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患者的效果及药理作用分析论文_谢连梅

屏南县总医院 福建宁德 352300

【摘要】目的:探究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患者的效果及药理作用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胃溃疡患者68例,采用摸球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4例。甲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乙组采用盐酸雷尼替丁治疗。治疗1个周期,共30d;治疗后记录治疗总有效率及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表皮生长因子等指标变化,同时围绕临床采用药物的药理作用进行分析,以进一步对疗效及作用机制进行明确。结果:甲组治疗总有效率97.06%,高于乙组的76.47%,甲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低于乙组,表皮生长因子高于乙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免疫功能指标,药物本身可快速修复溃疡面,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奥美拉唑;胃溃疡;药理作用;肿瘤坏死因子-α

胃溃疡是临床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主要由幽门螺旋杆感染、遗传、药物及不健康饮食导致[1]。患病后,患者可出现上腹部疼痛及不同程度营养不良,随着溃疡面积不断增大,可对其消化功能及胃肠道生理功能造成损伤,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及健康。目前临床针对胃溃疡患者多采用药物治疗,但临床治疗胃肠道疾病药物众多,导致临床用药选取存在一定盲目性,故而有必要针对药物药理作用进行分析,以明确疗效及临床安全性[2]。本院围绕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患者的效果及药理作用开展研究和分析,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胃溃疡患者68例,纳入标准:(1)经病理学及影像学多方面诊断确诊[3];(2)均同意接受药物治疗;(3)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对研究采用药物成分过敏者;(2)认知功能或表述功能障碍;(3)抵触或抗拒治疗。采用摸球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4例。甲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21-66岁,平均(44.1±1.5)岁;乙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20-66岁,平均(44.2±1.6)岁;两组资料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甲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奥美拉唑(生产企业: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6379、20mg)口服,每次20mg,每日1次;乙组采用盐酸雷尼替丁治疗,盐酸雷尼替丁(生产企业:江西汇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6021340、150mg)口服,一次150mg,一日2次。

1.3 研究指标

治疗1个周期,共30d;治疗后记录治疗总有效率及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表皮生长因子等指标变化,同时围绕临床采用药物的药理作用进行分析,以进一步对疗效及作用机制进行明确。

治疗总有效率参照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胃镜和X线检查结果显示溃疡愈合;有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胃镜及X线检查结果显示溃疡有很大改善;无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及溃疡均无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

1.4 数据处理

统计学软件SPSS21.0。“±s”描述计量数据,t检验,(%)描述计数资料,x2检验,以α=0.05为检验判定标准。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甲组治疗总有效率97.06%,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8例、5例、1例,乙组治疗总有效率76.47%,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9例、7例、8例,甲组高于乙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x2=4.610,P=0.032)。

2.2 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表皮生长因子等指标对比

甲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低于乙组,表皮生长因子高于乙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以往临床针对胃溃疡患者多采用盐酸雷尼替丁治疗,盐酸雷尼替丁为组胺H2受体阻断剂,给药后能够针对基础胃酸分泌进行抑制,并有效抑制受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及胃蛋白酶的分泌。在临床治疗中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是对于免疫功能指标并不能准确改善,外加用药后可引起不良反应,导致疗效降低。

奥美拉唑是临床一种脂溶性弱碱性药物,属于质子泵抑制剂,具有易聚集于酸性环境的特质,给药后能够特异性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顶膜构成的分泌微管和胞质内的管状泡,并通过转化为亚磺酰胺的活性形式,与质子泵的巯基产生不可逆结合,达到抑制胃壁细胞质子泵酶活性的目的[5]。且应用于治疗中,能够快速缓解胃灼热及疼痛的缓解速度较快。本研究结果,甲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06%),高于乙组的(76.47%),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指标明显降低,表皮生长因子则处于正常范围之内,进一步证实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在胃溃疡患者中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具有显著效果,能够使其免疫功能指标得到改善,且通过围绕其药理作用开展分析,可充分深入了解药效发挥过程,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秦耿, 王慧芬, 白如雪,等. 消化性溃疡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J]. 中国医药, 2017, 12(10):1549-1551.

[2]周琼, 杨江英, 温凌, et al. 胃炎胃溃疡患者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相关因素分析[J]. 抗感染药学, 2017, 14(2):270-273.

[3]苏振华, 王亮, 魏思忱. 血清胃功能、Hp检测联合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胃溃疡诊断的临床价值[J]. 中国现代医生, 2018, 56(13):43-45+49.

[4]李德斌. 对比分析标准四联疗法和序贯疗法治疗胃溃疡H.pylori阳性患者的临床有效性[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32):148-149.

[5]侯延丽. 探讨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药理作用和临床效果[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 36(03):380-383.

论文作者:谢连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  ;  ;  ;  ;  ;  ;  ;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患者的效果及药理作用分析论文_谢连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