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听,看一看——聋哑学前儿童听觉训练之我见论文_钱淑娟

听一听,看一看——聋哑学前儿童听觉训练之我见论文_钱淑娟

钱淑娟 山东省平度市特教中心 266700

摘 要:听障儿童都具有可利用残余听力,通过配戴合适的助听设备可以听到声音。怎样让听障儿童尽快地听懂声音、掌握语言呢?我在日常工作中积极进行了“以听为主,先听后看”听觉训练法的探讨,在聋哑学前儿童听觉康复训练过程中始终禀承“以听为主导,以孩子为主体,以日常生活为内容,以游戏为载体,先听后看,全面培养听障儿童对声音的兴趣,发展听障儿童的语言”,最大限度地缩短了他们和健听儿童的差距。

关键词:听觉训练法 以听为主 先听后看 听障儿童 声音

大多数听障儿童都具有可利用残余听力,通过配戴合适的助听设备,可以让他们听到声音。声音的听到和听清为听障儿童学习有声语言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那么,怎样进行系统科学的训练,使听障儿童能够听懂声音、掌握语言,最大限度地缩短与健听儿童的差距,是学前语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进行了“以听为主,先听后看”听觉训练法的探讨,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以听觉为主导,培养孩子听的兴趣

听觉在儿童的智力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学习语言方面,听觉的运用可以使孩子更好地模仿和分辨声音。因而平时无论是在集训课上还是个别训练中,我充分利用听障儿童的残余听力,尽量避免视觉辅助手段的介入,这样有助于孩子养成利用听觉捕捉信号进行思维的习惯。在听觉训练的初期,我耐心教辅孩子,鼓励他们参与学习活动,采用听音放物、听声寻物、听音乐做动作等有趣味的活动,让孩子感受到声音的存在,听到清晰的声音,对声音的出现会有所反应。如听到一个声音就钓起一条小鱼,或是把转筒按顺序摆好等等。经过这样长期的、反复的训练,能使孩子逐步建立起声音的概念,激发孩子对声音的兴趣,学会等待声音的出现,培养孩子初步的聆听习惯。

针对听障儿童视觉优先于听觉的特点,我在康复训练中有意识地培养听障儿童的听觉注意力,使孩子逐渐养成听觉优先的习惯。如在孩子熟悉了自己的名字后,在集训课上,我有意识地遮掩口形,让孩子完全通过听觉辨别自己的名字。在个别训练课上,我刻意地坐在孩子听力好的一侧,尽量避免视觉线索,让孩子更多地利用听觉捕捉声音,进行认知、思维。在通过听觉不能辨认的情况下,再结合视觉,让孩子看一看,再听一听,反复几次,最终达到听到声音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视听结合手段,有助于加深孩子的听觉记忆,加深孩子对有声语言的理解。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听障儿童会逐渐淡化视觉优先认知的习惯,他们通过听觉就可以捕捉到认知信息,自然不会再有意识地去寻找老师的口形和表情了。

二、以日常生活为主题,扩大孩子的听觉范围

要发展听障儿童的有声语言,就要给他们一个学习语言的环境,扩大孩子听觉的范围,引导孩子发声。日常生活中的吃喝拉撒,平日周边的生活环境,都是孩子们学习语言最直接的来源。因此,我注意围绕日常生活内容为主题,开展生活化主题性教学,有效扩大了孩子的听觉范围。比如我利用孩子们喜欢小动物的心理特征,设置了“可爱的动物”这个语言教学主题。在这个主题教学中,我先让孩子仔细听一听小动物的叫声,再出示小动物,认真看一看小动物,让孩子们观察认识小动物的特征。接下来可以让孩子模仿小动物的叫声,或听一听老师的描述,综合听觉记忆,找出老师描述的小动物。这样的学习主题和学习方式,孩子很感兴趣,学习情感很浓厚,使聋哑学生的听力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再如创设情境小熊请客,我精心地布置了一个小熊的家,告诉孩子,小熊请好朋友来做客,准备了很多好吃的食物招待好朋友。听一听,好朋友来了,他们都是谁呀?每个小动物都发出了自己独特的叫声,孩子们听到叫声都很兴奋,听到叫声就知道是哪个小动物来了。先入为主的声音有效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望,使孩子迫切地想知道是哪个小动物,再仔细地看一看这些图片,这时我展示出相关的图片和模型,让孩子观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音义结合的方法,更能帮助孩子加深对声音的理解,听觉范围不断扩大,不仅激发了孩子听音的兴趣,更是提高了孩子的听觉技能。

三、以游戏为载体,培养孩子的听觉注意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尤其是在幼儿期,游戏显得更为重要。除了语言外,听障孩子的其他机能和健听儿童几乎一样,听觉的缺失使他们的视觉更加发展。听障儿童自幼就用眼睛观察周围、认识大自然,积累了许多感性的经验。但是他们不能够用语言来表达,游戏便成了他们的首选。针对这个特点,我在日常训练中以听障儿童已有的感性经验为基础,结合日常生活中孩子感兴趣的内容,以游戏的方式,让听障儿童在娱乐中不知不觉地学习语言。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我认为这是训练提高听障儿童听觉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学中,我注意给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声音,立足于孩子喜闻乐见的日常生活背景来设计训练孩子听觉的游戏活动,从孩子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入手,让孩子听一听、看一看。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一直很高,他们乐于听,乐于学,乐于说,这样就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习了语言。比如辨音训练时,为了避免孩子对声音感觉枯燥、乏味,我依据儿童都喜爱小动物的天性,设计了“听一听,谁哭了”、“看一看,小动物的家在哪里”等等游戏,让孩子听到一个声音就帮助一个小动物找到家。孩子听到小猫“喵喵喵”的叫声后,先让孩子说出小动物的名称,然后再出示玩具小猫。这样的听视结合有效激发了孩子的听觉兴趣,孩子的听觉注意也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提高。

四、多种感官参与,丰富孩子的认知体验

皮亚杰指出:“儿童的认知建构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小孩子最喜欢动手,因为他们的思维跟随他们的感官,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导,喜欢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听障孩子也不例外,在语言训练中,让孩子听一听、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画一画,孩子们热情高涨,听觉注意高度集中,完全是主动学习说话的,对声音的刺激一点也不觉得枯燥,而且还乐此不疲。如在进行好吃的食物这个主题时,在孩子们对水果有了整体认知后,让孩子们画一画自己喜欢的水果,并涂上颜色。在绘画过程中,让孩子说一说画的是什么、这种水果是什么颜色的,甚至于说说是什么味道的。实践证明,操作活动与声音符号的有机结合,有效加深了孩子的听觉记忆。可见,多种感官参与的语言认知,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听觉技能,还从多方位加深了对语言的理解,丰富完善了孩子的认知体验。

五、以适时沟通为契机,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

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的最终目标是学会沟通、与人交流。我意识到教给孩子的并不是让孩子记住几首儿歌、会说几句话、回答几个问题,而是让孩子能够与人正常沟通交流,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每个孩子都有沟通的需求、表达的欲望。平时我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沟通意识,抓住时机,有效地促进了孩子的沟通意识及表达技能。比如,孩子要喝水时,他在此之前即便是已会说“喝水”这个词,他也可能不说,只是指指自己的嘴巴,表示口渴,这是听障孩子的通病,因为这样更简单省事。这时我就及时询问:“你是说要喝水吗?”然后等待孩子的回答,并让孩子再用语言复述一遍。由于听障儿童语言相对于思维的不同步性,我注意给孩子留有一定的思考和表达的时间,而不是迫不及待、简单地帮孩子倒水完事。

由于听障儿童所处的环境相对封闭,不利于孩子的沟通交往,我便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给孩子创造交往的条件。如有老师们听课时,听课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可以让孩子和听课老师交往,一方面巩固了孩子的训练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的沟通交往能力。如我在教学“好吃的水果”这个主题时,让孩子请听课老师吃水果,在沟通交往中,使孩子能够辨别不同人的发音、掌握水果名称,更为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掌握了礼貌用语。在老师的夸奖声中,孩子也体验到了语言交往的乐趣,沟通交往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升。

总之,“以听为主,先听后看”的听觉训练模式是一种比较适合听障儿童的语言训练方法,促进了听障儿童听觉及言语的发展,逐步建立起与正常人的沟通途径,体现了康复训练的目标。只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我坚信这些听障孩子一定能够早日融入社会。

论文作者:钱淑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5月总第17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6

标签:;  ;  ;  ;  ;  ;  ;  ;  

听一听,看一看——聋哑学前儿童听觉训练之我见论文_钱淑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