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阴道三维超声在诊断子宫腔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王漠璇,刘炜

经阴道三维超声在诊断子宫腔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王漠璇,刘炜

王漠璇 刘炜 (抚顺矿业集团总医院 113008)

【摘要】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诊断子宫腔内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疑似宫腔内病变的66例已婚妇女进行经3D-TVS检查,并将其结果与宫腔镜及病理相对照。结果 66例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26例,黏膜下子宫肌瘤10例, 子宫内膜增殖症22例,子宫内膜癌5例,余3例为正常子宫内膜分泌期改变。结论 三维经阴道超声提高了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水平,与二维经阴道超声结合是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三维超声 子宫腔病变

【中图分类号】R73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2-0062-02

传统的二维超声能发现许多子宫疾病,但诊断宫腔内病变需要显示病变的立体结构、基底来源,准确评价病变与宫腔、宫壁的空间关系,因此二维超声有其局限性,敏感性较低。本文旨在探讨经3D-TVS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

一、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

2012年1-12月,在本院行常规妇科超声检查提示宫腔内可疑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共66例,年龄(40.3±11.3)岁(27~66岁)。临床表现:阴道不规则流血23例、经期过长20例、绝经后出血7例、不孕症3例,无明显症状3例。患者均经3D-TVS检查,再行宫腔镜检查加诊断性刮宫术或宫腔镜下赘生物摘除术。全部病例所取标本送病理组织学检查。

仪器与方法

采用荷兰生产的Philip IU22及GE公司的volusonE8三维彩色超声诊断仪。腔内三维容积探头频率为3~9 MHz。患者排尿后取膀胱截石位,探头涂耦合剂并套安全套,放入阴道先行常规二维阴道超声检查,全面了解宫腔内情况,包括内膜厚度,可疑部位,大小,回声并记录存盘,确定宫腔内三维感兴趣位置,启动三维程序,选择表面成像,多平面成像模式采集图像,通过X、Y、Z轴多方向旋转调节,直到重建后图像显示清晰为止, 记载子宫内膜病变的所在位置,性质与附着点,得出较准确的诊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结果

子宫黏膜下肌瘤10例,内膜息肉26例,子宫内膜增殖症22例,子宫内膜癌5例,常见几种宫腔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如下:1. 子宫内膜息肉:呈椭圆形中等或较强回声,病变大多呈水滴状,基底窄2. 子宫黏膜下肌瘤:多呈圆形均匀低回声区,内膜线中断或断续状,并可找到蒂所在处;3.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内膜最厚达24mm,分泌期呈三线征;4.子宫内膜癌:病灶形态不规则,多呈较强回声,与肌层分界不清。

三、讨论

子宫腔病变包括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殖症,子宫内膜癌。3D-TVS对典型的宫腔病变鉴别并不困难,主要通过观察病灶的形状、大小、回声,病灶与宫腔、内膜的关系,并结合病史进行鉴别诊断。

内膜息肉是由子宫内膜腺体和纤维性间质局限性增生形成的赘生物,是炎症等因素的作用而形成。因息肉腺体成分所属增生状态不同,其超声表现也不同[1]。3D-TVS可见内膜基底层三角形,三边连续规整,团块自内膜表层突出或游离于宫腔内,单个或多发,病变呈水滴状。息肉平均体积比黏膜下肌瘤小,多呈界限清楚的强回声,少数可见细蒂。本组1例3D-TVS及宫腔镜均可见息肉样病变突向宫腔,但病理提示内膜增生症,原因可能为息肉表面光滑,不易刮到;或术中息肉被刮碎,混在内膜组织中不易确诊。

黏膜下肌瘤位于子宫黏膜下,突向宫腔。3D-TVS观察内膜基底层三角形,一边不规整,有充盈缺失,变形或中断,病变呈圆形,位于内膜强回声之外,向内推挤。病变多为低回声,可有衰减,但当出现退行性变时也可表现为高回声及不均质回声。月经增殖早期时内膜菲薄,回声亦低,黏膜下肌瘤可能漏诊,可于内膜分泌中、晚期复查,提高诊断率。3D-TVS可清晰显示肌瘤向肌层扩展的程度,提示壁间肌瘤的大小、位置。这对临床评估宫腔镜手术的可能性,确定治疗方案很有价值。本组2例黏膜下肌瘤超声图像示病变较小(直径<8 mm),回声较强,三维阴道超声3D-TVS未显示内膜回声中断、病变周边包膜等特征,误诊为息肉[2]。

内膜增殖症是内膜厚度大于相应月经周期,可达10~24mm。包括囊性增生、腺瘤性增生、非典型增生。其中囊性增生呈对称性均匀增厚,内可有大小不等的暗区,诊断比较容易,其他类型可呈现局灶性或息肉状异常回声,不易与内膜息肉鉴别,这也是误诊的原因。分泌期子宫内膜回声增强回声不均时,亦可误诊为内膜息肉。可选择月经干净后的内膜增殖早期检查,由于此时内膜较薄且呈低回声,较易与强回声内膜息肉相鉴别。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 80%发生于>50岁绝经前后女性。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厚度以6mm为“警戒线”子宫内膜癌在超声图像中主要表现为内膜增厚,形态不规则,回声不均匀及团块状、乳头状或结节状改变,局部血运丰富,RI降低。3D-TVS观察内膜形态极不规则,病灶处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可较清晰显示基底部及侵入肌层范围,多呈弥漫性不均匀增厚,宫腔病变多呈菜花状回声,内部回声紊乱不均。观察子宫内膜冠状面的轮廓光滑、规则、清晰与否,可判断有无肌层浸润及浸润的深度,有助于提示子宫内膜癌的分期。因诊刮不能判断有无肌层浸润,宫腔镜检查又存在导致癌症扩散的可能,所以3D-TVS在诊断子宫内膜癌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但早期病变微小,声像不典型时仍易于漏诊。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绝经后子宫已萎缩变小的病例,即使癌变已达晚期,其子宫内膜仍无明显增厚。本组中有2例内膜<5mm,此时局部血运丰富将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3D-TVS对子宫腔病变的诊断准确度高,与宫腔镜、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已婚妇女宫腔内病变的首选检查手段,也可作为宫腔镜的初筛方法。

参考文献

[1]徐家慧,方开峰,刘亚.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J]. 中华全科医学, 2010,8(2):239-240.

[2]崔英春,郭星,赵素娟,等. 经3D-TVS对宫腔病变的鉴别诊断[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5,6(6):438-440.

论文作者:王漠璇,刘炜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7

标签:;  ;  ;  ;  ;  ;  ;  ;  

经阴道三维超声在诊断子宫腔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王漠璇,刘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