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移动学习的风险分析_移动学习论文

成人移动学习的风险分析_移动学习论文

成人移动学习的风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论文,风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1-0021-03

从古至今学习的发展和变革就一直在进行,从宗教祭祀艺术过渡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基本教育内容,再到以儒家经学典籍为主的“五经”,以及现代社会较为科学的学科体系,学习内容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学习方式也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产生了诸多改变,由学习者被动地接受逐步转变为主动的学习,由枯燥的学习转变为愉快的学习,并且教育观念也越来越倾向于注重个人发展,给予学习者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时间。正是在这种情形下,更加人性化和更加方便的移动学习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并且许多机构已经尝试或者开始了移动学习的实践和研究。如美国纽约Cohoes中学在7、8年级开设的社会学科课进行了移动学习尝试,使教师与学生能够通过Palm手持电脑快速交流,轻松地测验、打分,并实时评价测验与快速分析结果。英国Learning2Go项目发射设备向学习者手中的Palm设备推送多媒体内容、配置编著工具,在参与实验的近2000名小学生中验证了移动学习能够服务于任意时间或地点的学习需求。英国Sheffield Hallam大学移动学习有效性研究项目对67名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移动学习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提供基于移动技术的指导、激励和支持等实验测试。德国Campus-Mobil项目利用手机收发短信,进行WAP访问,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哈佛教育研究生院HDUL项目(2003年~2005年)对8门课程进行移动学习试验研究,取得了积极的研究成果。[1]挪威Oslo大学的KNOWMOBILE研究项目支持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基于问题的学习,帮助医学学生实习和工作时通过PDA或WAP手机查询远程服务器上的相关资料,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国内的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和一些移动通信公司也合作开展了相关的移动学习研究并开发了一些课程。

从开展移动学习的实践情况来看,移动学习确实在某些方面有着其他学习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如学习方便灵活,尤其是学习地点和学习时间的自由性大幅度扩展了学习时空,交流的及时性和个性化也使得学习更加人性化,面向的学习群体可大可小,并且传播知识便捷。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它在某些方面不尽如人意的表现,如获得必要的学习设备需要一定的成本,学习信息在接收时可能出现丢失,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很难深入开展,移动学习所承载的适宜课程较少,提供学习支持服务成本增加等。正确认识移动学习的风险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推动学习的发展。下面就分三个方面对移动学习的风险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第一,技术性方面的风险。现代的教学环节中有许多科学技术的渗透,如硬件方面的计算机、因特网、智能手机等,软件方面的各种系统、程序等,其中有一些甚至已经和教学融为一体,难以分割。对于移动学习而言,其对技术的依赖性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移动学习的初衷就是要依靠现代通讯网络和移动终端设备构建知识传递的新通道。建立在大量现代科学技术之上的教学系统很容易受到技术因素的影响。

曾有报道说,某网络游戏公司由于服务器故障或与某利益方的一些纠纷导致网游服务中断,使其网游消费者蒙受了重大损失,进而对公司提起索赔要求。作为教学机构来说,移动学习的架构很难靠学校单方面完成,必然要与社会上的某些公司合作,而学校本身是公益性行业,公司则是以盈利为主的经营性企业,二者的义务与目标是不一样的,与上面的例子中提到的公司之间的合作相较而言,学校与公司的合作本身就面临着一定的难度,出现问题的概率当然也就随之增加,况且学习的过程更为复杂,需要的支持服务也多种多样,应该对将会出现的多种问题有个预判。比如合作单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的相关费用学校是否能够继续承担;随着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会不会导致学校出现被“绑架”的情况;对于突然中止的技术服务是否有应对的措施;学习者是否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承受学习终端和学习服务的费用;偶发的学习信息丢失如何处理;面对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是否已做了应战准备……许多常规的技术性问题都需要做出预案并不断完善,这是一项围绕技术方面展开的非常庞大和复杂的工作。

与常规的技术性问题相比,更需要重视的是技术的变革。移动学习要依靠设备和技术来搭建它的框架,但目的是靠这些基础设施来传递知识信息和提供学习支持服务,从而帮助学习者利用学习信息完成学习过程。提到知识信息,那就涉及学习资源的建设问题。学习资源的制作一般是耗时耗力的,人力、物力、财力都需要进行投入,而且制作的资源是建立在现行的技术基础之上的,标准也是目前制定的,也就是说资源制作一定滞后于技术。作为技术本身来说,它并不是只为教育服务,它是面对全世界,是科技发展的一个代表。也就是说教学只能利用技术,而无法左右技术的发展与变革。当技术发生转变时,可能我们建立在先前技术基础之上的学习资源以及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将会受到严重冲击,而在新的技术体系下,先前的东西能被保留或继承多少都是一个未知数。当然,如果这种变革很久才发生一次那就不必过于担心,可是近几十年的现实告诉我们,现代技术的变革是突飞猛进的,比如十几年前的录像带早已不见踪影,光盘也由VCD升级为DVD。更让人忧虑的是技术变革的引领者并不是一个团体,他在某项技术上的创新和发展也没有需要考虑与先前技术进行兼容的义务。这种破旧开新的思想与教学的注重沉淀的传统是很难相容的,如果不能处理好技术变革和教学体系转型的关系,就很可能面临巨大的成本损耗和发展困境。

第二,学习者方面的风险。学习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事情,这从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学家雪伦·B.梅里安的话中可以得到体现,她说:“我怀疑,我们可能永远不会有大家一致认可、可以包容一切的理论。对于某种理论而言成人学习实在是太复杂、太因人而异了,同时它又和每个成人独特的环境联系在一起。”而移动学习较之传统学习又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体系。对于一个体系来说,越是复杂、越是精密所面临的风险自然也就越多。学习者是最终的使用者,移动学习所面向的对象正是他们,所以在移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风险直接体现在了学习者身上。

在架构移动学习体系时,学习者是很难直接参与其中的,大部分是教学管理者凭以往的经验和现实情况进行考虑和设计的,其设计一定是优先考虑整体,然后兼顾个体。但移动学习的一个突出的特点也是一个努力的方向则是适合学习者独立的、个性化的学习。在移动学习体系下,学习者是从课堂整体教学中被解放出来的,他们有很多学习的自由权,作为每个学习者,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选择会有诸多不同,这种学习的个性化和教学设计的整体性相互对冲,虽然这种冲突在传统学习中也会发生,但是在移动学习体系下却更难得到缓解。而且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如果在进行移动学习的设计时,总是基于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那么将会导致部分学习者出现学习迷航,无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无法较好地选择适于自己的学习内容或学习进度等。倘若不能处理好个性化学习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之间的关系,必然有一部分学习者将面临学习不适并且改进艰难的风险。

移动学习是一种随时随地的学习,移动状态的学习和固定状态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在移动的环境中,人的注意力高度分散,学习者是在一定的“零碎”时间中进行“片断”学习。因此学生的注意力无法完全集中,学习者在工作或娱乐之余进行学习,虽然符合心理学中无意识记的学习条件,但是学习效率还是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从目前已被使用并广泛接受的移动学习资源来说,大多都是注重开发适合于视觉、零碎时间和学习者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另外移动设备的屏幕尺寸也受到限制,占用过大篇幅的内容很难在屏幕上呈现。而且根据人们的阅读习惯,频繁的翻页会打断人的思路,分散人的注意力,故呈现的内容还需要精简,学习者可能就需要再次通过其他渠道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所以说在移动学习中,学习内容除了在量上受到限制以外,在性质上也有一定的局限。移动学习系统对不同资源的承载能力的差异性,造成对各课程的表现能力不一,学习者或将面对信息不完整和再次学习概率增加的风险。

大量的实践告诉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教与学总是相互作用的,没有交互的教学,其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教学机构的存在其实从某个方面来看就是为了提供教与学的互动。移动学习体系下,交互的方式及广度虽然发生了一些改变,不仅仅指学习者和教师、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交流,还包括学习者和各种物化的资源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2]但是交互始终存在而且必要。移动学习意味着大部分情况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处于时空分离状态,这将失去传统课堂的利于交互的环境,所以必须在学习资源设计以及学习支持服务设计上来弥补交互性,而设计具有良好交互性的学习资源并非易事。除此之外,在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的交互很可能短时间内需要多次进行,那么这必然受限于操作者的回复速度,同时交互的表达方式多被约束在文字上,很可能出现有些问题文字难以表述或者表述不清、表述繁琐等情况。如在数学课程中符号和图形是很常见的,但是这些在电脑上却是不易表达出来的或者说对于多数人在电脑上表达比较耗费时间,这就阻碍了教学交互的进程,使教学活动受限。同时数学课程作为一门自主学习的课程,其难度是相对较大的。再鉴于移动学习与移动通讯技术紧密联系,其学习资源制作又与多媒体及诸多制作软件相关联,学习者从接触、使用、熟悉需要经历比传统教学更多的准备环节,所以遇到的需要交互解决的问题可能也更多,学习者会比传统教学条件下面临更大的交互不足的风险。

第三,管理者方面的风险。正如上面提到的教与学是一个整体,是相互促进的。移动学习绝不能仅仅把目光集中到学的方面,同时也需要考虑教的方面,自然也需要关注在教学过程中的管理。

移动学习在解放学习者学习空间和时间的同时,首先对学习支持服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学习支持服务不仅要给学习者提供学科性支持,还要提供非学科性支持。在传统教学体系中,学科性支持服务基本在面授教学中得以解决,非学科性支持服务也由于教与学的规律性和统一性而很少需要。但是移动学习本身就面向学习者个体,倡导自由自在的学习、个性化的学习,这势必造成对学习支持服务的需求激增。例如学习者学习进度不同,对同一个学习中的问题可能多次提问,教师则需要一一作答;学习者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水平不同,可能在学习期间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和操作问题,这就需要专门的人员来帮助解决;学习者的学习是自由的,甚至无规律的,教学管理者则需要对各个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学习困难、学习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并提供相应支持服务,这些都是日常教学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对学习过程监督的效果,更是让人担心。在自由的学习条件下,学习指令能否得到有效执行呢?学习指令如果下的过于强硬则让学习者感到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权利、无亲和力,过于谦和则容易让学习者忽略或不重视,指令的效能将大打折扣。这些都考验着教学管理者的才智。移动学习的发展必然要求学习支持服务的个性化,保守的、停滞的学习支持服务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了,繁杂的、庞大的移动学习需求甚至达到仅靠人力已力所不及的情况,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有必要借助已有的计算机技术向智能化发展。学习需求的高速增长和目前学习支持服务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将会产生移动学习教学管理的巨大风险。

对学习的效果作出评价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移动学习是移动的、灵活的,具有随时随地性,所以从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有效性来看,移动学习评价的难度将会增加。同时针对学习评价体系的漏洞,不排除学习者合理利用漏洞而得到较高评价的可能。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必须对移动学习的效果评价选择一种有效的、适当的方法,否则将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有研究者建议移动学习评价不能只侧重于对事实知识的回忆及最终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应该要与情境化的教学过程相一致,要突出真实的活动和任务的情境性,侧重于对学习者身临动态实践情境而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的积极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评价,评价主体应多元化,不仅包括教师、专家,还应包括学习者在内的其他所有移动学习共同体的成员。[3]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评价机制将更多地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因为每个评价者的价值观以及尺度掌握都不会完全相同,而且由于移动学习相对较高的独立学习特性,使得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接触相对较少,了解程度受限。所以在评价体系的设计中同样存在着诸多教学机构需要面对的问题。

上面虽然指出了移动学习的一些风险和值得考虑的问题,但并不是去否定移动学习,而是为了更详细地研究移动学习的相关问题,更好地开展移动学习。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化学习方式,秉承注重人的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化学习的理念,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移动学习终将跻身于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之中,给我们的学习以另外一种选择。

标签:;  ;  

成人移动学习的风险分析_移动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