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第一次网络战_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二十世纪第一次网络战_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二十世纪的第一次网络大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二十世纪论文,大战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9年3月24日,北约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 捍然对南联盟发动了军事空袭行动。在这场持续了70多天的军事空袭行动中,北约可谓尽遣主力上场,一时间,巴尔干又成为北约高技术武器的试验场。透过这场世纪末大战,高技术武器在大出风头的同时,一场全新的战争形态——网络战也在悄悄上演。

第一个网络战场

在欧洲,科索沃可谓是其中最贫穷落后的一个地区之一,多数人甚至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它的名字。然而,伴随着北约对南联盟空袭行动的开始,一夜之间,“科索沃”成为互联网中出现最频繁的一个词汇。 B—2、F—117、战斧巡航导弹等高精尖武器再也不是战争的全部。 网络犹如一个潜出的幽灵,悄悄地登上了现代高技术战争的舞台,并大有主宰未来战场之势。

现代战争中,控制信息的传播是赢得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和南联盟在这个方面都不遗余力。北约方面竭力控制不利的消息和“与作战行动有关的信息”。很多记者抱怨,北约新闻发布会上提供的消息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低于海湾战争时期。南联盟则精密控制对空袭地点的采访,以防北约通过新闻采访完成轰炸评估。然而,在双方都在有效地管制着传统新闻媒介的同时,一个新的信息传输领域——互联网,却使两家都感到无法控制。但令人感到惊奇的是,战争中向世界各地传输互联网络信息的竟然不是政府机构的互联网,而是科索沃一所修道院开设的网站。

战争中,指挥、控制以及通信设施等往往是首轮打击的对象。北约空袭伊始,便将科索沃地区仅有的几个通信枢纽列入军事打击目标,使外界难以了解该地区的真实情况。但令北约首脑想不到的是,一个名叫萨瓦杰奇的修道士,却通过互联网,使他的修道院成了世界各国记者、政治家和外交家们了解科索沃的窗口。

在科索沃农村中,教堂和修道院可谓是其中的一道风景,星罗棋布。其中大多都有数百年的历史。萨瓦杰奇所在的修道院是东正教修道院,它位于科索沃西南接近阿尔巴尼亚边境的地方,至今已经存在663 年了。战争中,它所在的位置正是北约空袭的中心地带。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修道院早已通过互联网与外界沟通: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战争开始后,萨瓦杰奇通过电子邮件,实时交谈等方式,从他的修道院向外界传播出科索沃地区的实际情况,甚至包括巡航导弹攻击情况。到萨瓦杰奇这里来访问的和接收他的邮件的包括各国记者、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的报道还被一些广播电台使用。在萨瓦杰奇的网站上,任何人都能感受到人类的共同心声:反对霸权,要求正义;反对战争,要求和平。互联网使得萨瓦杰奇这个身处中世纪建筑中的修道士,也可以运用手中的键盘向世界发表自己对最敏感问题的观点。

科索沃战争使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网络战区。各个派别都纷纷利用这块阵地公布自己的主张。北约诸国为了表达其战争的正义性,拉拢世界人民对其行径给予支持,在网络上散布大量的有关反南联盟政府的材料。英国甚至专门建立了一个英语——塞尔维亚语双语网站,英国防部长乔治·罗伯逊称,这是为了抵消米洛舍维奇总统对南联盟人民的宣传。就连北约扶植的“科索沃解放军”也开设了自己的宣传网站,极力抨击南联盟政府,宣传自己的正义性。南联盟政府则通过开设自己的网站,来抵抗北约的网上宣传,向世界人民表白自己的心声。在战争的中心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南联盟政府在网站提供新闻和分析,通过图片和统计数据揭露北约轰炸中的种族灭绝行动。几乎世界各地的南斯拉夫人,都通过计算机网络涉入了这场战争。旅居美国的南斯拉夫人在网上向世界各地播送反战抗议示威的消息。互联网和电子邮件还成为他们组织围绕白宫的抗议活动的最好联络工具。示威活动组织者布察洛说:“旅美南斯拉夫人第一次被组织得这么好,互联网和电子邮件是最好的手段。”

互联网使战争的前方与后方的界线真正地消失了。成千上万个如萨瓦杰奇一样的小人物拿起了互联网这个反对北约霸权主义野蛮行径,揭露其丑恶嘴脸的有力武器。科索沃战争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场大规模通过互联网报道的战争。在此情况下,美国开始变得疯狂起来,它们竟然丧心病狂地轰炸了南联盟的国家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传播机构。然而,这种粗暴的行为仍然没有阻止住南联盟网络战士对其罪恶行径的深刻揭露,仍有大量的信息通过互联网源源不断地通向世界各地。于是,美国一度曾想切断南联盟与外界的互联网联系。但考虑到自己也需要利用网络开展反宣传和破坏互联网的严重后果,才勉强放弃了这一想法。

网络战士在行动

网络战脱胎于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信息战、电子战,但又与后两者不尽相同,开启了没有边界的作战空间。在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的70多天的军事行动中,空袭与反空袭战斗紧张进行之中,网络对抗也在双方计算机桌面之间展开。

发动攻击的主要目标是北约总部。3月28日, 北约发言人谢伊宣布,北约组织用来在网上发布科索沃战况的官方站点(http:/www.nato.int)遭到来自贝尔格莱德的网络黑客的网上攻击,网站服务器在PING数据包“炸弹”(“PING”为一个常用的WINDOWS 网络指令的命令词)的攻击下网络服务瘫痪,网站被迫短时间关闭。3月31日, 北约的互联网址及电子邮件系统受到了南斯拉夫“黑客”的侵袭,使其电子邮件服务器阻塞。

3月30日,在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进入了第7天的时候,一群俄罗斯黑客也参加进来。他们在一个名为“黑客地带”的网址上声明对北约宣战。这个自称“俄罗斯黑客联盟”的组织号召全世界同行都加入网络战争,袭击北约成员国的网址,作为对南斯拉夫人民的声援。1200名访问该址的黑客明确表态参战。这些志愿者一连几天足不出户,对北约网络发动不间断的攻击。他们分别破坏了美国领地波多黎各的几个网址,在网页上写下了反对北约轰炸的抗议口号。据说令美国白宫的网络服务器瘫痪了数小时也是他们的杰作。

爸爸、梅利莎、疯牛和E—MAIL病毒4月4 日使巴尔干战争中北约军队的通信陷入瘫痪,美海军陆战队所有作战单元的E—MAIL 均被梅利莎病毒阻塞。

北约在贝尔格莱德的B92无线电广播网、 北约布鲁塞尔总部的网络服务器和电子邮件服务器也受到贝尔格莱德计算机黑客的攻击。

北约网络负责人说, 黑客还用幸福1999 宏病毒攻击了北约的E—MAIL系统,幸福1999宏病毒改变了微软公司视窗的应用程序网络界面(它使WINDOWS程序上网)并且发送一个可执行文件, 这个文件令计算机屏幕显示焰火而崩溃。

4月19日,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哈默在一个信息安全研讨会上, 把塞族黑客攻击北约站点为代表、与科索沃冲突有关的网络安全事件称为全球“第一次网络战争(Thn first cyberwar)”,并称目前美国最薄弱的地方就是电子空间。

的确如哈默所言,从科索沃的空袭战、北约与南联盟的军事、经济对比来看,就传统的军事领域而言,南联盟除利用有限的空防力量坚持本土作战之外,根本无力对对手的其它军事、经济目标构成实际的威胁。但正是网络的存在,使南斯拉夫人民打出了国界,在境外对敌人进行了“攻击”。

但透视南联盟所采用的网上攻击手段,相对来讲“相当原始”。一种是投放PING(一种测试本机与对方计算机是否联通的工具)炸弹。网络战士通过这种方法向北约计算机发送大量空的数据包和电子邮件(据北约发言人谢伊说,北约每天收到2000封发自贝尔格莱德一台计算机上的电子邮件),大量的电子邮件使电子邮件服务器阻塞以致崩溃。第二种是运用“梅利莎”病毒。这是一种通过微软网际电子邮件软件Outlook word 97或word2000打开电子邮件的附带文件, 病毒将影响电脑正常操作。影响的结果一方面是将用户的文件对外泄密,另一方面将自动寻找电脑邮箱地址簿中的50个地址,并将该病毒发送给它们,同时造成邮件服务器的邮件膨胀以导致服务器瘫痪。在北约空袭开始第二天,南联盟就利用“梅利莎”病毒在一天之内在欧美各国造成了5—10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第三种是运用“爸爸”病毒。它是从“梅利莎”演变而成的新电脑病毒, 它也是通过附加在OUTLOOK 中, 微软EXCEL97 和EXCEL2000软件中传播。 第四种是使用复杂的扫描工具进行自我隐蔽, 伪装成来自多个国家的攻击行动。这类新的黑客工具可以避开监视系统和入侵探测软件。黑客们将这些工具隐藏在PERL小程序中,就能自动完成入侵的全过程。从识别计算机系统到查出系统缺陷,最后控制整个系统。第五种是运用幸福1999等宏病毒,使计算机屏幕混乱而无法使用。

尽管这些网络攻击手段都十分落后,但仍然给北约造成了具大的麻烦。如果网络战士使用上真正凶险的手段并获得成功,其后果便难以想象了。

未来战争不用炸弹用电脑

科索沃山峦连绵起伏,科索沃道路狭窄崎岖。在这里爆发的战争,却引发了互联网上的第一场战争。当然,严格说来,这还只是初级的网络对抗。面对网上日益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大部分黑客也只能把互联网当作反对北约的标语牌。美国白宫的站点虽然几度遭到攻击,但10余秒钟即能恢复正常。被黑客“攻破的上千个美国站点”里面,美国政府站点不多,军事站点更少。少数几个被攻破的军事站点,还包括“雷鸟”飞行表演大队这样的单位。攻击的成效也仅仅是改变主页,被攻击网站的资料基本都未被破坏或丢失。很多网上攻击者其实并非黑客,而只是网上抗议者。这些愤怒的人们往往认不清哪里是重要的战争节点,只能对随手发现的国外站点大打出手。但不管怎样说,科索沃战争毕竟突然间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突然间实验了一种全新的斗争方法。特别是对于深入研究电脑化战争,人们从中可以得到更大的启迪。

目前,世界一些军事家已指出,科索沃战争的“胜利”应归功于信息时代发动的地面战的新方式,通过先进的通信手段和编制程序将地面战和空中力量结合起来。我们称之为“电脑化战争”,这个词是1992年提出来的。经过科索沃一战,电脑化战争微光初现,透过成功的轰炸,可见其实质。激起塞尔维亚人调兵开火的是一小股分散的科索沃解放军战士和起次要作用的盟军特种兵,结果是塞尔维亚人立即遭到空袭。这次低水平、小规模的地面战战果辉煌,并为未来积累了许多经验教训。

作为一种新出现的冲突模式,电脑化战争基本上是信息革命的产物。电脑化战争意味着,获得“信息优势”如此重要,以致军队可以以少胜多。具体地讲,电脑化战争意味着:规模小、部署分散的部队通过互联网密切联系,协调合作,然后进行多次分批“蜂群式”进攻。因此,电脑化战争需要地面力量,但不依赖常规地面部队。也许它需要用我们所说的“蜂群作战原则”替代支配单位的“空地一体作战原则”。

那么,电脑化战争应如何展开呢?首先,轻型地面部队渗透并占领分散的阵地。随着障碍清理完毕,直升机就可以更频繁、安全地出入战区。此时,地面部队可充当侦察兵和向导,实现对多处目标的精确空袭、炮袭和导弹袭击。部队还可以根据自己选定的时间、地点,直接投入战斗。

先进的信息搜索工具(包括空间轨道和航空资源、夜视装备和无人驾驶传感器)帮助部队了解对方所在地、调遣时间及数目多少。随后接连而至的信息可提高空袭的精确度,有利于部队确定下一步调遣的时间和地点。地形崎岖的地方,比如科索沃,对于常规出兵计划而言难度非常大,实际上却对北约有利,因为塞尔维亚人被迫在狭窄、有限的运输道上调遣坦克和大炮,很容易被北约的空中力量所发现。

至于根据电脑化战争理论,地面部队的规模及编制究竟该当如何、具体需要多少时间赢得胜利的问题,目前尚没有准确的理论。初步认为,假设敌人遵循常规编制形式和作战理论,采用电脑化战争阶段,所需兵力可能只占敌人兵力的十分之一即成;取胜只需花大规模常规入侵的一部分时间:数周,而非数月。

以北约所属的特种部队和科索沃解放军渗透阵地为形式的电脑化战争在科索沃得到了充分展开,为空袭取得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并揭示:为了成功地沿此方向继续进展,应付出更慎重的努力。

当然,发动电脑化战争也有其自身的脆弱性。首先,部队的通信系统容易被对方所扰乱。其次,与大规模地面入侵相比,电脑化战争置分散布置的分队于敌军前线之内,危险较大。但即便有弱点,电脑化战争仍提供了一种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新途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小,不必依赖必然引起令人头痛的附带损失——特别是平民损失的轰炸。如此看来,科索沃战争或许是通往制订非常必要的电脑化战争的战略台阶。

标签:;  ;  ;  ;  ;  

二十世纪第一次网络战_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