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对党的建设的卓越贡献--纪念刘少奇诞辰100周年_刘少奇论文

刘少奇对党的建设的卓越贡献--纪念刘少奇诞辰100周年_刘少奇论文

刘少奇对党的建设的卓越贡献——纪念刘少奇诞辰100周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的建设论文,诞辰论文,贡献论文,周年论文,刘少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为党和国家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正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探索者和先行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理论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和孜孜不倦的耕耘者。

一、科学概括和系统论述毛泽东思想,在历史的紧要关头为我们党解决了举旗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人一登上历史舞台,就高高举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旗帜。当时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如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中国革命的理论,开辟中国革命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解决的重大历史课题。对此,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付出了非常沉重的代价。我们党经过认真总结革命的经验和教训,事实上在遵义会议就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但对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一系列思想理论,还没有作出科学概括和系统论述。

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是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完成的。七大的灵魂,就是确立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七大会场上的横幅标语,就是“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七大以这一点为标志载入史册。刘少奇在党的七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也就是后来的《论党》,系统论述和科学阐明了毛泽东思想的内涵。七大以后,“毛泽东思想”这五个大字鲜明地写在了我们党的旗帜上。

刘少奇的《论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延安整风中,我们党兴起了一场学习和研究毛泽东著作热潮,党内有的高级干部提出“毛泽东思想”的概念。在整个延安整风这个宏大的学习和研究毛泽东著作的热潮中,刘少奇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早在1943年7月4日纪念建党22周年的时候,刘少奇就鲜明地提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个提法。他深刻地论述了毛泽东及其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号召全党用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来武装自己。

1945年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进一步对毛泽东思想作了全面、系统、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他说:“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目前时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民族民主革命中的继续发展,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刘少奇选集》,上卷,333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卷数和页码。)在这里,他集中全党的智慧,科学阐明了毛泽东思想的定义。他既从总体上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的继承性关系,又侧重阐明了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和民族特点,表明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还突出了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的作用和意义及其开放性特征,说明毛泽东思想是必定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论述,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

刘少奇从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中国革命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出发,深刻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由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极大的特殊性,要使马克思主义系统地中国化,要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成中国形式,就必须以高度的科学精神与高度的革命精神相结合,解决许多在全世界马克思主义者面前从来没有提出和解决过的问题。刘少奇明确指出:“正是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出色地成功地进行了这件特殊困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这在世界马克思主义运动的历史中,是最伟大的功绩之一”(上卷,336页)。

刘少奇概括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有九个方面。它为我们党后来进一步总结建国后的历史经验,科学概括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奠定了极为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得到了我们党的充分尊重。

刘少奇紧紧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号召全党学习毛泽东思想,宣传毛泽东思想。七大以后,全党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紧密地团结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取得了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并且从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取得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

作为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刘少奇不仅参与了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体系的创建,而且对毛泽东思想进行了科学概括和系统阐述,为我们党在历史的紧要关头正确解决举什么旗的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功莫大焉!

二、创立党性修养理论,要求共产党员做一个终身的好党员

在党的建设问题上,刘少奇不仅十分重视各个时期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制定,而且十分重视从每个党员应该怎样加强自己的思想意识修养和组织纪律修养,以有效地贯彻执行这些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角度,提出和分析问题,创立了党性修养理论。为党的建设理论作出了自己的创造性贡献。

什么是“党性”?刘少奇指出,党性,就是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和锻炼,就是党员本质的改造。

刘少奇党性修养理论的一个著名论断是,信念问题在党性修养中处在关键的地位。刘少奇指出:“对于我们共产党员来说,有一件事是终身不变的。这一件事就是我们要为党的利益、无产阶级战斗的利益亦即是人类最后解放的利益而奋斗到底。就是我们要做一个终身的党员。这对于我们是终身不变的,变不得的,变了,就叫动摇,变节或叛变,那是党员最大的耻辱。”(《刘少奇论党的建设》,218页)刘少奇要求每个共产党员清醒地认识到,在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难免遇到挫折和失败。他指出,我们的每个共产党员在入党的时候,都曾经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把自己的整个生命献给共产主义事业,在任何情况下都绝不停步。我们共产党员的品质之所以可贵,固然表现在形势好的时候干劲十足,想干得更好一点;更应该表现在遇到困难、遇到挫折、甚至遭到失败的时候,仍然不屈不挠地、坚韧不拔地为党工作,仍然坚信共产主义事业一定胜利。

注重理论上的准备和修养,是刘少奇党性修养理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针对一些同志不重视理论、不注意学习的现象,刘少奇尖锐地指出,没有理论的人很容易被错误思潮“俘虏”,容易被人家天花乱坠的话所迷惑,容易成为资产阶级的“应声虫”。他说,理论是实际工作的指针,掌握了理论才能正确地指导工作,“有些人不懂理论,又要站在指挥台上指挥,行吗?不行。”(下卷,49页)1956年,在党的八大政治报告中,刘少奇总结建党35年的历史经验,高屋建瓴地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对党的事业成败关系最重要的,是各个时期广大党员首先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是否善于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斗争的经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他认为,有些人照例只是在表面上承认马克思主义,或者只是在口头上得意地宣扬马克思主义,使自己成为教条主义者,成为跛足的马克思主义者;或者在前进的道路上,只顾眼前,没有理想,鼠目寸光,成为经验主义者,成为爬行的马克思主义者。两极相通。他们都不是站在而是躺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上,他们不会或者不愿意实行马克思主义,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去解决各种现实的矛盾。他多次大声疾呼全党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刘少奇强调,我们的修养不能脱离革命的实践,不能脱离广大劳动群众的、特别是无产阶级群众的实际革命行动。我们要虚心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且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不断地改正、清洗自己思想意识中的一切与此相反的东西,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他说,这种立足于革命实践的修养方法,和其他唯心主义的脱离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的修养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位,是刘少奇党性修养理论的最高准则。我们党从一开始,就确定了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加入党的队伍,就是下决心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刘少奇强调指出:“一个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都应该首先想到党的整体利益,都要把党的利益摆在前面,把个人问题、个人利益摆在服从的地位。党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我们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的最高原则。”(上卷,130页)

善于在各种复杂环境中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是刘少奇党性修养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中国共产党是在十分复杂的环境中开展工作的。刘少奇在抗战时期谈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曾经提醒广大党员,要严肃地、坚决地执行党适应当时情况所制定的各项具体政策。既不能因为保持共产党员的共产主义的纯洁性而拒绝执行这些具体政策,其中包括保护抗日战争时期社会经济中有益的资本主义成分,使其有一个适当发展的政策;也不能因为执行这些具体政策,接受由于社会经济成分中资本主义成分的适当发展而带来的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丧失共产党员的共产主义的纯洁性。“应该善于灵活接近各方面而保持自己的纯洁,不是将自己放在保险箱里保持纯洁,而是要在各种复杂环境中保持纯洁。”(上卷,78页)这些话是半个世纪前讲的,对于我们今天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条件下,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仍有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

三、深刻阐明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并把这个原则提到无产阶级政党组织规律的高度

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按照无产阶级政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但是把民主集中制原则提到无产阶级政党组织规律的高度,是刘少奇在党的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提出的。他说:“我们的党,不是许多党员简单的数目字的总和,而是由全体党员按照一定规律组织起来的统一的有机体,而是党的领导者被领导者的结合体,是党的首脑(中央)、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依照一定规律结合起来的统一体。这种规律,就是党内的民主的集中制。”(上卷,358页)严格地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就是严格地按照规律办事。

刘少奇把民主集中制同群众路线结合起来,提出了民主集中制是党内的群众路线这一科学论断。刘少奇指出:“党内民主的集中制,即是党的领导骨干与广大党员群众相结合的制度,即是从党员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党员群众中坚持下去的制度,即是反映党内的群众路线。”(上卷,359页)在我们党内,党的领导与被领导、党的上级组织与下级组织、党员个人与党的整体、党的中央和各级组织与党员群众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要发挥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就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原则不同于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官僚的、专制的制度,也不同于无政府主义和极端民主化,它是一种最能发挥党员群众积极性、最能体现党的集体领导的新型组织制度。

只有认真地扩大党内民主,才能巩固党内的自觉的纪律,才能建立与巩固党内的民主集中制。刘少奇语重心长地告诫,如果在我们党内和我国人民中不按民主集中制办事,而是依靠强迫命令行事,那么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政权就有改变颜色的可能,就有发生变质的危险。

鉴于党内政治生活的经验和教训,刘少奇提出,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在党内生活中间要保护、尊重少数人的意见。他说:“在思想原则问题上,经过争论之后,如果还未在党内最后取得一致,是可以通过多数决定的。在多数决定之后,少数同志如果还有不同的意见,在组织上行动上绝对服从多数的条件之下,是有权利保留自己意见的。”(上卷,213页)确实保护和充分尊重少数同志的意见,有利于更好地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使党的决议更加正确,并臻于完善。

四、主张正确、适当地开展思想斗争,指明了解决党内矛盾的途径

党内矛盾是社会矛盾在党内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刘少奇认为,由于党内成分复杂,就容易产生各个党员之间思想意识、观点习惯的差别,就容易产生各个党员在某种程度上不同的世界观和道德观,以及对于事物、对于多种问题不同的认识和思想方法,而“看问题的方法不同,就使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就引起党内许多不同意见、不同主张的分歧和争论,就引起党内的斗争。”(上卷,153页)他说:“党内斗争是保持党的纯洁与独立,保证党的行动在代表无产阶级最高利益的路线上进行,保持党的无产阶级性质所完全不可缺少的。”(上卷,180页)而那种企图回避党内矛盾,避免以至畏惧党内斗争的想法,放任党内某些缺点、错误和各种腐败现象不管的麻木不仁态度,是完全错误的。

刘少奇认真总结了我们党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指出党内斗争主要有三种错误倾向:第一是党内的自由主义与调和主义;第二是机械的、过火的党内斗争;第三是党内无原则的纠纷与斗争。他特别总结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进行过火斗争、混淆党内斗争性质的严重教训,明确指出:“党内斗争,主要的是思想斗争,它的内容是思想原则上的分歧与对立。在党内,由于同志间原则上的分歧与对立,虽然可以发展到政治上的分歧,在某种情形下,甚至不可避免地发展到党内组织上的分歧,但是它的实质,它的内容,基本上还是一种思想斗争。”(上卷,179-180页)这就为正确解决党内矛盾指明了途径。他批评了党内的那些无原则的纠纷和斗争:不是站在党的立场上、整个党的利益上提出问题,而是站在个人利益或派别利益的立场上提出问题;不是为了把党的事情弄好,甚至是为了把党的事情弄坏,或其它目的;不是从原则上提出问题要党采纳,或要党放弃,而只是凭自己的感情与喜怒来提出问题和进行斗争,为了一时的痛快,为了发脾气抒感慨而骂人和泄愤;在党内无原则地拉拢或打击同志,在同志间进行挑拨离间、阴谋诡计及陷害同志;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对党不负责任地乱批评乱广播及造谣、撒谎、诬蔑等等。他指出,这些都是党所不能允许的。

刘少奇认为,开展党内斗争绝不可以草率从事,必须以最严肃最负责的态度来进行,以适当的批评、适当的态度和适当的方式进行,反对“过”与“不及”,一切要讲道理,一切要讲清楚道理,一切要有道理可讲,“思想原则上界限的明确划分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在组织上,在斗争的方式上,在说话与批评的态度上,应该尽可能的不对立,尽可能采取温和的方式来商讨或争论。尽可能不采取组织手段及做组织结论。”(上卷,210页)

刘少奇认为,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反马列主义思想是从“左”右两个方面来影响党、干扰党的,对于表现为政治倾向上的“左”和右,必须在两条战线上开展斗争。在1962年党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针对当时一些同志中间存在的“左”比右好的说法,强调指出,右不比“左”好,“左”也不比右好。“左”有方法问题,也有立场问题;右有立场问题,也有方法问题,它们对党和革命事业造成的危害都是相同的,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他要求:在开展党内斗争时,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应该有什么反什么。有什么反什么,就是有‘左’就反‘左’,有右就反右,既没有‘左’,也没有右,就什么也不要反。”(下卷,427-428页)这反映了刘少奇实事求是,正确开展反倾向斗争的科学态度。历史的经验证明,在反“左”时要注意防止右,反右时要注意防止“左”,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五、明确指出政治的最大问题是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对丰富和完善党的群众路线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少奇在党的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精辟地概括了无产阶级政党对待人民群众的观点,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上卷,354页)这是对我们党长时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难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的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依据,是处理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根本立场和态度,也是正确的领导原则和方法。

群众路线,人们一般是把它作为一种领导方法或工作方法来认识的。刘少奇在党的七大提出“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上卷,342页)这就突出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政治特性。1957年刘少奇在同中央高级党校的负责人谈到政治时指出:“最大的问题就是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刘少奇提出,党必须根据群众的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工作。一切正确的方针和政策,都是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同时又必须到群众中,“检查党的决议的执行情况并且从实践中检验党的决议是否正确,刻苦地研究新鲜事物并且正确地支持新鲜事物的发展”,(下卷,269页)以补充、修改原来的政策,使其更加完善。如果我们的党“不能在一切时期和一切情况下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不能及时提出正确的任务、政策及工作作风,不能坚持真理,不能在有错误时及时修正错误,那就要脱离人民群众。”(上卷,344页)刘少奇认为,只有虚心地向人民群众学习,把群众的知识和经验集中起来,化为系统的更高的知识,才能够具体地去启发群众的自觉,指导群众的行动。

刘少奇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直接听取群众的意见,不能满足于听口头汇报和书面汇报,特别是不能受假报告的骗。否则就会官越大,真理越少,官做得越久,真理也越少。50年代末,随着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三大改造的顺利实现,党内逐渐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出现了脱离群众、忽视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的现象,使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左”的错误滋长蔓延。针对这种情况,1961年4月到5月,60多岁的刘少奇到湖南农村进行蹲点调查。他在湖南40多天,就有38天住在农村,睡门板,点油灯,轻装简行,用大量的事实教育干部。他语重心长地说:一个党的领导干部只凭听汇报、看报表来领导工作,那是危险的,如果长期如此,不加以改进,就要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我看我们就要灭亡!这对当时那些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干部来说,无疑是一帖清醒剂!

六、提出把那些愿意牺牲自己利益的人接收到党内来,为更高的共产党员条件而斗争

建国前夕的1948年12月,刘少奇尖锐地向全党提出防止腐化的问题。他意味深长地讲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打倒蒋介石、打倒旧政权后,要领导人民组织国家,如果搞得不好,别人也能推翻我们的。在中国这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一个村长,一个县委书记,可以称王称霸。胜利后,一定会有人腐化、官僚化。如果我们党注意到这一方面,加强教育,提高纪律,就会好一些。刘少奇这段话讲得多么深刻啊!

1949年以后,我们党成为执政的党,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刘少奇十分注意党员队伍的建设。1951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组织工作会议上,他及时提出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革命胜利前我们发展党员有一种自然的客观的限制,那时加入党的人要担负遭受反动派迫害的危险,参加党组织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党执政以后,情况不同了,在有些人看来,入党不仅不担负什么艰险,而且可以获得个人的许多保障及荣誉、地位等等,如果不更加提高党员的条件,就会有大批投机分子混进来。新的更伟大更艰苦的任务已经提出来了,共产党员必须比过去具有更高的条件,才能担负这些任务;普通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员的条件必须更加提高。刘少奇同志说,不能“要当长,先入党”。党员没有什么特权,仅仅是担负更多的义务,要吃苦在前,必要时还要牺牲个人的利益。他指出:“如果有的人因此就不愿入党了,那也好,我们就把那些愿意牺牲自己利益的人接收到党内来。这样,党的质量就提高了。”(《刘少奇论党的建设》,655-656页)

刘少奇认为,对党员和干部除了进行教育外,还要再加上一条,实行监督,严格纪律。他说,党内生活的许多不正常现象,并不是由于我们党内无章可循、无法可依,而是这些章程、制度在一些党组织中没有被执行,或者被歪曲了,被破坏了。他旗帜鲜明地提出,如果有的人不受监督,将会造成“可悲结果”。他说,只有在人民群众的监督和帮助下,才能使广大党员和干部少犯或不犯错误,才能使那些犯了错误的党员和干部较快和较好地改正错误。

标签:;  ;  ;  ;  ;  ;  ;  

刘少奇对党的建设的卓越贡献--纪念刘少奇诞辰100周年_刘少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