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城镇化过程中社区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论文

人的城镇化过程中社区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论文

人的城镇化过程中社区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广陵镇成人教育中心校 严鹏飞

摘 要: 现阶段,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就是在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过程中,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逐步向城镇进化转型。促进农民市民化即人的城镇化,是社区教育的重大战略使命。目前,在人的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问题,社区教育在促进农民市民化方面也存在着误区。要解决这些问题,社区教育必须加强自身建设,采取有效的策略,为城镇化建设发挥助推保障作用。

关键词: 社区教育;人的城镇化;误区;策略

城镇化不仅仅是物的城镇化,更重要的是人的城镇化,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新”在人的城镇化。习近平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所谓“人的城镇化”是指使农民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明素养、行为准则、受教育水平等方面向城市市民转化,在这一过程中,社区教育起着助推和保障作用。

而“人的转化”需要长期的教育、熏染,当前在促使农民转化的过程中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和误区,这就需要我们在社区教育工作中做出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下面笔者就此问题作一点阐述。

一、当前人的城镇化面临的问题

(一)居民教育观念落后

一些人终身学习的理念还未树立,主动通过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的的积极性不高,仅停留在被动学习的阶段。尤其是农民工,他们的知识来源于经验的积累,认为只要有一门手艺就能生存,自觉接受社区教育培训的意识薄弱。

结合我校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的场地环境,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具备的软硬件资源,设计的竞赛方案包括三个方面的构成:

(二)农民职业教育滞后

由于务工农民大多拥有的只是经验而非专业知识,很难胜任城镇经济发展所依托的第二、第三产业。大量低廉的劳动力涌进城镇,低端劳动力就业压力增大,导致务工农民存在被替代的可能,很难在城市稳定生存,下岗待业现象增多,劳动力资源浪费,容易造成社会不稳定,影响社会和谐。

(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同步

3.现在的动物疫病越来越复杂,有的疫苗不加强免疫几乎达不到免疫效果。但加强免疫,一是工作量增加,二是疫苗用量成倍增加,导致成本成倍增加。因此,没有各级财政的有效保障,动物防疫工作只能纸上谈兵,根本无法落到实处。

近几年随着国家的重视,社区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不断生根发芽,各地都配备了基本的教学设施,建成各种培训基地,村居也纷纷创建了居民学校,规模逐渐扩大,硬件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农民接受教育人数逐年上升,社区教育的普及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过于追求普及率,忽视了对农民的研究,不能真正做到根据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农民的需要和生活意愿来提高农民教育的质量,不能从根本上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

二、社区教育应对人的城镇化的几个误区

(一)课程内容简单,实施不规范

教育培训大多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培训课程零散、缺乏系统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一些领导干部对社区教育的功能不够了解,不能从构建和谐社会和学习型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把社区教育摆到工作的重要位置;另一方面是有些社区教育工作者对社区教育的定位不准,只是单纯的起类似中介的作用,充当企业和居民的培训的联系人,简单提供场所,召集人员,没有做好充分的调研,了解农民及市场的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统筹安排,系统地开展培训。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工作做了,培训实施了,结果流于形式,脱离实际。

(二)农村地区普及和提高不能兼顾

总之,作为国家战略的人工智能,正在作为基础设施逐渐与产业融合,加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前我国很多地方精神文明建设跟不上城镇硬件建设速度,居民思想文化素质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时代发展的步伐。落后的观念、陈风陋习、不良的生活方式阻碍了农民向现代市民的转化。

(三)重特色建设,轻教育实效

当前社区教育掀起一股特色建设的热潮,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课题研究、课程设置层出不穷。看上去搞得有声有色,有些却出现了特色浅表化、特色泛化和形式化等现象,将社区教育发展的共性当作自己的个性,并以此标榜自己,从而忽视了社区教育最终的育人本质功能。出现了不能贴近生活、贴近市民的学习需求,不能让市民学有所得的问题,对社区教育的内在发展规律,特色化实现路径及特色化的归宿缺乏正确的认识。社区教育的特色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社会教育内涵式发展,满足居民和社会的教育期待,而不是流于表面的形象工程。

三、解决人的城镇化问题的策略

(一)加强地区间交流,促进优势互补。

针对这一问题,可由政府牵头,在一定范围内划分片区,组建联合办学体。在片区层面,根据各地的优势和不足,统筹规划安排课程设置、培训项目、教科研等,合理调配优秀教师,打破过去各自为战的壁垒,共同交流、研究,流动施教,既让各自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又弥补了不足,缓解了师资不足的难题,达到1+1>2的效果。笔者所在的地区经过几年的实践,就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当前,我国不少地区社区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的问题较突出,从事社区教育的专职教师人数太少,多由学校老师兼职,且年龄偏大,缺乏从事社区教育应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对提高社区教育的质量是个极大的障碍,而社区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

柔性复合材料是由纺织材料经过机织、针织、非织造、编织等加工成基材作为增强材料,再经涂层、压延、复合等加工制成的具有柔性,以及高强、质轻、耐用、透光、耐腐蚀等优良机械和物理化学性能的复合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建筑顶棚、交通运输、充气材料、农用材料等领域。

(二)农民职业技能培养与规范化职业教育相结合

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它不是农村人口简单地由农村向城镇迁移,更重要的是以城镇为依托,实现农村人口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职业转换。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加强社区农民职业技能的培养,需要规范化的职业教育,而当前农村社区在师资力量、办学硬件条件和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实现农民职业技能的系统性、体系化、针对性的教育培训。针对这种现状,解决途径之一就是与当地的职业教育院校合作,利用职业院校在师资、设备、教学场地、教学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开展适合农民的职业教育。这种“职业院校+社区教育中心+农民”的模式,既能让社区教育走出资源匮乏的困境,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教育的规范性,一举多得。

(三)多开发适合中年人学习的课程

现有的社区教育课程针对老年人的相对较多,适合中年人的课程较少。这是因为青少年教育主要由学校实施,中年人大多在岗就业,多因工作繁忙,无充裕时间继续学习,造成了他们对自身接受教育的忽视。但中年群体在老中青三类人群中数量最多,并且是家庭和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理所当然地成为社区教育研究和教育培训的重点对象。中年群体不能只创业养家、赡养老人、教育下一代,还要增强法制观念、学习新技术、接受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这样才不被淘汰,跟上时代步伐。鉴于此,社区教育在课程开发和设置上必须在满足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多研究中年人,多开发适合他们的课程。

(四)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作用

典型具有示范、带动、导向、激励作用,树立典型的正面教育有时候比强制性措施具有更好的效果,社区教育典型包括教师典型和学习典型。可以通过岗位练兵、争先创优、职称晋升、精神物质奖励等手段,培育教师典型,激发教师的潜能和施教积极性。学习典型指社区居民,一般群众不同于在校学生,可通过强制措施使其接受教育,他们接受教育的行为是建立在自愿、主动基础上的,而不是红头文件和通知。因此,发现普通群众中的典型,宣传他们通过学习走向成功的实例,更容易调动居民的主动性。因为名人的事例虽然具有典型性,但往往让人觉得高不可及,而身边的人更容易打动人、激励人。几个先进典型往往能以点带面,带动整个社区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激发居民接受社区教育的积极性,以此促进社区教育活力的迸发。

参考文献:

[1]李佳萍,李天鹰.城镇化进程中社区教育的发展使命与策略[J].现现代教育管理,2014,(8).

[2]丁红玲.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社区教育推进策略——中国新型城镇化与社区教育研究报告[J].职教论坛,2014,(2).

[3]周俊辉.关于新农村社区教育的若干思考[J].科教导刊,2014,(2).

[4]岳瑛.天津市老年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9,(3).

[5]丁倩梅,陈标,向斌,何红.四川省老年教育发展现状调查及政策建议[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9,(4).

[6]张少芳.老年教育体系构建的原则、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 [J]. 成人教育,2019,(8).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1216(2019)08B-0107-02

标签:;  ;  ;  ;  ;  

人的城镇化过程中社区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