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虽然道路桥梁工程的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建设问题有待解决。软土地基作为道路桥梁建设的主要技术,存在含水量大、变形量大、承载能力差等缺陷,但软土地基又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根据软土地基的缺点找出对应的解决措施,了解地质情况的差异,实施合理的加固措施,增加道路桥梁的承载力。本文便针对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展开探讨,希望对道路桥梁的施工建设有所帮助和指导。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导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了进一步满足国家旅游、区域经济和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公路和城市道路建设越来越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其间涉及到的不同地质、不同地域使得道路桥梁在建设中经常会遇到地基处理问题。地基是道路和桥梁施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地基是直接支撑道路桥梁基础的土体或岩石,也是建筑物的直接受力层。地基是否稳定直接关系到道路桥梁的整体稳定和耐用性能。
软土地基一般由自然沉积和人工堆积形成,具有土质孔隙率高、压缩性大、透水性差、强度低、沉降高、土质不均匀等特点,造成地基承载力、沉降稳定等不符合技术要求,所以软土地基不能作为天然基础。
1软土地基的概述和特点
1.1软土地基的基本概述
软土是由淤泥质土以及淤泥混合而成的粘性土,其分布范围较广,主要产生于内陆的河川湖泊附近,并且具有粘性大、含水量多、压缩性强等特点,因此,软土地基往往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裂缝、变形等问题。所以运用软土作为道路桥梁的地基建设材料时,便要考虑其稳固程度,应重点加强地基的承载力和耐受力。根据软土的特点,分析了一系列可能的道路问题:路面处理不当造成的路面破损和沉降、软土地基加固措施不当、路面不平整等引起的路面变形或裂缝。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施工人员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以增强软土。地基的稳定程度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
1.2软土地基变形量大
软土地基的变形量大往往体现在两个方面:(1)地基沉降。地基沉降指的是竣工后,在道路桥梁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通过过往车辆的来回摩擦和重量的挤压,软土地基被挤压得更加稳定的同时出现空间压缩,产生地基下沉问题,地基沉降也是软土地基变形的另一种表现。(2)地基断裂,地基裂缝对桥梁和道路的影响以及潜在的安全隐患远远大于地基沉降的危害。基础裂缝的发生将直接阻碍道路桥梁的运输和瘫痪。由于软土地基变形大,经过长时间的压力处理,地基趋于稳定,同时出现了一系列安全问题。地基沉降变形是软土地基变形的主要表现形式。
1.3软土地基压缩稳定时间长
由于软土地基本身土质较软的特性,其需要的压缩稳定时间相对其他材质的时间更长。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不仅需要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需要稳定的、巨大的压力水平,以保证软土地基的应力是均匀的和抗压稳定的。软土地基的稳定性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满足施工要求和标准。只有在长期的压力作用下,才能使软土地基的形状保持稳定。
2现阶段软土地基处理中的不足
2.1没有严格按照地基处理标准进行处理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有相关标准,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道路工作并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处理,很多时候都是盲目地进行扩大,从而使得软土地基处理没有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对道路地基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2.2施工团队没有专业的技术指导
道路的正常使用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情况使一些人看到了建筑背后的好处。有些施工队在进行道路施工时,不经过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盲目施工。同时,他们也有偷工减料的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尚不成熟,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公路的质量。同时人才的缺乏也会使得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存在问题,而机器设备问题或者是施工机械操作方面问题,都会使得软土地基处理受到影响,从而直接对整体的质量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重点加强对其的研究。
2.3处理方法较为生硬不灵活
由于各地区的气候和地形不同,所以软土地基有多种类型。在现今的公路施工过程中,如果只有软土地基被划分,同样的方法就不能满足要求,因为它不是根据当地气候的特点。点设计,不好的地基处理,不仅会对道路施工时间产生影响,也会对地级市质量产生影响,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时需要充分了解地形的特点以及道路施工方案,从而才能更好地确保道路地基处理,有效地保证整体的质量。
3道路与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应用探析
3.1添加深层水泥和石灰,改善软土地基
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水泥的特点,加入深层水泥搅拌桩,以提高土壤质量,达到理想的状态,使软土地基的整体结构得以固化。另外,也可以采用深层石灰搅拌桩技术来改善土质,主要运用于一些对塑形要求较高的软黏土地基。在施工前需要对地质进行综合考察,对地质相关的各种技术参数要进行准确地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地质状况进行有效监测,合理的制定出深层石灰搅拌桩施工方案。此方法需要配置一层砂石作为垫层,并利用大型机械进行作业,如此才能有效地提升整体施工效率。在实施此方案前,需对石灰以及水泥的掺入量进行准确地计算,使混入和凝固效果能够达到理想值,以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3.2复合地基
复合地基是通过在软土层中添加粒料形成桩体或在原土体中添加胶凝材料搅拌形成桩的方式压缩软土层空隙并改良土体,并在桩顶和基础间设置一定厚度的粒料褥垫层将上部结构荷载传递至桩和桩间土,桩和桩间土共同受力的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常见的复合地基有挤密桩、水泥(灰)搅拌桩、CFG桩等。
复合地基需在软土层中钻孔,并在孔内加入水泥、石灰、粉煤灰、砂、碎石、石粉等材料经过搅拌、夯实后形成桩。桩间土空隙由于桩料的挤压而压缩,提高了土的密实度和承载力。如果褥垫层没有设置在桩顶上,桩与桩之间的土不能共同工作,地基不能作为复验地基,因此颗粒垫层是复合地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3表层排水法的有效应用
为满足初步工程设计要求,必须将软土层中的水排尽,以有效降低软土层的含水量,使其获得更稳定的状态。因此,需要使用表层排水法,该方法能够使软土层中的含水量明显降低,使地基材料能够获得良好的稳定性。该方法多适用于含水量高、土质条件好的软土层。其具体的施工方法为:在施工前根据相关要求,挖好尺寸合适的排水沟,将地基内的表层水导出,可根据实际情况,配备一定功率的抽水泵进行作业,有效降低表层含水量。
3.4其它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当软土层较厚或地下水丰富,或上述方法不方便或不能保证质量要求时,经常采用大量投资的化学加固方法处理软土地基。化学加固法是通过在土体中掺入化学物品如水泥等对土体进行固结,使软土层形成整体,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常见的化学加固法有:粉喷桩、旋喷桩、注浆、硅化法等。
结束语
总之,由于软土材料的特殊性,路桥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往往存在许多问题。施工方应根据软土的特点,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建立地基,发挥其特点,采取科学的施工方法,加强道路桥梁的稳固程度,积极利用高科技手段和先进技术,出现问题及时弥补,选取最优方法,实现地基质量的提高和道路桥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彬.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7(07).
[2]孙建晖.浅析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7(32).
[3]贾瑜.土基工程质量问题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分析[J].四川水泥,2018(10).
论文作者:岑林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地基论文; 土地论文; 道路论文; 桥梁论文; 土层论文; 稳定论文; 方法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