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调节因子5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论文_李丹

干扰素调节因子5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论文_李丹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医医院检验科 天津 300451)

【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作为自身免疫疾病。临床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住进增多,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总结,为干扰素调节因子5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提供依据。本文主要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5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全文从系统性红斑狼疮概述、干扰素调节因子、干扰素调节因子5概述、干扰素调节因子5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研究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从基因水平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价等提供依据。

【关键词】干扰素调节因子5;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59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1-0002-02

现代检验技术的发展为多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进入21世纪,医学检测技术逐渐进入到基因水平,这为较多疾病的病理病因研究分析以及从基因水平实施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而我国有大量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饱受疾病困扰,从基因水平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与分析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该疾病,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1.系统性红斑狼疮概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疾病,该疾病能够自身产生抗体,同时补体被激活,且有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产生的抗体种类较多,因而能够对人体多个系统产生影响,侵犯系统不同所产生的症状也具有差异性,比如可存在关节疼痛、发热、心血管系统损害、肾脏损害等表现。流行病学统计显示该病多见于女性群体,关于该病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随着研究的深入,当前学者普遍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产生是多项因素综合作用结果,因而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研究方面也是逐一研究。当前国内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研究多倾向于基因水平。有研究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在遗传因素方面具有遗传易感性,在环境因素、病毒感染或者激素环境作用下,引起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丧失自身的耐受性,引发系统性红斑狼疮[1]。当疾病侵犯不同组织器官后可引起不同症状表现。

2.干扰素调节因子与干扰素调节因子5概述

干扰素调节因子属于一种转录因子,能够对干扰素基因表达发挥调控作用。研究指出,干扰素能够和干扰素基因顺式作用元件结合,对应答基因序列中的干扰素刺激性反应元件产生刺激,实现对干扰素的诱导和调节,表达信号通路基因。当前已知的干扰素调节因子共有10项,包含了病毒干扰素与干扰素调节因子1-9。干扰素调节因子主要对干扰素信号通路发挥调控作用。细胞生长、细胞凋亡、干扰素诱导、免疫调节、病毒防御、细胞分化等重要的生理过程中,干扰素调节因子均有着特殊的生理功能作用。

侯阳明等学者研究了干扰素调节因子-4结合蛋白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认为干扰素调节因子-4结合蛋白在多种肿瘤中均有表达,其表达程度与不同恶性肿瘤患者的病理类型、TNM分期、病灶转移以及预后等有着密切关系[2]。郭钊林学者研究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干扰素调节因子与疾病活动性指数、抗SSA抗体的相关性,研究指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干扰素调节因子4水平明显提高,且该干扰素调节因子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抗SSA抗体存在明显相关性,该学者认为干扰素调节因子4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3]。

随着对各类干扰素调节因子的独立研究,干扰素调节因子5的研究也逐渐得到重视。干扰素调节因子5属于干扰素调节因子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其表达场所主要在树突状细胞或者B淋巴细胞内。结合现有的研究,干扰素调节因子5对干扰素α、干扰素β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基因转录具有促进作用,反过来,干扰素α在活化后又会对干扰素调节因子5的表达发挥促进作用,达到两者互相促进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于干扰素调节因子5的相关研究多局限于动物实验,有学者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干扰素调节因子5在受到病毒核酸刺激后,外周血、脾细胞等区域的干扰素α明显下降。动物实验进一步研究指出干扰素调节因子5能够对多种因子的基因表达发挥调控作用,比如细胞凋亡、免疫活化。Seneviratne AN等学者研究指出干扰素调节因子5通过损伤胞葬作用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坏死核心形成[4]。总之,干扰素调节因子5能够对多种干扰素基因表达发挥作用,在多种疾病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

3.干扰素调节因子5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研究分析

随着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在基因水平方面的研究,干扰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研究报道也逐渐增多,并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韩学卫学者研究了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干扰素调节因子的检测意义[5]。研究指出,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干扰素调节因子与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干扰素调节因子水平与病情发展,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产生具有密切关系。

有文献分析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干扰素调节因子5的表达情况,研究中设置了健康对照组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通过对两组人员干扰素调节因子5表达情况的分析,健康对照组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均有干扰素调节因子5的检出,但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干扰素调节因子5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系统性红斑狼疮处于活动期患者的干扰素调节因子5表达情况高于非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非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干扰素调节因子5也高于健康对照组,研究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干扰素调节因子5的表达水平较高,可能造成干扰素Ⅰ的上调,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发生与进展发挥作用。

有文献中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干扰素调节因子5的表达实施研究,研究同样指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干扰素调节因子5的表达高于健康人员。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存在神经症状、发热患者较无上述症状表现的患者,其干扰素调节因子5水平更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抗体阳性组干扰素调节因子5表达高于抗体阴性患者,且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干扰素调节因子5表达与疾病活动指数存在正相关[6]。综合上述研究认为,干扰素调节因子5可能对下游基因的转录表达产生调节作用,造成患者自身免疫失调,引起疾病或者是加重病情。

4.小结

尽管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是多项机制综合作用观点已经逐步得到认可。本研究中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总结,干扰素调节因子5在多种疾病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方面都发挥着作用。当前干扰素调节因子5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病以及预后方面的研究较少,已有研究中均指出系统性红狼狼疮患者其干扰素调节因子5表达异常增加,后期应继续加大这一方面的研究,便于更好地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

【参考文献】

[1]徐旭栋,肖湘阳,陈龙,等.干扰素调节因子8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亚型中的表达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09):43-47.

[2]侯阳明,徐颖娟,崔云甫.干扰素调节因子-4结合蛋白与癌症的相关研究进展[J].实用肿瘤学杂志,2017,31(01):93-96.

[3]郭钊林.SLE患者血清IRF4与疾病活动性指数、抗SSA抗体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9):6-8.

[4] Seneviratne AN,Edsfeldt AO,Cole JE,et al.干扰素调节因子5通过损伤胞葬作用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坏死核心形成[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7,25(08):799.

[5]韩学卫.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干扰素调节因子的检测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0):5725-5726.

[6]刘姗姗,王玮,彭辉,等.干扰素调节因子4血清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06):465-468.

论文作者:李丹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0

标签:;  ;  ;  ;  ;  ;  ;  ;  

干扰素调节因子5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论文_李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