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对国内中小学教育建筑设计的启发论文_洪力晨

国际学校对国内中小学教育建筑设计的启发论文_洪力晨

浙江西城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本文对国际学校对国内中小学教育建筑设计的启发进行了探讨,文章从阐述国外学校建筑的新型设计理念入手,进一步分析了进行学校建筑设计的创新要点,最后研究了国内中小学教育建筑设计策略。

关键词:国际学校;国内中小学教育建筑设计;新型设计理念;创新要点;策略

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全新的教育理念被提出,对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内中小学教育建筑必须得到全面创新,而国外建筑所具有的科学设计理念——比如教学空间的灵活设计、交流场所的人本设计、生活场所的温馨设计,不失为国内建筑的借鉴对象。

一、国外学校建筑的新型设计理念

1、教学空间的灵活设计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教育不只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成绩,更是需要让学生学会认知、做事、做人,并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室设计比较死板,师生互动得不到重视。为改变这种现状,许多国外学校从配备以多功能为目标、自由度很高的空间,从优化各种活动与场地的利用方法等多个角度入手,创新学校教学空间的规划和设计方法,保证为学生打造生动、具体且可以反映学生学习需求的学校建筑。以日本为例,政府认为实施开放教育必须以开放空间为首要条件,从上世纪开始,在欧美引进开放空间的规划与设计,跳脱传统“盒子群”、“装蛋箱式”的空间格局,开始偏重以教学群的概念来贯穿,比如以三个班、四个班或五个班为一个班群等。

2、交流场所的人本设计

国外教育部门非常关注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问题,认为学生之间的交流能互相启发、促进社交能力的提高,在交往中能使学生变得机敏,并发现自身与他人存在的意义。从这个维度而言,许多国外学校注重在学校建筑中增加学生集会活动或交往的场所,或称作“学生中心”;注重利用大会议室,半开放的庭院,在图书馆内增加交往活动空间,使图书馆成为交往中心;通过诸如此类的方法,形成更便于师生互相交流、沟通的友善空间。

3、生活场所的温馨设计

学校建设应该被建设成朝气、润泽的文化环境,把学校像“家”一样进行投资与经营,培养儿童守望相助、互相关心的态度;加上部分学校存在学生逃学、泡病号、打架斗殴和调皮捣蛋等不良现象,这些现象与学校设施配置、空间的封闭性等也有一定关系,因此政府倡导为学生创造更加自主,人性化设计的学校生活环境,在建材及家具方面大多选择木材;室内外用木质地板、并与脱鞋区自然衔接;与学生关系密切的行政办公室紧临学生活动场所,如健康中心靠近运动场;走廊设置休憩谈天的座椅等等。

二、进行学校建筑设计的创新要点

1、在环境适宜的基础上的创新

不管是就学校环境还社会整体环境的立场进行考虑,都对学校建筑的设计提出了比较严格的要求,学校和社会两个团体必须是互相融合、协调共生的。因此,在对学校建筑进行设计时,需要对学校所在地区的自然、社会环境进行全面把握,不能使学校与后者相隔离,也不能盲目照搬其它地区建筑的风格。因此,现代化学校建筑和校园环境的建设和打造,应该是合理、具有兼容性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在教育适宜的基础上的创新

在对学校建筑进行前期设计时,设计人员也要关注稳定性和差异性的问题,必须从学校建筑本身特殊的功能出发,不只是要达到校园内部硬件要求,还要成为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稳定性方面,因为学校建设是一项大工程,且一旦建成后,往往有比较长的使用时间,这就要求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达到相关要求。

3、在经济适宜的基础上的创新

从整体看,学校的教育经费往往相对紧张,而在各个地区也存在其各自的特征。以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看,其经费较为充裕,这能够给设计师提供更广阔的施展才能的平台,往往能设计出具有更高综合能力、创意性更强的校园建筑。但是,在教育经费相对紧张的区域,设计师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可能要本人付出更多的心血,支持设计工作的开展。

4、在技术适宜的基础上的创新

毫无疑问,学校建筑与其他所有建筑一样,其施工建设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设计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比如用多元化的形式表现同一种建筑,并按照技术适应性的要求对建筑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保证后期施工阶段能顺利进行。

三、国内中小学教育建筑设计策略

1、与新的教育思想相适应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学校建筑的建设同样如此。在对学校建筑进行设计时,必须注意其开放性特征,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尝试全新的格局变化,改善校园环境。当然,相关政府应该支持“示范学校”的建设,保证学校与周边环境高度适应,改善校园周边交通条件,使学校使用更为便捷。

2、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

现在许多学校并非建立在市中心,学校周边更多的是农田、交通线和绿化地带等,对于此类学校在设计时应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而部分位于繁华地带的学校尽管具有交通便利的优势,但学校的布局反而会受限制,因此在设计时需要对学校进行区域划分。比如,在临近主要交通道路的校园一侧布置操场活动区,在相对安静的区域布置教学区,从而减少交通噪音对日常教学的影响,而行政综合区则沿主要出入口道路一侧布置,既便于师生使用也能为学校塑造良好的沿街形象展示面。

3、在立体造型方面进行创新

建筑的造型是展现学校特色的一个重要因素,打造一个美观的学校建筑体系也成为现代许多学校的新追求。比如在色彩、符号以及线条的综合利用方面,许多现代而有活力的学校建筑将银白色的铝板作为主要立面材料,并在铝板之外包裹色彩丰富、形态轻盈的遮阳百叶,然后用浅蓝色的玻璃进行衬托,栏杆以及扶手则用深色金属进行点缀,这是一种虚实对比的手法,使得色彩、符号、线条的优势得到整体体现,丰富建筑物形象,美化校园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国际学校对国内中小学教育建筑设计的启发的探讨,意义重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国外学校建筑的新型设计理念;同时把握进行学校建筑设计的创新要点,包括在环境适宜的基础上的创新、在教育适宜的基础上的创新、在经济适宜的基础上的创新、在技术适宜的基础上的创新等等;在此原则下,对学校建筑的设计要点进行分析,保证学校与新的教育思想相适应,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在立体造型方面得到创新。

参考文献:

[1]邵兴江,赵中建.革新学校建筑设计:建构新的研究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2(09)37-40+36.

论文作者:洪力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9

标签:;  ;  ;  ;  ;  ;  ;  ;  

国际学校对国内中小学教育建筑设计的启发论文_洪力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