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研究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外科治疗临床有效性论文_翟彪

探讨研究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外科治疗临床有效性论文_翟彪

明水县人民医院 151700

摘要:目的 探讨并研究外科治疗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胆石性肠梗阻患者100例,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外科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与调养。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治疗组比对照组约高30%。2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治疗方法优于常规药物疗法。结论 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并发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具有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胆石性肠梗阻;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胆石性肠梗阻是肠道堵塞所致的肠梗阻,肠道堵塞是由于胆结石进入胆道后引起的。该病临床十分罕见,患病初期无明显症状,且呈间歇性发作,不是所有患者都能利用X线检查病况[1]。肠梗塞的临床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急性或慢性肠梗塞,高位或低位肠梗塞,部分或完全肠梗塞,部分性梗塞症状较轻,主要会出现阵发性腹部绞痛。肠道受到较大近端肠管刺激会出现剧烈的肠蠕动,结石也会随着肠道蠕动下降,降低梗塞平面,从而出现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部胀痛等病情变化[2]。该研究通过对该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方式进行研究,探究外科治疗对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疗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随机选取的对象是2014年3月—2015年3月来该院诊治的胆石性肠梗阻患者22例,经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胆石性肠梗阻临床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患者11例,其中治疗组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60.4±10.2)岁,其中,有胆囊结石病史的8例,有高血压病史的3例;对照组男6例,女5例,平均年龄(62.5±9.4)岁,其中,有胆囊结石病史的5例,有高血压病史的6例。两组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有腹部疼痛、有黄疸、恶心呕吐。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病史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与调养。包括禁食、肠胃减压、口服液体石蜡等措施。

观察组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3]。①将造成梗塞的结石慢慢挤入结肠。②将肠管切开,取出结石。为了保证肠壁切口的愈合,在将肠管切开取出结石时,注意将结石先向近端扩张的肠管推移一点距离,然后切开肠系膜缘。③在切开肠管取出结石的同时及时切除胆囊、修补内瘘。有的患者为了手术方便,仅仅单纯的将肠管切开取出胆石,接触梗塞,但是专家学者建议同时进行内瘘和胆囊的处理,这样的做法可以减少并发症的人发生,同时能降低病死率。在手术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辅助检查诊断(主要通过X线和CT诊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3 评定标准

疗效判定[4]:按照相关标准,疗效评为显效、好转、无效。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为显效;好转: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感降低,为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或发生恶化,体征无恢复正常趋势,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统计相关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2 结果

影像诊断结果显示患者胆道系统有扩张积气,其中对照组有52例,治疗组有43例;肠管内高密度结石,其中对照组有14例,治疗组有13例;小肠袢扩张,大量积气、积液,其中对照组有32例,治疗组有34例。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胆囊炎患者有39例,其中对照组有20例,治疗组有19例;胆囊结石患者有28例,其中对照组有18例,治疗组有10例;胆囊积气患者有32例,其中对照组有12例,治疗组有10例。100例患者中15例有胆囊结石病史,在超声检查下发现患者胆囊轮廓不清,腹腔面界限消失,而且肝内胆管及胆囊内有积气,下腹部有强光团伴声影。

通过治疗,治疗组50例患者中,显效35例(70%),有效13例(26%),无效仅2例(4%)。对照组50例患者中,显效17例(34%),有效16例(32%),无效17例(34%)。通过数据对比可知,治疗组显效比对照组多18例,无效比对照组少15例。两组的总有效率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治疗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多30%。2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55,P<0.05)。

3 讨论

胆石性肠梗阻是一类临床上非常少见的疾病,该疾病的患病率和年龄呈正比。该疾病病死率很高,调查发现,60岁以上患病人群病死率高达45%。大颗胆石进入肠道是导致胆石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一般情况下,结石直径在2.5 cm以上会引起肠腔堵塞梗阻[6]。胆石性肠梗阻最常发生的部位是回肠末端,大颗胆石进入肠腔在肠腔较大近端发生堵塞,梗塞平面随着结石的下降而不断降低。结石压迫肠壁会使其缺血、增加肠壁渗出,大量液体可能集聚在近端扩张的肠袢内。大部分患者在患病后期会出现肠扭转、肠绞窄、肠穿孔等并发症[7]。该研究100例患者中出现该类并发症的有8例。患者一旦被确诊为胆石性肠梗阻,一定要尽早进行手术解除梗塞。当前医院主要通过腹部平片、超声、CT及ERCP来检查胆石性肠梗阻。医生帮助患者提高对胆石性肠梗阻的认识是提高诊断率的有效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年龄偏大,很多会伴有其它疾病,仅少数病例可通过护理得到痊愈,多数患者需采用手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于伴有其它疾病的患者应注意对症处理,使患者身体状态达到良好,再进行手术治疗。胆肠瘘及胆囊病变患者可根据患者情况给予不同的手术处理[8]。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应以挽救生命为前提,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胆囊切除及十二指肠瘘修补术治疗。

该研究中,分别给予2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对比结果发现,对照组总效率为63.63%,明显低于治疗组9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效率达到34%,高出观察组约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邹文茂等[3]在《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附 302 例分析》文章中的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后的病死率只有0.7%,由此可知手术治疗对于患者的治疗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与该文章研究结果不同的是其研究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到27.2%,而该研究中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只有8%,造成结果不同的原因可能为术后护理方法的差异。

综上所述,两者均有一定疗效,但外科手术治疗相较常规药物治疗的效果更显著。外科手术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有效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兴华,张蔚,刘海峰,等.胆石性肠梗阻的影像对比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4(2):171-173,167.

[2]刘海峰,张东友,刘兴华,等.X线及CT联合应用对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3(5):553-555.

[3]邹文茂,黄耿文,李宜雄,等.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附302例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8):1093-1096.

[4]张俊仲,柴仲秋,赵飞,等.胆石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进展[J].职业与健康,2014(22):3324-3325,3328.

[5]冯赟,周慧,胡宝华.研究与分析胆石性肠梗阻患者CT与X线临床表现情况[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8):46-48.

[6]冯瑞枝,谢金荣,曾晓梅.胆石性肠梗阻MSCT、MRI诊断及临床意义[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8):4300-4301.

[7]周继新,周钧,田秉章.胆石性肠梗阻临床治疗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82-83.

[8]李琦,孟祥朝,孙惠军.胆石性肠梗阻的治疗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5(3):307-309.

论文作者:翟彪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5

标签:;  ;  ;  ;  ;  ;  ;  ;  

探讨研究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外科治疗临床有效性论文_翟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