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试算_林业论文

林业绿色经济评价研究指标框架与试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林业论文,框架论文,指标论文,经济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32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338X(2016)02-0003-08

      DOI:10.13843/j.cnki.lyjj.2016.02.001

      在2007年底联合国巴厘岛气候会议上,潘基文指出:“人类正面临着一次绿色经济时代的巨大变革,绿色经济和绿色发展是未来的道路”“绿色经济正在为发展和创新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它的规模之大可能是自工业革命以来最为罕见的”。到目前为止,国际社会对绿色经济的内涵、外延以及特征等方面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相关理论也一直于不断探索和完善之中。联合国环境署发布的《绿色经济报告》中,将绿色经济定义为可促成提高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同时显著降低环境风险与生态稀缺的经济。“里约20+”峰会则明确了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即绿色经济是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条途径。如何衡量绿色经济的发展是目前包括学术界在内的各界人士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本研究在以前两期有关绿色经济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前沿研究,力图提出综合评价指数对绿色经济进行系统评价,并针对林业绿色经济,设计一套评价指标,选取试点,进行试评价。

      1 绿色经济评价研究进展

      1.1 国际研究进展

      国际组织对于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较多,研究的重点是围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绿色经济综合指数、绿色经济多指标测度体系这3个方面展开的。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层面以联合国统计局提出的环境经济账户(SEEA)为代表,并先后推出SEEA-2000、SEEA-2003和SEEA-2012(中心框架)3个版本,极大地丰富了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绿色经济综合指数的研究以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发布的环境绩效指数(EPI)为代表,围绕“减少环境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压力”与“提升生态系统活力和推动自然资源管理”展开评价;研究绿色经济多指标测度体系的主要机构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联合国亚太经济与社会理事会(UNESCAP)等。OECD提出了绿色增长监测指标体系,UNEP制定了绿色经济衡量框架,UNESCAP建立了能够反映经济活动和资源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生态效率指标体系。

      1.2 国内研究进展

      国内对于绿色经济指标体系的研究,大多是依据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通过直接沿用或者修改过去相关的评价内容,进行调整从而形成绿色经济的指标评价体系(赵彦云等,2011;薛珑,2012;肖宏伟,2013;何孝颖等,2013;张焕波,2013;丁刚,2014等)。

      对于林业绿色经济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同样主要也体现在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林业循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和林业低碳经济指标评价体系这3个方面(高瑞馨,2004;陶少军,2007;于波涛,2007;徐寅杰,2010;谢明华,2011;刘华,2011;侯黎明,2012等)。

      2 林业绿色经济评价指标选取与改进

      2.1 林业绿色经济评价指标的选择

      林业绿色经济评价要兼顾林业与绿色经济两方面的特点,林业绿色经济评价指标的选取,既要参考林业绿色经济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刘东生,2013;刘珉,2013;郎晓娟,2013;王刚等,2015;陈文汇等,2015),又要遵循绿色经济的一些基本原则,如可持续性原则、公正原则、尊严原则、健康星球原则、包容性原则、良好的治理和可测量原则、弹性原则、效率充足原则、代际原则(Green Economy Coalition,2012);还要充分考虑林业的天然绿色(生态)属性与自然生长性以及对经济社会的贡献性等因素。为了横向比较需要,选取指标时尽量采用比例、比重或比率形式,或是实际具有可比性的数量指标,同时考虑到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对指标的选择,还要坚持熟悉性、成熟性、简洁性和有效性。

      根据上述回顾与综述,借鉴国内外经验及已有研究成果,初步设计林业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初步设计的林业绿色经济指标评价体系包括了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60个三级指标,包含了林业绿色贡献与影响、林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林业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福利、林业绿色制度与文明进程4个层面,较为完整地体现了林业绿色经济需要评价的内容。

      依据上述构建的指标体系,课题组设计并开展了河北、河南2省的实地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座谈的形式,使用德尔菲法,对初步设计的林业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专家打分评估。

      2.2 实地调研情况及调研结果分析

      2.2.1 调研基本情况

      定性研究的调研时间在2012年,分别在浙江省和贵州省开展;定量研究的调研时间为2014年,调研地区选在河北省和河南省,通过问卷调查与座谈形式展开,发放问卷50份,并在河北省林业厅、河南省林业厅召开了综合座谈会,而且走访了河北保定市林业局、河南省安阳市林业局、河南内黄林场、安阳市汤阴县林业局、林州市五龙镇林业局以及一些林场。

      2.2.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根据德尔菲法的形式设计,由专家给每一项指标打分,同时通过对专家判断依据和熟悉程度进行加权,用加权值作为调整系数,与原得分相乘,得出最终分值。

      (1)河北省问卷结果分析。加权前原始得分,排名前5项的指标为:人均森林碳足迹(98.3)、森林碳汇量(98.3)、林业行政许可公开度(98.3)、支持林业绿色经济的专项法规文件(97.5)、林业投资占财政支出比重(97.1);排名后5项的指标为: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73.3)、林地产出率(75.8)、非木质林产品增长率(76.7)、中幼林抚育面积(76.7)、受威胁物种占野生动植物种的比例(78.3)。

      加权后得分,排名前5项的指标为:森林覆盖率(77.9)、义务植树尽责率(77.6)、林业行政许可公开度(77.0)、用于防护功能的森林面积(76.2)、荒漠面积减少率(75.7)。排名后5项的指标为:林业及相关产业绿色度(33.3)、非木质林产品增长率(42.2)、林业绿色产品占比(44.3)、林产品绿色率(44.9)、林业绿色产业的总贡献率(46.8)。

      比较可知:加权前后的得分排名有了很大的变化,排名前5项和后5项的三级指标基本上都发生了变化。加权后排名前5项的指标更加形象具体,是林业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统计中常用的指标,但是与林业绿色经济联系程度较小;而排名后5项的指标都是一些新的指标,与林业绿色经济的联系程度较高,由于在日常工作没有或者很少统计,大部分林业工作人员对这几个指标熟悉程度较低,因此加权后的平均得分较低。

      (2)河南省问卷结果分析。加权前原始得分,排名前5项的指标为:森林覆盖率(88.8)、天然湿地保护率(87.8)、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87.5)、林业及相关产业绿色度(86.8)、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86.0);排名后5项的指标为:木材自给率(70.9)、非木质林产品增长率(71.0)、林业研发投入增长率(71.9)、林业生态文明基地服务人数(72.0)、贫困地区林业产值贡献率(72.4)。

      

      加权后得分,排名前5项的指标为:森林覆盖率(68.6)、单位面积的森林蓄积量(56.4)、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55.1)、林业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土地面积比例(54.3)、村屯绿化覆盖率(54.2);排名后5项的指标为:人均森林碳足迹(30.0)、林业投资占GDP的比重(31.9)、林业生物质能源占我国可再生能源比例(33.0)、林业能源林面积增长率(33.4)、土地沙化(石漠化)面积治理率(33.6)。

      比较可知:“森林覆盖率”和“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在加权前后均排在前5项。加权后得分排名前5项新增了“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可见被调查工作人员对于森林资源质量的重视,同时更加注重林业绿色经济的结构和长远发展问题,例如“林业自然保护区占土地面积比例”和“村屯绿色覆盖率”。“人均森林碳足迹”的加权后平均得分最低,可能是由于大多数工作人员对于该指标不是特别熟悉和了解。“林业投资占GDP的比重”加权前的得分较低,加权后排在倒数第2,可能是由于相对于绿色经济来说,投资更多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另外3个指标得分较低,主要原因是可能调查对象对指标的熟悉程度较低。加权后平均得分排名后5项与加权前的5项指标完全不同,说明专家判断依据和熟悉程度对于加权后的这5项指标影响较大。

      3 林业绿色经济评价指标调整

      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以及专家提出的意见与建议,重新调整林业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分类标准和具体指标。根据实地调研结果与建议,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绿色度(主要描述状态指标)和贡献度(主要描述变化与比较指标)二大类,每一大类又包括4个方面,林业绿色产业与产品、林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林业绿色就业与发展、林业绿色制度与治理,从而使结构更加清晰;简化了具体指标,从原来50个3级指标减少到30个,指标数量得到了精简,选取的指标更具有代表性。表格新增了“指标含义”和“指标数据来源及计算方法”两栏,对主要指标进行了解释,方便调查人员开展调查工作,详见表2所示。

      4 林业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试算

      4.1 试算数据来源

      4.1.1 绿色度方面

      林业及相关产业绿色度:参考课题开展的专项研究(陈文汇等,2015),根据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林业第一产业采用农业绿色度0.6349;第二产业分不同类型讨论;第三产业采用服务业绿色度0.70807。根据不同产业的产值(林业统计年鉴获得)比重进行加权平均,得到一个综合绿色度。

      商品材供应量、主要经济林产品产量从中国林业统计年鉴获得。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天然湿地面积、自然保护区个数均从中国统计年鉴中获得;荒漠治理面积由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获得。林业就业人数从中国林业统计年鉴及相关研究文献中获得。林业收入主要是指林业系统内职工工资收入和林农的经营性收入。由于数据可得性受限,暂时用林业总产值作为替代变量处理。地方(人大、政府和林业部门)制定的林业法律法规及文件数量,重大(侵占林地、湿地、重要野生动物非法贸易)违法事件发生数主要由地方报告获得。

      4.1.2 贡献度方面

      林业总产值增长率从中国林业统计年鉴中计算获得。林业绿色产业的总贡献率=

      其中0.6代表林业总产值中增加值所占的大致比重,全行业相对绿色度为0.4996(根据课题专项研究);林业(中央)投资占财政支出比重从中国林业统计年鉴中计算获得。

      单位面积的森林蓄积量=森林蓄积量/面积

      用于防护功能的森林面积比重=防护林面积/森林总面积×100%

      天然湿地保护率从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获得;人均湿地面积从中国林业统计年鉴中计算获得;沙化土地治理率由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获得;林业自然保护区占辖区面积比例从中国统计年鉴中获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由国家重点野生动物保护率与国家重点野生植物保护率以数量加权平均获得。

      国有林业职工社会保障度,使用林业统计年鉴中的平均工资替代表示;林业经营性收入在林农收入中的比重由问卷调查获得。

      确权率、林农加入林业合作组织、天然林非商业采伐停伐保护率、林业生态红线考核达标率由林改监测报告及各地上报数据获得。

      缺失数据采用全国平均值代替。上述指标中地方数据、法律法规及文件数量、重大(侵占林地、湿地、重要野生动物非法贸易)违法事件发生数、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率、林业经营性收入在林农收入中的比重、林农加入合作组织的比例、林业生态红线考核达标率、天然林停伐保护率等项的数据由于暂时不易全面获得。如果用平均值代替该指标反映不出差异性,且客观评价时会出现权重为0,不满足评价条件,因此这些指标在本次评价时暂时舍去,不予考虑。

      

      

      4.2 试算方法说明

      4.2.1 专家评分法

      根据所选择的各位专家对各项评价指标所赋予的相对重要性系数分别求其算术平均值,计算出的平均数作为各项指标的权重。优点是集思广益,专家运用专业判断给出权重,比较接近现实;对数据和评价对象没有特别的要求;后期操作较简便。缺点是专家选择没有明确的标准,预测结果缺乏严格的科学分析,结果因专家选择不同而受到影响。

      4.2.2 熵值法

      通过计算熵值来判断一个事件的随机性及无序程度,也可以用熵值来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越大,对其应赋予的权重也就越大。优点是避免权重赋予的时候的主观性;所需借助的工具较少,按照固定的公式计算即可完成。但忽略了指标本身重要程度,有时确定的指标权数会与预期的结果相差甚远;熵值法要求有一定量的样本单位才能使用,且熵值与指标值本身大小关系十分密切。

      4.2.3 综合法

      主观评价法下专家可根据实际问题,较为合理地确定各分量的重要性,但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很大程度上受到所选取专家的影响,且并未因采取诸如增加专家数量和仔细选取专家而得到根本改善,故在个别情况下采用单一一种主观评价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客观赋权法的原始数据来源于各指标的实际数据,具有绝对的客观性,但其依据是信息量的大小,有时会因为所取样本不够大或不够充分,使得得到的结果与指标的重要性不符。因此本评价采用主客观赋权方法相结合。

      

      为了简化思路与平衡取舍,研究假设两种方法同等重要,即α取0.5。

      5 试算结果及分析

      5.1 数据标准化处理

      为了消除数据的量纲和数量级,进行评价之前,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常用的标准化方法为阀值法,其取值范围为[0,1]。而因为熵值法不适用于0值的计算,因此采用功效系数法对其进行改进,最大值最小值均为全国范围的数值,取值范围变为[60,100]。使用功效系数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数据间具有可比性。又因为指标都是正指标,所以数值越大,说明该项指标发展越好。

      5.2 权重确定

      熵值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的各指标权重,见表3。

      为了更直观地表示熵值法和专家评分法的结果,将两者在一张图中表示,见图1。

      

      图1 权重确定结果比较

      总体来说,两种评价方法的指标权重确定结果一致性较强,但个别指标差距较大。主要是因为熵值法突出了指标的差异性而忽视了其重要性;专家打分法突出了指标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其差异性。

      5.3 结果分析与对比

      根据各指标权重进行加权后求得总得分,得到各省排序及得分见表4。

      通过计算,熵值法和专家打分法两种排序结果的相关系数

=0.99537。等级相关系数较大,说明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较为合理。

      在地图上根据平均结果将31个省划分5个区,分别为好、较好、中、较差、差。好的省份有:黑龙江、广西、四川、广东、云南、福建;较好的省份有:山东、江西、西藏、辽宁;中的省份有:内蒙古、河北、青海、湖南、吉林、安徽、陕西、浙江、重庆、山西;较差的省份有:湖北、贵州、海南、北京、甘肃、江苏、新疆、河南、宁夏;差的省份有天津、上海。

      6 结论及启示

      通过林业绿色经济指标的确定、指标的调整、评价方法的选择与比较,建立起了一个现实条件下相对客观的评价体系,由于目前只是研究的初级阶段,研究成果仅仅供学术研究参考,在设计和计算过程中不免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于在下一步工作中加以改进。

      

      (1)解决指标可加性问题。解决指标可加性的方法有阈值法或排序法。同时还可以根据指标的数据类型(定类数据、定序数据、定距数据、定比数据)进行分类,相同类型的数据去量纲化后再进行加总。

      (2)解决指标的代表性问题。首先,评价目标确定后,在选取评价指标时,所选指标能否涵盖评价设计内容;其次,研究指标在由定性向定量转化的过程中,所选指标能否准确代表其原有含义。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需要结合评价框架反复推敲。

      (3)解决评价数据的真实性问题。评价数据部分来自上报数据和各地报告,口径不统一,计算误差较大。下一步研究中,可结合、典型调查、访谈调查及问卷调查加以改进。

      (4)解决评价的精度问题。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分区评价,针对可能会产生的指标缺乏问题,可以构建辅助指标体系,调整分区过程中指标体系的实际精度,保证最后评价工作的准确性。

      (5)解决评价指标的赋权问题。首先,对于综合指标体系来说,采取综合赋权法确定权重是必要的。综合方法可以避免各种方法所固有的缺陷,关键是结合林业绿色经济实际,对各种方法进行分析试组合,优中选优;其次,权重打分时,所选用的专家均为科研类专家,后期应增加一线工作的专家意见进行改进;最后,熵值法与专家打分法采用的是等权平均法,在林业上应用,应结合林业的特点,更偏重主观评价。

      

标签:;  ;  ;  ;  

林业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试算_林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