“互见法”。让学生充分理解“互见法”是把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一件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分散在数篇之中,参错互见,彼此补充,避免了因为《史记》记载的时间长、事件多、人物众、场面大而造成对人物的反复刻画,使各个篇目各有侧重,而整体上又集中紧凑,同时还能很好地确保材料的丰富性与客观性——当出现多则材料无法取舍时,将其置于不同的篇目之中,不做人为的主观删减的高效记人记史方法。

从各篇特色出发,《高祖本纪》编在“不虚美不隐恶”专题,侧重于对《史记》实录特点的展现;《项羽本纪》位于“摹形传神千载如生”专题,侧重于对《史记》刻画人物方法的展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各个专题的要旨,对课文进行重点解读,引导学生理解、欣赏、学习其中精彩的写人记事手法。

而这些课堂重点的展开,教师完全可以结合学情,精心备课,师生互动,开展语文活动,与学生共同体会学习知识、收获技能的快乐。

三、小组合作:文史互通的赏读

文学作品的阐释不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常量,而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变量。“从共时性来讲,某一作品的意义是同一时代同一时期无数读者的不同阐释的集合;从历时性来看,又是不同时代的读者不同阅读的无数阐释的集合。因此,一部真正伟大作品的意义永远是一个过程,永远处在不断实现之中。”《史记》中深含着司马迁对自然、社会、人生等的独到思考,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灵活使用教材,提倡个性解读,组织各种兴趣小组,让《史记》选修内容的研读过程也成为学生个性发展、潜力挖掘、综合素养提高的过程。

如选择赏读《史记》的生死观的小组,他们的合作学习计划如下:课前,要求组员根据个人读书学习的情况,从学过或熟知的《史记》人物(项羽、屈原、田光、李广、召忽、侯嬴、公孙杵臼、程婴、管仲、荆轲、韩信、蔺相如、司马迁等)中,任选一人,尽量做到两三合作,结合《史记》中相关文段,在“文”“史”参照中,来就这些人物的面临生死时的抉择做出赏析、思考,形成读书笔记、配乐朗诵、情景剧、PPT等赏读成果进行组内交流。然后,组员根据交流思考成果,推举出本组代表成果,并共同进行修补完善,然后,老师安排课时,就各个小组的探究成果进行全班、跨班级甚至全年级范围的交流、展示。相信,通过这样小组合作性的活动探究,学生不仅能能收获“珍惜生命,更要珍重生命”的人生启示,更能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得到能力提升。

综上所述,文与史互相借鉴、互相对照,既符合当代学术发展呈现出的综合化、整体化的特点,也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当然,实践文史交融跨学科思路教学,要注意从语文出发最后回到语文,既要跨得出去又要收得回来。语文课程的性质不能改变,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不能背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历史知识时,在时间、分量上要把握好,做到心中有数,详略得当,具体选哪些材料,必须根据我们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手段及学生的实际来决定。教学实践还在继续,探究不会终结,相信,多思、多想、多尝试定会有收获。

论文作者:张玲爱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0月总第2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  ;  ;  ;  ;  ;  ;  ;  

语文教学中文史互助互动的有效尝试论文_张玲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