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手术配合及护理应用论文_高丽霞

探讨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手术配合及护理应用论文_高丽霞

【摘要】目的 探讨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手术配合及术前、术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5年12月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手术患者36例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手术前护理、手术中配合、手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经验。结果 手术及时开展,过程顺利,成功率高,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严格及时的手术配合及护理对于患者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手术的全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护理

心脏起搏手术是临床中常见的手术,主要通过在患者心脏安置起搏器,以特定频率的电流刺激,进而替代心脏起搏点带动心脏搏动。随着心脏起搏器的不断更新换代,目前临床手术中主要选择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极大的降低了患者心率失常及相关并发症,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为患者患者减轻经济压力。并且,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抗室性心动过速、自动除颤以及治疗心力衰竭等方面,以其安装简单、创伤小,痛苦轻,疗效显著的特点,抢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随机选取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5年12月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手术患者36例,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45—78岁,平均年龄65岁。通过对这36例患者进行术前护理,术中配合,帮助患者进一步了解手术相关常识,积极配合联创治疗,通过观察患者切口变化,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具体报告如下。

1术前准备

术前指导: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疑虑、紧张情绪。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心态介绍植入起搏器的方法、目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以消除患者紧张心理,取得最大程度的配合[1]。指导患者掌握术中配合技巧及术中注意事项。术中如有咳嗽,指导其可做深呼吸或及时告诉手术人员,向患者及家属简明讲解心脏的解剖、生理及起搏器的特点,告知患者术后24h绝对卧床休息的重要性,以防电极脱位。指导患者避免右侧卧位,以利于电极与右心室避的紧密附着。但健肢、臂部可以活动,以利于手术后的配合。之后,术前准备手术部位皮肤要进行清洁工作,范围包括双侧锁骨上、下及腋窝、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的皮肤,有助于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前检查常规作心电图一份,最好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以便术后对照。检测血凝四项、肝肾功能、电解质,停用抗凝药,以防止囊袋内渗血,术前进易消化清淡饮食。物品准备备好所需的灭菌手术器械包及一次性手术用品、监护设备、抢救药品如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等,临时起搏器系统、心脏除颤器、心电图机、专用起搏器测试仪等。

2术中配合 术中体位帮助病人取去枕平卧位,从左下肢处开通静脉通道,保证紧急情况下药物的应用。充分暴露手术视野,肩胛下加垫小布垫,以利于锁骨下静脉穿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器械准备手术前根据操作的位置摆放好各种器械,检查各仪器运转是否正常,连接好心腔内心电检查必须的设备。按操作步骤开启以上仪器,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根据手术进展的需要及时、敏捷、准确地传递合适的器械。术中观察患者大部分都是高危人群,因手术的创伤和刺激,尤其是导管操作过程中可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故术中需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表情、呼吸、血压、心率及心电监护情况。

3术后护理

3.1体位护理为保证导管不移位,术后需保持24h平卧位,限制左肩关节活动,防止电极脱落。24-48h后协助取半卧位,一切生活必须在床上进行,72h后允许下床在室内轻度活动,但不宜做幅度大的活动如外旋过度、手臂抬高过头或过度用力等。

3.2伤口护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通常放置在锁骨下方皮下脂肪与肌筋膜之间的囊袋中,术后次日切口换药,同时注意观察皮肤色泽、局部有无血肿。使用体外起搏器托带,即宽10cm医用弹力绷带,两头缝制尼龙搭扣,对术后适应此带患者给予固定,临床效果显著。

  3.3心电监护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应持续心电监护36-48小时,若心电图表现为不起搏或间歇起搏,则需床边摄片核实,每日描记全导心电图1次,如有电级脱落或心律失常及时通知医生。起搏器综合征的观察安置永久性起搏器患者易发生起搏器综合征,一般在术后数天至一个月之内出现,表现为起搏器功能正常,但患者出现心悸、头晕、易疲劳、活动耐力下降、血管搏动、水肿等不适症状。发现此类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做处理。

3.4饮食护理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清淡易消化食物,以增加肌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肢体功能锻炼术后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可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伤口愈合,并可防止肢体功能障碍。3-5天即可开始锻炼计划,前期会有轻微的切口疼痛,属正常现象。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可逐渐加大幅度。

4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术后血肿多发生在术后一周内,以术后2-3天最为常见,为预防囊袋出血,缝合完毕之后,要迅速包扎伤口并用沙袋压迫8-12h,每天换药1次,期间要注意切口敷料是否有渗血现象,应用圈式棉垫可降低起搏器安置术后血肿发生率。感染起搏器安置术后的感染是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2-4天,如发热明显或发热持续时间长且伤口疼痛,则考虑局部感染,严格的无菌操作,保持切口清洁是预防永久性起搏器围手术期囊袋感染的决定性因素。电极脱位起搏电极导线脱位曾是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技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防止电极脱位,患者应取平卧或左侧卧位,一般24小时内限于平卧或左侧卧位,心内膜组织水肿消失,细胞及纤维蛋白逐渐形成纤维包裹,再过制动弊多利少。心律失常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较术中明显下降,但也应严密观察,术后持续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及时处理。必要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并密切观察起搏心律,如有起搏不良及时通知医生,以免发生意外。

5健康指导

5.1活动指导

活动当中体力活动适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术后1个月~3个月要避免剧烈活动,适当从事日常工作和家务活动,也可选择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低强度活动,嘱病人术侧肢体避免大幅度活动,避免起搏器和电极移位。3个月~6个月后,体质好的中青年可恢复工作,如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的病人,活动量以不出现气促、胸闷、胸痛和下肢水肿为度。外出活动应随身携带起搏器卡和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以备起搏发生故障时急用。不可靠近高压强磁设备,部分家用电器(微波炉、电磁炉、遥控器等)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使用移动电话时用健侧耳朵接听,以免影响心脏起搏器的正常起搏。衣服应宽松为宜,不可过紧,避免压迫伤口或心脏起搏器。告诉病人坚持按时服药,合理安排生活,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开朗、情绪稳定,戒烟酒,进食不宜过饱,睡眠规律、充足。

5.2教会病人自测脉搏

在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后,自测脉搏简单易行,且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间接地检查起搏器的功能。每天在静息状态下计数脉搏1次或2次,尤其是在安置初期及电池寿命将至时,初期计数脉搏可了解起搏情况,末期计数脉搏可及早发现电池剩余能量。告诉病人及家属每日定时计数脉搏并做记录,如与医生告知的脉搏比较,出现明显过快、过慢或有头晕、乏力、晕厥等不适应及时就医。

5.3随访

护理人员应定期随访,测试起搏器功能。告知病人出院后3个月内每月门诊随访1次,情况稳定后半年随访1次。接近起搏器限定年限时,缩短随访间隔时间,如果病人自觉胸闷、心悸、头晕、黑蒙、自测脉搏缓慢或出现呼吸困难、打嗝、双下肢水肿,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范颖英,杨玉新.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梗的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169-170.

论文作者:高丽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0

标签:;  ;  ;  ;  ;  ;  ;  ;  

探讨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手术配合及护理应用论文_高丽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