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的保障机制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的保障机制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的保障机制

肖晓宇

贵州华升盛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贵州贵阳 550000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为了提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应当积极完善水利水电工程相关的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本文主要围绕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特征、环保措施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环境保护措施的保障机制,从而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水利水电;环境保护;落实;保障

1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特征

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与其他项目类型相比,存在明显的特殊性,特别注重在环境影响上面进行控制。首先,水利水电工程涉及的环境影响因素非常广泛,并且水利水电工程需要对生态环境进行控制,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另外在修建水利水电工程的时候,要优化施工工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1]。但是,施工阻隔及淹没等因素,还是对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是不可逆的。

现阶段,我国对水利水电工程环保方面的措施,主要体现在国家的政策层面。国家所修建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制定的保障措施要明显优于地方的水利水电项目,并且发达地区要好于欠发达地区,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造成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环保措施地区差异的因素是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资金问题。很多地区尽管重视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保障措施,但是由于资金有限,相关制度落实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

十九大报告关于“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重要论述,开启了预算绩效管理的新篇章。大量财政拨款的投入要求事业单位必须主动加强资金监管,施行预算绩效管理,以绩效为导向,强调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关注财政资金的产出和结果,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预算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

2 水利水电工程保护措施落实存在的问题分析

最近几年,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很多工程环保投资的评估过程中,资金被大幅度削减,导致相关的保障措施无法真正落实,影响着项目最终的生态效益。

2.1 土地问题

通常情况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会占用大部分土地,并且可能会对耕地和林地造成一定影响。由于我国土地资源非常紧张,这就导致了水利水电工程在修建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并且在工程修建过程中,时常出现水库崩塌的情况,并且可能引起地层的震动,诱发更为严重的地质灾害。另外,当水利水电工程建成之后,施工人员在进行蓄水作业时,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会导致水库周围的土地出现盐碱化的问题,这种对土地的影响往往是不可逆的。

黑鹰山磷矿点虽然属于一小型磷矿床,但是矿体比较集中,磷矿石颗粒大,埋藏不深,交通方便,易采易选,且重稀土三氧化二钇含量较高,因此在圈定矿体时适当降低了其圈矿品位工业指标。用含w(P2O5)2%作矿体边界,矿体平均品位不低于4%,共圈出5个矿体,另外还圈出表外矿体4个,而每一个矿体则由多组含磷灰石团块、团脉状、脉状体组成。其矿体特征见表1。

2.2 陆生生态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会对当地的水文结构、土壤性质以及地理结构造成影响。工程会产生无形的污染,例如噪声等问题,会影响周围居民和动物的正常生活,严重时甚至改变生态链,打破正常的生态平衡。一旦影响到生物的栖息环境,就会对物种多样性造成影响。另外,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化学废料,如果这些废料不进行完善的处理,会对当地植被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严重影响项目的生态效益。

2.3 区域虫害问题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时,其周围环境的湿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会导致一些潮湿性昆虫大量滋生繁衍。当这些昆虫数量增长到一定数目时,会对周围的植物和农作物造成严重的破坏,并且昆虫数量增加也会导致传染性疾病发生概率提高,对周围居民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

2.4 周边生态平衡

水利水电工程会对当地的土壤情况造成明显的影响,当水库修建完成之后,水库阻拦的作用会导致下游平原土壤肥沃度不断下降,不仅影响农作物的种植,并且由于土壤长期处于饱和水平状态,会进一步向沼泽化的方向蜕变。由于土壤环境的明显改变,导致很多陆生植物的生长情况受到了威胁。例如,库区蓄水会对土地进行淹没,一些植被会失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项目施工也会对周围的植物造成破坏影响生态环境建设,并且可能引入异源性疾病的。一旦在水库施工过程中引入了未来物种,会对生态链造成破坏,出现竞争性捕食,对当地物种造成毁灭性的影响,不利于该地区生态环境的自然演替。并且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干扰,会对动物的生活环境带来影响,使得这些动物被迫离开栖息地,加剧物种毁灭的风险[2]

3 完善水利水电工程环保措施的有效途径

3.1 从根源上进行预防

水利水电工程的项目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设计时,要对施工环境的各要素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要充分了解项目施工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首先要进行整体分析,要从施工的根源上避免不必要问题的发生,施工人员应当合理把控施工进度和工程的善后措施,对各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要建立企业相应的环境督查小组,对现场施工进行事实的监督考察,要结合当地环境的实际情况和项目的建设要求,及时发现项目施工存在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施工人员应当未雨绸缪,提前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要尽可能保障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最大程度上降低项目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九是强化技术指导和对口支援。部抗震救灾领导小组下设的7个工作组的牵头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充分发挥长江水利委员会、部直属单位和地方水利部门的优势,组织成员单位组成专项工作组奔赴灾区,配合地方水利部门做好水利抗震减灾工作。特别要做好大型施工机械、抢险设备和物资的集结调拨工作,确保水利抢险救灾物资设备供应。

3.2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环境保护

建立实施生态补偿机制,需要坚持谁开发、谁补偿;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重要原则。通常情况下,水电企业可以在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的基础上,设置一些过鱼设施,或者设置基本的增殖放流和生境补偿措施,这样有利于协调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水生生物保护之间的关系。比如:由于开发河流会对水生生物造成负面影响,这时就要积极采取过鱼设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渔政等相关措施,同时还需要人工增殖放流等补偿措施,主要用来防止生物资源的衰退[3]

3.3 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相关的水利水电建设单位在进行水利水电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使生态环境保护全面的贯彻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之中,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嵌入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这对于建设环境友好型水利水电工程是非常有帮助的。

4 结语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非常特殊,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施工单位一定要优化施工方案设计,对可能影响环境的因素进行有效预防,并且要保障相关环保措施能够落到实处,提高项目建设水平,促进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事业朝纵深层次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战坡,曹娜.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三通一平”环境影响管理有关问题探讨[J].中国水利,2014(06):46-48.

[2]谭华锋,罗政,姚军,等.水利水电工程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和范围的确定[J].环保科技,2015,21(04):42-44.

[3]李依勐.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正常蓄水位与水利工程项目投资关系的研究与分析[D].江西理工大学,2015.

[中图分类号] F416.9

[文献标识码] A

标签:;  ;  ;  ;  ;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的保障机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