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和张继科的技战术对比分析论文_赵文智

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和张继科的技战术对比分析论文_赵文智

赵文智(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 301617)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和张继科在比赛过程中使用的相关技战术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马龙发球基本以反手斜线和中路直线为主,张继科发球则以反手斜线和反手直线为主,马龙的发球要比张继科更加稳定,张继科的发球反手直线失分率较高; 马龙在发球轮第三板的进攻多数以正反手的进攻为主,但是其得分效果相对较差,张继科在正手拉/攻以及反手拉/攻方面的使用率方面与马龙没有多大区别,但是其拧/弹的使用率要远远的高于马龙; 马龙在发球轮第五板进攻之前的衔接做的不是特别好,偶尔使用的拧/弹技术能够取得良好的进攻效果,张继科拧/弹技术的稳定性要弱于其在第三板的稳定性; 马龙在接发球轮第二板的技术使用以拧/弹和正手拉/攻为主,侧身拉/攻技术和台内挑打技术稳定性稍弱,张继科拧/弹技术的使用率与要远远高于马龙; 马龙和张继科在接发球轮第四板的技术和战术使用都是以正手拉/攻为主,张继科稳定性较差;在接发球轮第六板和第八板的相关技术使用中,马龙和张继科都是以正手拉/攻作为其最主要的技术手段来使用。通过对马龙和张继科的技、战术分析,对我国青少年右手横拍快攻结合弧圈球打法提出了意见。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4-0080-01

张继科和马龙,两个人都是横拍直打的代表性人物。马龙的技战术水平非常全面,在比赛过程中特点非常明显,拥有强大的正手进攻能力和防守能力,同时反手技术也没有明显的漏洞,除此之外,经过世界大赛的历练之后,马龙在比赛中能够表现出稳定的心里和强大的应变能力,其全面的打法、稳定的心理使其在世界范围内难逢敌手;张继科也是一位技战术特点非常突出和明显的优秀运动员,凭借其独特的“拧”技术,在世界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的排名中占有了非常靠前的位置,其在比赛过程中展现出了非常强大的进攻能力和抓住机会的能力,与别的运动员相比,张继科拥有非常强大的反手进攻和防守能力,但是其正手稳定性却相对较差,在比赛过程中比较容易受到自己心情影响。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相关研究方法对张继科和马龙在2010年至2015年期间参加的重要比赛所使用的技战术特征进行分析,相对客观的揭示出马龙和张继科在比赛过程中的技战术特征,并对两个人的技战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个人在比赛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并针对相关不足提出有关建议,为运动员和教练员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马龙和张继科在世界大赛中所使用的相关技战术特征为研究对象。

具体的比赛分别为:马龙对张继科(2015年3月23日世界乒联职业巡回赛德国公开赛男单决赛);马龙对许昕(2015年2月5日,2015年中国乒乓球队“直通苏州”选拔赛男单半决赛);马龙对奥恰洛夫(2015年3月22日,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德国公开赛男单半决赛);张继科对许昕(2015年10月8日,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决赛,);张继科对奥恰洛夫(2014年世乒赛男团决赛第二场);马龙对樊振东(2015年国际乒联总决赛男单决赛);张继科对樊振东(2013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第三轮);马龙对水谷隼(2014年乒乓球世界杯半决赛);张继科对水谷隼(2015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1/4决赛)共九场比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借助于本校图书馆相关资料和网络资源,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网站进行文献的搜索,以“马龙、张继科、技战术、分析”为主题和关键词,以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为时间界限进行了期刊、报道、硕博士论文的搜索,并对搜索所得到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归类、整理和分析。

1.2.2 录像观察法

借助于互联网网络资源,对上述九场比赛的相关视频资料进行下载整理和分析,在观察录像之前,通过和导师的探讨明确了相关技战术的概念,在此基础之上,反复观看所下载的比赛录像,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对相关技战术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为最后论文的撰写提供了最直接的数据来源。

1.2.3 数理统计法

在得到相关比赛数据的基础之上,借助于相关统计软件于EXCEL2010对所得到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详细的整理、分类、统计,剔除无效数据,得出本文最终需要的相关统计数据。

1.2.4 对比分析法

将统计所得的相关统计数据和结论进行详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将得到本文的最终结果,并针对所得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得出最终的结论与建议。

1.2.5 逻辑分析法

对所得出的数据和结论进行归纳、推理与演绎,试图揭示出我国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横打技术在比赛中的相关技术特点。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马龙的发球以反手斜线和中路直线为主,张继科的发球以反手斜线和反手直线为主,马龙的发球稳定要好于张继科。

3.1.2马龙在发球轮第三板的进攻主要以正反手的进攻为主,但是其得分效果相对较差,张继科在正手拉/攻以及反手拉/攻方面的使用率方面与马龙没有多大区别,但是其拧/弹的使用率要远远的高于马龙。

3.1.3马龙在发球轮第五板进攻之前的衔接做的不是特别好,偶尔使用的拧/弹技术能能够取得良好的进攻效果;张继科拧/弹技术的稳定性要弱于其在第三板的稳定性。

3.1.4马龙在接发球轮第二板的技术使用以拧/弹和正手拉/攻为主,侧身拉/攻技术和台内挑打技术稳定性稍弱;张继科拧/弹技术的使用率要远远高于马龙。

3.1.5马龙和张继科在接发球轮第四板的技战术使用都是以正手拉/攻为主,张继科稳定性较差,需要进一步的提高自己正手拉/攻技术在接发球轮第四板的稳定性。

3.1.6在接发球轮第六板和第八板相关技术的使用中,马龙和张继科都是以正手拉/攻作为其最主要的技术手段来使用。

3.2建议

3.2.1 张继科应该注重提高自己发球轮阶段反手直线的发球成功率和稳定性。

3.2.2马龙在发球轮第三板应该注重提高正手进攻的成功率和稳定性。

3.2.3张继科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发球轮第五板拧/弹技术的稳定性,以形成更加鲜明的技术特点。

3.2.4张继科需要进一步的提高自己正手拉/攻技术在接发球轮第四板的稳定性。

论文作者:赵文智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4月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  ;  ;  ;  ;  ;  ;  ;  

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和张继科的技战术对比分析论文_赵文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