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位作者,寄两本杂志论文_郭英俊,侯丽娜

二位作者,寄两本杂志论文_郭英俊,侯丽娜

山东省邹城市杏花村小学 郭英俊 侯丽娜

【摘 要】语文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导入形式也要随之变化,不拘一格。好的导入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语文 课堂 教学 前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能否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能否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学习效果如何,这都与教师是否能弹好“前奏”——导语设计有很大的关系。笔者在此就课堂导入的方式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开门见山式。

开门见山是导入新课最普遍的方法之一。现行的语文教材字字珠玑,篇篇佳妙,不仅仅文质兼美,而且文题高妙。题目是文章的旗帜和眼睛。一个好的文题对作品有着灵魂之效,有着画龙点睛之妙。透过一些文章的题目就可以窥见全文奥妙所在,领悟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和精巧的构思意图。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春雨的色彩》这篇课文时,揭示文题后说:“春雨有色彩吗?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这样一问,直截了当,清晰明白,学生的思维也会迅速的定向于对问题的探求之中,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

二、激发情感式。

情是教育的灵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导语设计时,我总是先让自己先入情,进入特定的情景中,而后融情于语境,移情于学生,使他们能深入到我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情冲击。

在学习六年级课文《老人与海鸥》时,我真正做到了以情感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是这样导入的,“那是一个普通的冬日,人类学家邓启耀在昆明的翠湖之畔遇到了一个普通的老人,看到了一群普通的海鸥,但是这普通的老人与普通的海鸥之间却有着极不普通的故事。”以其浓浓的的深情营造一种离别氛围,使学生入境,为之动情。

三、引用名言式。

有许多名言与语文教学密切相关,在导入新课时,有意识地加以引用,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教《匆匆》时我们可以这样导入:“‘时间好似东流水,只能流去不能回。’这是古人对时间易逝,去而不返发出的感叹。”如此引用名言,既使学生增加了对课文的兴趣,又加深了对名言的理解,可谓是一举双得。

四、讲述故事式。

抓住学生爱听故事、喜欢讲故事的心理特点,通过老师讲故事或学生自己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使之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倍增。

如教学《美猴王》一课可让学生讲讲对《西游记》印象最深的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生动的故事作为开场白,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五、猜谜语导入法。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内心的力量,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能减少疲劳。小学生年龄尚小,活泼好动,他们对猜谜语都有浓厚的兴趣,教师以谜语导入新课既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还可以使学生愉悦的进入课文的学习中来,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落花生》一文时,这样导入:“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是猜谜高手,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出示谜面“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等学生猜出谜底后,进一步引导,“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这样导入,“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陶行知语),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的来说,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语文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也随之变化,不拘一格。上述所谈语文课导语设计的几种方法并不是孤立的,需要我们灵活处理、穿插使用。每堂语文课好比演奏一段乐曲,弹好“前奏”——导语是非常重要的。

论文作者:郭英俊,侯丽娜

论文发表刊物:《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5

标签:;  ;  ;  ;  ;  ;  ;  ;  

二位作者,寄两本杂志论文_郭英俊,侯丽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