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教学法在本科生危重症内化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梁妮1,邓真麟2,胡跃强1,刘泰1,胡玉英1,何乾

梁妮1 邓真麟2 胡跃强1 刘泰1 胡玉英1 何乾超1 谭璐璐1 宋曦1 陈炜1 黄河1 苏芮1 黄伟杰1

(1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目的:循证教学法在本科生危重症内化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脑病科2015级本科实习生20名,随机分为循证组10名,对照组10名。循证组在诊治危重症患者工作中进行临床循证教学,对照组进行临床传统教学,教学12周后对“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评分及本科生中期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结果:比较GMER成绩,循证组的总分高于对照组,在“医学科学基础”、“临床技能”、“信息管理”和“批判性思维”4各方面,循证组的得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本科实习生的中期考核成绩,循证组得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教学法在危重症内化临床教学中可提高中医本科实习生的综合临床能力,尤其是“信息管理”和“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循证教学法;内化;临床实习教学;本科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5-0350-02

临床医学是医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但目前受教学条件限制,多数临床医学教学中教师多以教科书及经验判断患者治疗,而忽视了新的临床研究结果对患者诊治的重要作用,无法将新的知识及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更无法使临床思维与实践相结合,导致较多医学生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临床实践机会,理论和实践脱节问题严重,使得医学生将来独立面对患者及复杂疾病时束手无策,无法做出正确判断。2001年11月国际医学教育组织正式出台“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全球各地高等医学教育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1]。循证医学(EBM)教学法已逐渐广泛应用于高等医学教学中。循证医学要求临床医生既应以医疗法律法规为原则,又应将教师专业知识与他人的医疗方法相结合,同时还应做到“病人至上”。我们在原有本科生循证法教学的研究成果上进一步完善临床循证教学法,应用于医学本科生的危重症实习中,以期增强医学本科生的临床危重症救治能力,在危重症临床实践中将通过循证医学手段获取的知识内化为自身临床素质,培养更多的适应时代要求的[2],经得起实践考验的高级优秀中医学人才。现将结果汇总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脑病科 2015级本科实习生20名,随机分为循证组10名,其中男性4名,女性6名,年龄19~22岁,平均(20.73±1.01)岁;对照组10名,其中男性5名,女性5名,年龄20~23岁,平均(21.64±0.99)岁。两组性别和年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教学方法

1.2.1对照组:在诊治危重症患者工作中进行临床传统教学。跟随上级医师进行查房,管理危重症患者的诊治工作,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医疗工作,持续12周。

1.2.2循证组:在诊治危重症患者工作中进行循证内化教学法教学。由上级医师带领下临床本科生单独管理危重症患者的诊治工作,在上级医师教授、监督及协助下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在诊疗过程中发现问题,独立查询方法,解决问题,内化所获得的知识。持续12周。

教学12周后,由两位正高级医师对研究中的所有本科实习生进行“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评分,取平均分,并记录其本科实习生中期考核成绩。

1.3 教学效果评价

1.3.1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评分:教学12周后,由两位正高级医师对研究中的所有本科实习生进行“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评分,包括“医学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交流与沟通技能 ”、“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医疗卫生系统”、“信息管理”和“批判性思维”,7个领域的60项,每项由低到高分为0、1、2分三个等级,评分后取平均分作为最后个人得分。

1.3.2 实习生中期考核成绩:记录实习生在本科实习生中期考核成绩,包括专业笔试和临床技能考核,总分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以Excel 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资料特点采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本科实习生,对照组10人,循证组10人。汇总“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评分20份,对照组及循证组各10份。实习生中期考核成绩20份,对照组及循证组各10份。比较两组本科实习生的GMER成绩,循证组的总分高于对照组,在“医学科学基础”、“临床技能”、“信息管理”和“批判性思维”4个方面,循证组的得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学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交流与沟通技能”、“群体健康和医疗卫生系统”3方面,循证组的得分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比较两组本科实习生的中期考核成绩,循证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危重症患者病势沉重,合并症多,病情复杂,临床诊治除了具备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还需要相应的临床经验。管理危重症患者非常有利于年轻医生在医术及医德等各方面的成长。在多年的临床教学中,除了传统的带教模式,医学生想要获取临床知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翻阅浩如烟海的医学书籍资料,事倍功半,成长速度跟不上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2001年GMER的出台,让医学临床教学面临严峻的考验。基于原有的研究[3],我们将循证教学法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本科生临床实习带教过程,以期在本科生实习期间,能够利用循证医学的工具和方法,对临床医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和指导,进而为现代医学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循证教学法,可使整个教学过程在当前最新研究证据的基础上,将教师个人专业技能与医学临床实践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意识,提升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临床教学仅以传授医学知识为主的弊端,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教学相长,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全面掌握知识。循证教学的核心依据为客观研究结果,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个人临床经验及丰富的理论知识,随着医学发展而不断获取最新的医学论证,进而不断增强学生的临床医学水平。因此,在循证教学法中,其目的不应以告知学生正确答案为教学内容,应而不断培养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GMER评分方面,循证组的总体评分和“医学科学基础”、“临床技能”、“信息管理”和“批判性思维”4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研究结束后,两组本科实习生的中期考核成绩,循证组得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总体来说,循证教学法在危重症患者的本科生实习带教中对实习生获取经验知识的技能,行为的规范以及伦理观念均有较大的提高。

鉴于危重症患者的特殊性,本次研究所纳入的本科实习生样本量较小,但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结果显示也令人鼓舞,尤其是在现代医学教育中广受重视的“信息管理”和“批判性思维”[4]。可根据将来情况将循证教学法的内化教学模式进一步扩大运用的范围。总之,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教育也应随之不断革新,这样才能在应用循证教学本科生时不断将学生创新力、自学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进而为临床医学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婷嫣,赵夷,胡占升.循证医学教育模式(EBME)在重症医学科临床教学中的实践[J].继续医学教育, 2017,21(7):16-18.

[2]王立红,吕秀云,宿利清.循证医学在呼吸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7,39(S1):149-151.

[3]张玉清.循证护理在ICU专科护士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青海医药杂志,2016(7):63-66.

[4]蒋燕,闫浚玮,郭兰青.循证护理结合案例教学法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3):140-142.

论文作者:梁妮1,邓真麟2,胡跃强1,刘泰1,胡玉英1,何乾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3月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  ;  ;  ;  ;  ;  ;  ;  

循证教学法在本科生危重症内化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梁妮1,邓真麟2,胡跃强1,刘泰1,胡玉英1,何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