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延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分析及改革设想论文

中国延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分析及改革设想论文

中国延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分析及改革设想

●李国丰

摘 要: 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标准是特殊的背景下制定的,即人平均寿命短、经济发展程度较低。伴随改革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人口预期寿命也在不断增长,以往的退休制度难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暴露了一系列问题,逐步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为了应对先前制度的各种问题,退休年龄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从延长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分析入手,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延迟退休年龄 人口结构养老保险制度

一、引言

1951年,中国劳工保险条例规定,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女性劳动者的法定退休年龄为50岁,目前的退休年龄规定就是源于此处。1955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把女性干部的退休年龄调整到55周岁。1978年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规定了企业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是男性劳动者满60周岁,女性劳动者满50周岁,且累计工龄满10年;现行法定退休年龄是依据这两个文件制定的。1980年以后,法定退休年龄稍微做了一些调整和补充,具有高级职称以上的女性知识分子和少数的知识分子可以适当延迟到60周岁;对于少数男性知识分子可适当放宽至65岁至70岁。国务院在1991年颁布的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继续延用原有法定职工退休年龄的相关规定,男职工老年劳动者退休需达到60岁以上,女职工劳动者退休需要超过50岁;另外,女干部退休年龄需满足55周岁。至此以后,关于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的规定一直沿用至今。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以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为导向,对被审计单位有可能突发的重大错报进行风险评估,以此来确定审计的范围和内容。把内部审计资源都汇集在一个高风险的区域内,然后再进行逐一的优化配置,最终来提高审计效果。风险导向审计体现了现代社会的一个发展趋势,因此,要减轻审计责任、降低审计风险同时提高审计质量。在国际审计准则方面,已经越来越多的推广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作用,虽然风险导向审计是有争议的,但更多的声音还是肯定的。

目前我国退休年龄标准,是建国初期人均预期寿命40多岁的情况下制定的。2017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由2016年的76.5岁提高到76.7岁,养老保险的赡养比由原来的3.3∶1也下降到了2.9∶1。这就对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发展的形势确实非常严峻,所以必须进行改革。改革的一大内容就是延迟退休年龄,是应对养老金收不抵支风险、维持政策代际公平的有效选择。

养老退休政策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政策制度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这就需要在不断追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总体框架的同时,积极探索渐进式的延迟退休政策方案。为了更好地应对人口对经济和社会带来的挑战和压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相关信息,加速了有关延长法定退休年龄的讨论;来自学术、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退休年龄研究和讨论日趋激烈。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明确了顶层设计,延迟退休政策渐行渐进。虽然当前延迟退休方案还未公布,但是国家对延迟退休政策已经定调,预计2022年政策落地。

二、延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建立的,与当时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配套的,在保护劳动者生产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时间在变,人口结构和经济情况也在改变,以往的退休制度渐渐暴露出其制度缺点,这一问题也在慢慢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重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迫切要求对我国的退休年龄制度进行改革,改革的呼声也在不断的出现,以下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中国退休年龄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1.适时逐步提高退休年龄。根据中国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形势,逐步延迟退休年龄会减少在改革发展中的障碍,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一方面,为了有效应对老龄化的人口危机,保护养老金的收支平衡,为老年劳动者提供收入保障,必须考虑适时推迟退休年龄。另一方面,提高退休年龄,延长人均工作年龄的,为劳动者创造的收入将会增加,将增加养老金的资金积累和利息收入。因此,提高退休年龄对于缓解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目前国家一级明确了顶层设计,虽然当前延迟退休方案还未公布,但是国家对延迟退休政策已经定调,预计2022年政策逐步落地实施。

4.退休年龄对劳动力市场影响分析。延迟退休年龄的辩论,争论的大多数焦点主要在能否增加就业的问题。针对最突出的原因,延迟退休年龄本来就使数量有限的就业机会变得更少,劳动力市场将有更多的人失业或者难以找到新工作。如果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延长退休年龄将进一步减少阻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我国的情况:

2.建立合理的养老金领取机制。退休年龄制度的设计与整个社会保障的体系构建密切相关,特别是养老保险制度。在现收现付制的模式下,需进一步提升劳动者的退休待遇与工作时缴纳的保险费用挂钩关系,充分体现在职与退休的多缴多得的给付关系,避免企业逃避责任,产生道德风险。因此,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应考虑公平与效率的结合,针对不同的退休决策采取不同的给付标准,建立相应的激励、奖励机制。

一是一定时期的就业总量并不单纯取决于将退休劳动人口所占的就业岗位数,而且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所创造的就业机会的总数量。所以,试图通过提前退休政策的改革去留出空缺岗位,解决就业问题是不现实的,进而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是不科学的。解决就业需要依靠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本的投资,从而获得更多新的就业机会和自身能力提升。二是在短期内,延迟劳动者退休年龄,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中国的就业政策的制定,带来一定的就业压力,但这种影响主要取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具体实施步骤。延迟退休年龄将采取小步骤的渐进策略,逐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而不是短期大幅度就提高退休年龄。所以,就劳动力市场来说,对劳动者就业岗位的影响相当有限。三是延迟退休制度不会必然导致就业竞争力加剧,目前我国的失业问题主要源于结构性失业、自愿性失业,岗位空缺与大量失业人员并存,其实质是劳动力供给结构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不相匹配。因此,老年劳动者退休年龄的推迟和社会宏观就业总量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老年劳动者退出劳动力市场的空缺职位并不必然会由年轻劳动者来补上,促进就业的最好方式通过还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来实现。

2.应对养老金支付压力。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预期寿命延长是所有国家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养老保险金支出不断增加,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人口抚养比例的变化,导致老年人口的比例增加,会不可避免地提高退休劳动者对养老金需求,对养老保险的支付产生冲击,尤其是现阶段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对人口变化非常敏感。在人口预期寿命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的大环境下,逐步延长退休年龄以应对养老金支付压力,可以确保养老保险制度的连续运行。

人均寿命的延长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是必然趋势,目前来看,继续沿用以往的退休年龄政策标准,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等带来的压力;从整个国家和社会发展角度来看,延迟退休年龄制度改革利大于弊,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推迟退休年龄,这就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力资本的教育投资回收期,将促进劳动者增加自己的教育年限,努力提高自己的平均教育水平,从而有利于整个社会现有的人力资本存量的利用。

三、延迟退休年龄改革设想

③取四块15 cm×31 cm的玻璃板并用玻璃胶粘在一起。等固定好DNA分子的底端后将其固定到底座的玻璃卡槽中,将DNA分子的顶部与旋转旋钮相连,最后将顶盖与四块玻璃板的衔接处用玻璃胶固定,制作完成。

1.应对人口结构的变化。如果仍然保持相同的退休制度,将面临着人口红利耗尽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劳动力比例的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劳动力供给状况、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储蓄和技术进步三个方面对经济增长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提高青年劳动力的比例,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人口结构的转型具有特殊性,出生率持续下降,2017年人口出生率比2016年下降了0.52‰,只有12.43‰,这一数据比日本的出生率还低。结果导致老年抚养比上升,老龄化加速,适龄劳动力人口比例越来越小,社会总抚养比上升,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不利影响。

他常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是我的座右铭,要做出有特色、有彰显的工作来。”他认为,从事食品监管工作是自己的荣幸,肩负着党和政府的重托,肩负着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安全卫生的食品环境是自己的天职。

3.提高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充分利用。退休年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本积累的个人教育投资决策上。利用“晚进晚出”即推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和提高退休年龄的就业政策代替“早进早出”的就业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大量普及,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继续投资于人力资本,其结果是参加工作年龄逐步向后移。依照既定的工作年龄发展趋势,如果退休年龄继续保持不变,势必会缩短每个人的平均工作时间,“一刀切”的强制退休制度将导致人力资本的输入和输出严重失衡而导致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本文以Milk-run系统为研究对象,将其应用到车间的物流配送系统中。建立了以实施条件、数据收集与测算、路径规划、配送设备和库存控制的5步实施方法。但Milk-run系统是非常灵活的,这一方面意味着它对于大多数物料和工厂都是可行的,但另一方面,Milk-run在设计时会有很多不同的模式,所以为实施而开发的过程可以作为指导方法,但不能被视为标准。每个公司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实施方案进行调整,达到改善内容物料供应的目的。

3.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应该立足我国具体国情采取逐步过渡的弹性退休政策。其基本含义是退休年龄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退休方式具有弹性、退休收入具有某种伸缩性,如一线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应区别对待。退休政策的弹性化,是在精算的基础上建立退休年龄的早与迟,进而领取养老金数量的多与少之间的关联和调整机制,满足不同群体对退休年龄的多样性诉求。如以提前退休需要降低养老保险津贴为例,并且应当基于对人均寿命的估测,在精算基础上确定养老保险津贴降低的标准,使其因提前退休导致的领取津贴年限延长而增加的费用能够因其领取养老保险金额的减少而抵消

在不再召开核安全峰会的情况下,政府领导人必须继续关注确保全球最危险材料和设施的安全。政府官员和核设施负责人必须应对正在不断扩大和演变的风险(例如由网络威胁构成的风险),并且必须努力提高核设施的安全水平。在政治不稳定和恐怖主义风险升高时,这一点尤为重要。为了防止核材料被盗以及核设施遭受灾难性袭击,各国领导人应当加强下述三个领域的工作。

弹性退休制度的设计可以考虑设置一个浮动区间,在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后,按照一定的比例降低或提高退休收益。对于已经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老年劳动者,如果其愿意继续工作在原来的岗位,就需要给予劳动者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相反的是,对没有达到法定最低退休年龄的劳动者提前退休工作而言,减少其相应的退休金收入。设置灵活的退休年龄基本主旨是让员工有一个选择,根据各方面的情况、在一定的范围和幅度内选择适合自己的退休方式。需要指出的是,灵活性不是一个松散的、休闲无约束的自愿退休行为,是在法定政策范围内有规律的调整,为的是更好地反映和满足不同的人员类别、不同收入背景条件等方面的需求。

四、结束语

退休年龄政策涉及范围广、政策性较强,是事关民生的大事。在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做好相关配套措施,在精算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养老金待遇核定、领取机制,采取弹性退休制度逐步过渡,对不同人群采取差异化政策,为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提供就业岗位提供政策保障。

注释:

①李珍.关于中国退休年龄的实证分析[J].中国社会保险,1998(4):23

②赵曼.社会保障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中图分类号: F8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914(2019)02-054-02

(作者单位:长江南京通信管理局 江苏 南京 210011)

[作者简介: 李国丰(1988—),男,汉族,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长江南京通信管理局,经济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保险,教育培训,职称制度。]

(责编:若佳)

标签:;  ;  ;  ;  

中国延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分析及改革设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