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市场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论文

农村市场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论文

农村市场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张丽薇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摘 要]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新时代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而农村市场化经济的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环。市场经济虽然最早是在农村起步发展起来的,但发展到现阶段已经远远落后于城市。当前,农村市场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资源流通受阻、产业融合度不高、政府和市场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以及乡村基层治理不到位等。

[关键词] 乡村振兴;市场化;资源

推动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一环,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实现农村的市场化。农村作为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先行者,首先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村社会结构的转型。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的整体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令人担忧。农村市场化发展过程中主要遇到的问题如下所述。

1 资源流通受阻

在中国长期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下,受国家宏观政策制定的影响,城乡差距一直悬殊。同时,受市场经济利益机制的影响,各种资源要素更易流向经济利益高的地方。由于城市发展速度快,人民的收入消费水平远大于农村,导致资本、技术、信息以及劳动力等资源更多流向城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表面上看是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但从其实质来看是实现要素的优化配置,从而打赢脱贫攻坚战。

电子商务的便捷、快速、实惠等等优势使得实体经济黯然失色,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销售,实体经济该如何发展才能走出困境呢?

2 三产融合发展不足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剪刀差”。工农业产品的交换常常是不等价的,农民常常以低价把自己的生产原料卖出去,但以高价从市场上将其买回。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度不高。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低,一方面是因为交易市场体系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家的宏观调控不够科学。从国家宏观调控角度来看,国家对农业投入不足。农业是弱质产业,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需要政府的扶持。但是,我国对农业的财政投入不足,阻碍了农业的快速发展。当前,发展中国家财政对农业投入通常占到财政支出的10%左右,巴基斯坦、泰国、印度等一般保持在15%左右,远远高于我国的投入水平,使得已经制定的对农业和新兴产业的扶持政策及财政补贴并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反而阻碍了产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对接,使得很多农业生产者在制定相应的生产规划时一直以国家的政策为导向,完全忽视了市场机制,导致农业供过于求[1]

3 乡村治理结构不完善

虽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是社会治理模式并不会自动生成,需要人们主动构建。农民和村集体是农村发展的主人,是推动农村市场化的内生驱动力。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农民和村集体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基层组织在团结、领导农民中的作用,因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的经济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致使农村管理体制必须随之变革。现阶段,农村社会治理结构主要以基层自治型为主,通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形式充分发挥农民当家做主的权利。但是,乡村治理结构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2]:权利之间的相互冲突,村民的自治权会受到党组织和乡镇政府的压制,同时村民内部的自治程序机制不健全,治理不够透明化、民主化的问题长期存在;乡村的治理机制在市场化发展过程中无法准确根据市场发出的信号进行生产调整,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反应滞缓、经验不足。面对国际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必须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使农产品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但是,在很多农村地区有一些问题长期存在,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各级组织并没有起到引导组织作用,只有以集体的力量面对市场竞争,农业农民才能生存下去。此外,如何让农村沉睡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也是乡村自治组织应该承担的责任。

文中结合相关安全预警技术[8-12]和电池热失控机理[13-16]及燃烧行为,设计了锂离子电池安全预警防护系统。该系统能在电池达到安全事故临界点之前通过电池管理系统采取应急措施。并在热失控后及时启动灭火系统,从而阻止火势蔓延、连锁爆炸等现象。降低人员伤害,防止事故扩大。

4 政府市场关系不协调

中国是一个工业化、现代化起步较晚的国家。中国的农产品市场改革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最终才确立了“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宏观调控为辅”的运行机制。市场化改革虽然在农村起步,但是农村市场体制建设一直滞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体制的不完善。市场具有形成价格、传递供求竞争信息的特定功能。市场机制的完善,对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能极大地带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如果竞争环境不公平、流通渠道不畅、利益分配机制不均等,都将影响农民的积极性。

市场机制运行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3]。一是农业管理的体制僵化,如流通管理上涉及多个部门,贯穿产前、产中、产后管理,办事程序复杂,成本高,效率低下,甚至有些部门出现了各自为阵的现象。有些地区部门为了自身利益,为了保护本地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让外地企业进入,实施检测数据不公开等一系列地方保护主义措施,严重阻碍了市场化进程。二是市场的流通机制并没有完整建立,流通渠道混乱,组织化程度低。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存在一个怪圈:本地的农产品被外地供销商收走后因为本地需要该农产品,又从其他地区的供销商手中收回该农产品,大大增加了农产品流通的成本;很多地区交通条件差,信息传导不畅,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内部的管理权责不分,有序高效的整体农产品交易市场有待建立。

5 结语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进入新时代,我们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而农村市场化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败。因此,必须正视农村市场化发展的问题,才能推动农村发展和农民富裕。

参考文献

[1]李国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若干重大关系[J].中州学刊,2018(1):32-38.

[2]魏后凯.中国农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及其政策转型[J].中国农村经济,2017(5):4-19.

[3]张军.农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J].中国农村经济,2015(5):4-9.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29-26-2

作者简介: 张丽薇(1994—),女,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标签:;  ;  ;  ;  

农村市场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