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我省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究论文_孙玉1 杨淼 刘旭 于泽豪 佟皓东 冉明俊2

新高考背景下我省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究论文_孙玉1 杨淼 刘旭 于泽豪 佟皓东 冉明俊2

(1.河北金融学院学生处;2.河北金融学院法律系,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高考新政颁布后,学生难以自主选择科目、择校、专业定位等问题日益凸显,帮助青少年学生进行自我规划、自主选择的职业生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基于新高考背景,在充分了解河北省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现状的基础上,充分借鉴浙江、上海等省市的先进经验,提出构建河北省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举措,以期充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育人目的,充分迎接新高考的挑战。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高考是国家招考制度的重要形式,自2014年9月国务院高考改革《实施意见》颁布后,新高考备受社会关注。河北省作为高考大省,自2018年开始启动新高考改革,而作为一项涉及到千家万户的民生工作,家长学生对于新高考的认知程度如何、面对新高考“3+3”的模式如何选择考试科目、学校和专业进行学习,这些现实问题倒逼学生和家长要更多地认识自我与社会,谋划学业与职业方向。而怎样科学地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选择报考科目,如何有效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新高考到来打下充分基础,成为了摆在教育者和行政管理部门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带着以上问题,课题组对部分学生和家长以及高中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现状进行了调研。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一)学生对于新高考表示接受,但缺乏选择技能

通过对即将升高一同学的调查,我们发现:80%以上的同学认为新高考文理不分科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多数同学同意高考英语减分政策,更有60%的同学同意推行“三位一体”招生方式,认为这样更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他们认为高考改革方案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高考压力大,学生负担会加重,对于未知的新模式存在一定的质疑和接受困难。72.3%的同学不知道改革后他们应如何选择自己的学习课程,64.2%的同学不知道自己所学对未来会有怎么的改变与影响,不知道如何自主的考虑怎样学习,显而易见,对于相当于一张白纸的高一同学来讲,选择困难成为困扰他们的主要问题。

(二)高中教育主体——老师十分关注新高考政策,但实施较少

我们对高中任职老师进行了调查。作为教师,他们时刻关注着教育方面的改革变动,因此他们对新高考重视程度高,且了解较多。河北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已经开始了对高中职业生涯教育的统一规划,如河北省教科所在2015年将5所高中学校设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试点学校,并在2018年要求将生涯规划课程在全省高中范围内试行推广,各个调研学校也积极的在筹划课程和相关活动。但是多数学校迫于升学压力的影响,没有统一的安排,没有制定相应的课程表,没固定的教学模式和专门的生涯指导师资,在指导学生选择,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方面起到的作用不大。

(三)家长十分关心新高考,但在指导孩子选择方面缺乏知识和经验

每个家长都普遍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发展,对于即将到来的新高考,83.3%的家长们普遍表示了支持和赞同,并希望通过新高考真正的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快乐成长,让孩子们学自己所爱,学自己所长。61.8%的家长表示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孩子准备新高考,在咨询层面,大部分家长选择了与高中老师和专业高校人士咨询,也有部分家长选择了咨询机构。这与高下薄弱的职业生涯指导形成了鲜明对比。

二、原因分析

(一)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影响

几十年的高考制度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分数成为了选拔人才的唯一导向。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在考生和家长的意识中扎根,人们已经习惯了文理分科、成绩至上。因此,面对新高考不分文理、自主选择和三位一体的选拔要求来讲,位于原有的思维观念和习惯都是一个大的挑战。

(二)相关行政部门、社会力量缺乏统一规划和宣传引导

自2014年9月国家高考制度改革后,全国各地陆续开始实行新高考制度,但国家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及时调整。比如,浙江、上海实行新高考后,第一年的招生录取工作并不顺利,招考制度中也出现了高分滑档的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那对于其他省份来讲,优秀的做法、出现的问题、如何规避以免在其他地区二次出现,相关部门缺乏公开的介绍、宣传和说明。造成很多师生和家长以及学校不了解、不熟悉的情况。

(三)学生自主规划意识缺乏和选择技能缺失

传统教育中,课堂上学什么是老师事先安排好的,怎样学是老师备课时设计好的,学习过程是老师控制的,老师往往只要求学生学会回答问题,掌握回答问题的方法,而不要求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掌握提问的方法。有研究数据表明:课堂中的有效交际90%来自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10%来自学生的提问和教师的回答,问与答严重错位。

学生自我了解不足近45%的学生在科目选择时表现出迷茫的心态,尤其是各科成绩较平均、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的同学在选择时显得极为棘手。30.7%的学生对自己的兴趣、职业规划不清晰,缺乏目标和自身评估能力,容易进行盲目选择。 科目选择时的功利化取向据调查,学生选择的盲目性较大,出现功利化取向,特别体现在学生主要依据“目前成绩”来选择选考科目。

三.应对之策

(一)积极转变传统观念

新高考为我们学校学生的发展提供了选择空间。我们就要用足这个空间,社会、教育者、家长和学生等各个层面要转变以往唯分数论的思路,面对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新趋势新要求,积极了解新高考的实施细则、内涵以及招考形式等,做到各个环节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的准备。

(二)学校应该积极开展教育模式改革

针对新高考改革,我们在学校内部要启动师资建设改革,课程建设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尤其是对于学生选择的引导上,除了原有的教育引导形式,应该积极的引入专门的生涯课程辅导、自主体验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自主选择兴趣,提升技能。除去课堂教学,借助“互联网+”等手段,引进多方资源,搭建各种平台,面向不同阶段的同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深入进行相关专业和职业探索。

(三)教育行政部门善于借鉴,拓宽选择,提高全局指导

“取长补短”一直都是为人们所倡导,在高考改革中我们更应该学会虚心借鉴,吸取经验教训。比如,浙江的职业生涯指导就非常系统全面,有意义。

(四)增强学生自我规划意识和自我管理技能

学生首先应充分了解本人的兴趣爱好、天赋特长、性格特点、身体条件、学业基础、发展志向等。通过自我观察、听取家长和老师的建议,同时参加一些必要的体验性实践,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和职业兴趣。

对于所在高中方面,应考虑所在学校的师资结构、学科优势等。对于大学方面,主要了解其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和办学条件,各专业(类)所指定的高考科目单科成绩要求等。结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与专业。

(五)家长增加了解,为学生自主选择提供家庭环境

家庭层面家长是协助学生选择成长的重要角色。面对新高考改革,家长除了要对政策有充分的了解,通过多种渠道,如浙江教育考试院网站、微信公众号、学校官网、与老师沟通交流等,主动了解政策动态。重视孩子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在生活中注重锻炼孩子的选择能力。

在新高考背景之下,不光是高中学校、应该是从小学、初中起就要认真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增强自我认知能力,增强对大学,对专业的了解,提高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从而为走上大学学习、走入社会奠定良好的个人发展基础,让生涯选择和自我管理的技能伴随学生终身,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才能推动教育强国的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国网 | 作者:熊丙奇 | 责任编辑:王晓霞

[2]无忧考网 时间:2018-07-14 10:07 来源:网络综合

[3]中国新闻网 www.chinanews.com 网站 责任编辑:姜贞宇

[4]光明日报(作者:新高考改革研究课题组)( 2018年07月13日 07版)

论文作者:孙玉1 杨淼 刘旭 于泽豪 佟皓东 冉明俊2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新高考背景下我省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究论文_孙玉1 杨淼 刘旭 于泽豪 佟皓东 冉明俊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