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在党的建设中的应用_党内监督论文

管理理论在党的建设中的应用_党内监督论文

管理理论在党的建设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的建设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是一个组织,组织的管理必须遵循科学的管理规律。本文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党的建设,认为党建工作应重视理论创新,通过寻求与管理理论的最佳结合,切实加强党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有六千多万党员,在代表人民管理国家的同时,如何加强和改进自身的建设与管理,是党当前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重大课题。党的三代领导人也充分认识到长期执政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江泽民强调“党在理论上的提高,是党领导的正确性、科学性的根本”。管理作为人类共同劳动过程得以有序进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在未来社会将愈加显得重要。笔者认为,寻求与管理的最佳结合,是新世纪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方略。这将使我们对党建工作规律性的认识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更符合时代客观实际的需要,将使党建工作实现一个新的跨越。

一、从管理目标论谈新时期党的任务

管理目标论指出:目标是组织宗旨的具体化,目标向社会宣布了组织的存在意义,也为组织提供未来一段时期内的行动方向。目标是组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管理理论强调目标的引导功能。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把国家富强、民族解放、人民富裕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庄严使命。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指引下,在每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党都根据时代的具体要求,提出不同的阶段性目标。党的十五大曾提出“面向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宏伟的目标,有着82周年历史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始了新世纪的新攀登。

“三个代表”给党员和先进分子指出了努力方向,那就是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随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入学习和宣传,必能促进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纯化及升华,造就一支过得硬的名符其实的无产阶级先锋队;并能通过共产党人在群众中的吸引、示范、标杆作用,带动整个社会一代高素质新人的成长进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于塑造这样的高素质党员,无疑具有“目标引导功能”。

“三个代表”揭示的真谛,使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真切感受到党的宗旨的实在性,真切感受到党的奋斗目标的科学性,势必更加坚定广大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回顾历史,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信念,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战胜一切敌人和一切艰难困苦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在世纪之交,运用“三个代表”先进思想培育大批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高素质新人,对于夺取新世纪的伟大胜利,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从管理人才论谈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管理人才论认为:选拔优秀人才,必须建立和完善选才制度,这一制度包括选拔制度、用人制度、考核制度、激励制度等。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只重视其中的一方面。一个组织、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想吸引人才、发展壮大是不可能的。

干部队伍建设,是我们党一贯重视的基础性工作。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远大理想。然而,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在努力改善物质条件的同时,更重视把实现伟大理想的希望寄托在一代又一代具有坚定信念的高素质人才身上,依靠他们前仆后继,率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近期的和远大的目标而艰苦奋斗。能否成功培养大批革命与建设事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是关系到我们党事业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此,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极其重视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培养,尤其注重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深化于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是关键。而班子建设的关键是选准人。为此,要在干部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让群众更多地参与对干部的考察、识别、举荐等工作。进一步完善民主推荐、组织考校、党委集体讨论的干部任用程序,从制度上保证选拔的人得到群众公认。

党的十六大为新时期新阶段如何进行人才建设指明了奋斗方向。要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要与时俱进,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高的要求,努力开拓创新,形成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人才机制和社会氛围。要使更多的人实现对自身能力的真正占有,提高我国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更好地调动和聚集人的智慧,使之化作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巨大动力。

三、从管理道德论谈党员干部的修养

管理道德论认为:提高组织的道德水平,必须从组织的上层人员做起。管理者是组织价值观的创造者、组织文化的塑造者、组织行为规范的制定者,上层人员的行为比任何书面的规章制度对组织的影响更大。所以,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此外,组织还可以通过制定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来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强调,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贯彻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在普遍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的同时,必须首先抓好“以德治吏”,加强干部队伍道德建设,这是由干部队伍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所决定的。“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干部队伍由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乃至整个社会风气起着影响和带动作用,起着榜样作用。抓好干部队伍的道德建设,对于全面推动“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对于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对于整个社会风尚的净化都十分关键。

近年来,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大多与道德修养的不足有关联。加强干部队伍的道德建设,事关党的性质和宗旨能否真正得到体现,事关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当前加强干部队伍的道德建设应着重从以下几点抓起;一要加强干部的“忠诚”教育。教育干部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激发干部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为了党的事业、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二要加强干部的公仆意识教育。“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应当让每一个干部都深入地思考这一问题。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干部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带头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应该成为干部道德的主要内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应该是说在嘴上,而应该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在具体行动上就是要切实摆正公仆和主人的位置,这对每一个干部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三要重视干部的“政德”。主要表现为:一是品端行正,高风亮节。古人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个干部,要团结同志,带领群众,不仅要靠手中的权力,更要靠人格的魅力。二是一心为公,清正廉明。“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民不畏我严而畏我廉”,“公生明,廉生威”。一个党的干部只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三是勤政务实,办实事,求实效。做一名干部要甘当人民群众的学生,踏踏实实做事,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为群众办实事,不搞花架子,不追求轰动效应。更不能制造“政绩”。四是责已以严,待人以宽。对自己要谨言慎行,处处事事严格要求,对同志、对他人要宽宏大度,善于团结同志一道工作。

新时期共产党员做工作,一要靠真理的力量,二要靠德的力量。一要身正、二要勤政、三要廉政、四要公正。共产党员要保持一身正气,要有两袖清风、谦虚谨慎、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做到慎独慎微,一尘不染,常怀律己之心,努力在加强人格修养上下功夫。共产党员要不仅能严格要求自己,还能慎重交友,管好子女,正气凛然,在群众中树立和保持党员的良好形象。坚持强调党员的个人素质和品德修养,是加大治本力度,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一剂良方和有效途径。

从沈阳“慕绥新、马向东”腐败大案的情况看,没有道德约束是不行的。这些官员之所以走上犯罪之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道德的约束和自律意识。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人本主义,主张为政以德,注重教化,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个性的思想观念、道德文化、价值取向。这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最深厚的根源。尽管这种传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风貌在不同时代都注入了新的内容,并以新的形式出现,但深藏其中的、一脉相承的东西却是不变的。它如同月印万川,深深扎根在亿万民众的内心世界,形成他们在对待正义与非正义、善良与邪恶、美与丑、高尚与耻辱等是非观念上的趋同。在这样一种前提下,当现实生活中出现错误的思想和行为时,必然有悖于社会大多数人的心理定势,很容易使人们产生对这种错误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批评、帮助和规劝的义务感和责任感。同样,社会生活中的高尚的思想和行为也很容易使大多数人见贤思齐,得到普遍的赞扬和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讲,广大共产党员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

四、从管理控制论谈党内监督

管理控制论认为:权力的运用如果没有限制和制约,那么权力无疑就有被滥用的危险。如果权力被滥用,统治的基础就要动摇。管理学强调要从两方面对权力进行监督:一是用法律制度加以限制;二是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外部监督很重要,内部监督也不可缺少。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具有重大而紧迫的意义。邓小平同志曾经强调:“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首先,党内监督是党执政后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性措施。其次,党内监督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防范党员、干部中发生腐败现象的有力武器。最后,党内监督也是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可靠保证。

加强党内监督的关键,是要建立严密完备的监督制度,形成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首先,要制定党内监督条例,党规党法是进行党内监督的依据和保障。要通过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来“有效地监督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领导干部的民主生活,强化领导集体内部的监督作用;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党内监督的有效实施,有赖于制度建设的加强。当前,要在严格执行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加大配套制度建设的力度。其次,要发挥各级纪委的作用,加强党内监督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最后,把自上而下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结合起来。加强党内监督的重点,是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事实证明,对一把手的监督历来是比较困难的。要研究有关措施和办法,改变对一把手不敢监督和监督不力的状况,从重大决策、选人用人、思想作风和廉洁从政等方面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要拓宽党内外监督渠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监督的作用,逐步形成一套法制完备、纪律严明、群众参与的监督体系。

五、从管理激励论谈振奋党员的精神

管理激励论认为:在一个组织中,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要调动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使组织成员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而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潜能的发挥是需要激发的。

一是理论的激励功能。“三个代表”具有凝聚人心的“价值认同功能”。“三个代表”对党的事业作了全方位的价值诠释,使人们对党的事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使党的事业和远大目标显示出凝聚人心的巨大感召力,对于引导高素质新人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具有重要作用。“三个代表”揭示的真谛,能够增强人们对于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领路人——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从而起到鼓舞人心、振奋精神、拼搏进取的重要作用。尽管在实现伟大历史任务的前进征途中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只要有了对党的坚定信念,就不会被这些困难吓倒。而是坚信,我们有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有久经考验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新中国五十多年、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再大的险关也能闯过去。

二是榜样的激励功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讲: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党员都要学习他。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一点出发,就可以变为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六、从管理价值论谈党的群众路线

管理价值论认为:务本之道在于经营民心,争取百姓,主张管理者要“以人为本”,关心他人,对人民实行宽惠,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并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建立和保持和谐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的、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政党。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唯有人民的利益,以人民的利益为自己的最高利益。中国共产党员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这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需要,而不是站在群众头上的官僚集团,它的所作所为都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彻底地为着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它得以发展壮大的源泉。邓小平对此有过深刻的论述,他把人民的评价作为党制定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以“人民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办事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三个有利于”的价值方针与原则。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像一条红线,始终贯穿于我党为实现远大目标而率领人民群众从事的全部革命和建设实践之中。

党员的个人利益必须与党的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完全保持一致。党员不是什么普通人,而是无产阶级的先进代表,应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因此,他的个人利益不会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而是成为“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者。只有在思想上真正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在工作中做到心口一致、言行一致、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出发,把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统一起来。力求使自己说的每句话、采取的每个行动,都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而决不能文过饰非或强词夺理地去蒙骗群众。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凡是要求群众做的,自己带头做到;凡是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而不能“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自己是自由主义”,给群众造成虚假的印象。

七、从组织发展论谈党的与时俱进

组织发展论认为:组织发展是相对于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的反应。一个组织只有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拥有新的生命力,才能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而立于不败之地。组织发展的能动因素是人,管理学要求组织以共同远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自我超越,不断创新。

新世纪,国际局势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与此同时,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党要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接时代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展就要有新思路,改革就要有新突破,开放就要有新局面。所有这一切,对理论的发展又提出了新要求。正是顺应这种时代要求,江泽民同志适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继续和深入,在新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提出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是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经验和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这是马克思主义富有蓬勃生机,并能指导实践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原因。

总之,在历史步入21世纪的今天,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锐意创新,才能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标签:;  ;  ;  ;  ;  ;  ;  ;  

管理理论在党的建设中的应用_党内监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