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鲫鱼养殖效益的措施_三农论文

提高鲫鱼养殖效益的措施_三农论文

提高鲫鱼养殖效益的措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鲫鱼论文,效益论文,措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池塘主养鲫鱼要获得高产高效益,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正确分辨鱼种优劣。养殖户在购买鲫鱼鱼种时,应根据鲫鱼养殖品种的生物学特征,正确分辨鱼种的伪劣,避免蒙受损失。

二、设计鱼种放养密度。为了降低养殖成本,最好自己培育大规格鱼种。①用池塘培育鲫鱼鱼种,每亩放养鲫鱼0.8—1.2万尾,可以达到养成规格50—60克的目的。②进行鲫鱼成鱼养殖时,鱼种平均规格为50—60克时,每亩放养鲫鱼鱼种1500—1800尾为宜,养成商品规格可达到350—400克。

三、确定搭配品种。培育大规格鲫鱼种不要搭配草鱼和鲤鱼,而应选择鲢鱼和鳙鱼,数量应占主养鲫鱼的20%左右,鳙鱼则占链鱼的10%左右。搭配品种的放养时间不宜过早,尤其是过早投入鳙鱼对鲫鱼驯化的影响更大。

四、鱼种驯化。鲫鱼是生活在水体中下层的鱼类,主养鲫鱼的鱼塘,鱼种经驯化后才能降低饲料成本,增加池塘效益。①培育鱼种阶段驯化相对容易。驯化后的鱼种在成鱼养殖时上浮抢食时间短,便于管理。②驯化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添加剂,可以缩短驯化时间,增加鲫鱼摄食面积和数量。③密度对驯化的影响。密度大,群体数量大,易于驯化。反之则驯化时间长且上浮抢食的百分率低。在密度已确定不能改变时,可以降低池塘水位,相对增大密度。这样,既利于驯化,又能提高池塘水温,促进鱼生长。④搭配鲢、鳙鱼种应在主养鲫鱼上浮抢食习惯形成之后投放。⑤驯化期的水质宜“清瘦”,不宜“浊肥”。

五、饲料粒径和投饲率。①鲫鱼饲料粒径的选择应“就小不就大”。一般鲫鱼规格在10克/尾以下时,饲料粒径选0.5毫米;10—30克/尾时选1.0毫米;30—75克/尾时选1.5毫米;75—150克/尾时选2.0毫米;150—300克/尾时选2.4毫米;300克/尾以上时选3.2毫米。②鱼的摄食能力受到鱼的规格及水温的直接影响,投饲率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

六、鱼病防治。鲫鱼的抗病能力强,但近年来也发现了出血性锚头鳋病,虽然此病的发生率不高,但任其发展,也会导致鲫鱼大量死亡。重症患病鲫鱼主要表现为:浮水慢游(乏力),色泽淡白,鱼体表的腹部、背脊两则(细鳞部位)可见针状虫体寄生,虫体着生处有绿豆或豌豆大小的充血红斑,病灶部位鳞片松动或脱落,粘液增多,少数形成明显的溃疡。病原体为鲤锚头鳋。主要病因:一是清塘不彻底或不清塘,病原待机孽生。二是投入体表受损伤(或生产操作不慎致使鱼体表受伤)的鱼种,为病原体寄生创造了可乘之机。

预防方法:①在鲫鱼种下塘前1—2天用2.5%敌百虫粉剂全池泼洒,使池水含量达1克/立方米水体。②小面积主养池,可在发病季节每半月全池泼洒90%晶体敌百虫0.3克/立方米水体。大面积鲫鱼混养池,可于鲫鱼生长季节,在食台周围进行敌百虫挂篓(袋),每月1—2次,每次连挂2天。

治疗方法:在养殖中,出现患病征兆时,及时观察检查,确认后可一次性全池泼洒0.5克/立方米水体90%晶体敌百虫、0.2克/立方米水体硫酸亚铁合剂。对于继发性鲫锚头鳋病(或已多次使用敌百虫的池塘),可改用农用敌杀死全池泼洒,用量为水深1米每亩6—10毫升。

联系电话:0311-5813885

标签:;  ;  ;  ;  

提高鲫鱼养殖效益的措施_三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