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恶病质发生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肺癌恶病质发生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崔慧娟[1]2002年在《肺癌恶病质发生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恶性肿瘤是一类消耗性疾病,随着肿瘤的发展,患者的营养状况逐渐恶化,最终发展为恶病质,大约50%以上的晚期癌症患者死于恶病质。人们对恶病质早有警惕,但至今对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了解,更无有力的治疗手段。近年,国外学者研究发现,某些内源性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介导了癌症恶病质的发生。对恶病质的治疗虽然近年来有一定进展,如孕酮类激素的应用等,但由于其明显的副作用和一些其他原因,治疗效果不令人满意,还缺乏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祖国医学早有治未病的思想,在中医中药对肿瘤中晚期的治疗中,扶正较之祛邪更具实际意义,因此,在恶病质的治疗上,中医中药将大有可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中医对恶病质没有系统的研究,诸如恶病质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诊断标准等基础问题都没有解决,本课题一方面想通过对肺癌恶病质患者的分析,确定肺癌恶病质的中医分型,为中医治疗恶病质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测定恶病质相关细胞因子TNF-α、IL-1,IL-6水平,找出这些细胞因子与恶质不同中医分型之间的关系,为恶病质的预防提供依据。 本课题应用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室查询系统,检索1995年1月至2002年1月在中医科室住院的肺癌病人,根据记录分析病历,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人113例。同时,对现在住院的患者选择不同辨证分型的恶病质病人检测IL-1、IL-6,TNF-α。 本课题以合并恶病质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恶病质的发生原因、恶病质的中医辨证分型以及恶病质辨证分型与恶病质细胞因子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 1.导致本组患者恶病质发生的主要原因:①疾病进展(49.09%),②其次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营养缺乏,占35.91%;③蛋白丢失占7.73%,多是合并胸水的病人,反复、大量抽胸水迅速导致患者出现恶病质;④因过度的化疗、放疗副反应引起恶病质占7.27%。说明绝大多数恶病质的发生与病情进展有关,治疗直接导致的恶病质占少数,不是主要原因。2 肺癌恶病质发生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2.发生恶病质前以气虚痰湿型最多37.8%,其次为阴虚内热型21.26%和气滞血瘀型20.47%,气阴两虚型14.17%,热毒炽盛型最少6.3be.发生恶病质后,除气阴两虚型外,其余各型均侧,皱痰湿型26.23%,阴虚内热型9.84%,气滞血瘀型8.Zbe,热毒炽盛型为0,只有气阴两虚型由14.17%升至54.84%,一半以上的患者属于此型,说明气阴两虚是大多数患者发生恶病质后的证型转归.各种辨证分型均可眼成气阴两虚,其中有1/3的病人由气虚痰湿型发屉成气阴两虚型,有1/4的病人由阴虚内热型发展成气阴两虚型。因此认为预防鹏恶病质发生的关碳避免阴虚、气虚的出现,益气养阴法是预防和治疗肺癌恶病质的主要法则。 通过对肺癌恶病质病人的分析总结,参考有关文献,提出了肺癌恶病质的辨证分型。肺癌恶病质的辨证分型与肺癌的辨证分型有所不同,以气虚痰湿型、阴虚内热型、气阴两虚型、气滞血瘀型为共同,热毒炽盛型到恶病质阶段基本不存在,肺气衰绝型是恶病质肺癌发展到终末阶段的共同证型。 3.TNF、ILI、IL6是恶病质相关因子,TNF水平在恶病质的阴虚内热型和气阴两虚型呈高表达,与其它辨证分型有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刃.001。阴虚内热型和气阴两虚型的共同之雌阴虚证,因此提出,TNF与恶病质阴虚证有相关关系,而且,TNF与其他以阴虚证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主要有结核病、糖尿病、甲撇功能亢进证、恶性肿瘤、高血压、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有相关关系,TNF的升高基本可以解释肺癌恶病质的临床表现。IL-6水平与恶病质各辨证分型没有明显差异,恶病质时各辨证分型的共同点是气虚,因此认为IL-6水平可能与气虚有关;ILl未测到。故建议以TNF a、IL6作为监测肺癌恶病质的指标。

徐凌敏[2]2014年在《晚期胃癌营养缺乏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恶性肿瘤是一种恶性消耗性疾病,随着肿瘤的进展,患者营养状况逐渐恶化,最终发展为恶病质。胃癌是一种起源于胃上皮的恶性肿瘤,因其死亡的病例数占全球肿瘤死亡病例数的第2位。因此,胃癌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晚期胃癌患者常呈营养缺乏状态,重度营养缺乏症可形成恶病质状态。营养缺乏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影响患者治疗方案的实施,降低临床疗效,使患者生命难以维系,降低患者生存期。因此,晚期胃癌营养缺乏症的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营养缺乏症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新的营养缺乏症防治措施着重于纠正细胞因子引起的代谢异常、抑制细胞因子产生及抑制细胞因子作用于靶器官,同时应用对症营养支持治疗的药物,但并无显着的临床疗效,且存在治疗时机延后、费用高昂、手段缺乏等缺点。如何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目前最受关注的问题。中医药在治疗晚期胃癌营养缺乏症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应充分发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优势,深入研究传统医学的内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行个体化治疗达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但目前中医治疗方面尚存在不足:虽对胃癌病因病机记载内容丰富,而未有关于晚期胃癌营养缺乏症的系统文献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的研究,部分内容涉及营养缺乏症的治疗与症状改善,而无以中医药干预治疗晚期胃癌营养缺乏症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临床研究。研究目的:通过本研究,确定晚期胃癌营养缺乏症的理论基础、病因病机、证候特征等;并探索对晚期胃癌营养缺乏症的中医辨证分型有辅助指导意义的客观化营养评估指标。在此基础上,为中医治疗营养缺乏症打下基础,为进一步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制定中医营养支持原则、干预方法与途径,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应用东直门医院病案室查询系统,检索2008年3月至2013年10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东直门医院住院的胃癌病人,根据记录分析病历,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85例。参照胃癌的中医诊断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以%IBW,(实际体重与理想体重比)、血红蛋白(HGB)、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为主要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各客观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①中医证型分布特点:85例患者,中医证型以脾胃虚弱型为主,有35例,占41.17%,其余依次是气血两虚型20例,占23.53%,痰湿凝滞型13例,占15.29%,瘀阻胃络型7例,占8.24%,肝胃不和型6例,占7.06%,胃热伤阴型4例,占4.71%;②性别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各证型男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年龄与证型的关系,按年龄分为四组,70-80岁为1组,60-70为2组,50-60为3组,40-50岁阶段组内样本量3例较少,故不纳入数据统计。各证型在3个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0);组间两两比较,1组与3组、2组与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④%IBW,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各证型%IBW1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有极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0);%IBW1在各证型间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35),组间两两比较,痰湿凝滞组与脾胃虚弱组、气血两虚组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HGB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各证型HGB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GB在各证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ALB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各证型ALB下降程度比较存在差异(P=-0.022);ALB各证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1);⑦TP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各证型TP下降程度比较差异具有极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1);TP各证型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晚期胃癌营养缺乏症的中医证型以脾胃虚弱型为主,其余依次是气血两虚型、痰湿凝滞型、瘀阻胃络型、肝胃不和型、胃热伤阴型。2.年龄与晚期胃癌营养缺乏症的中医证型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60-70岁、70-80岁的患者以脾胃虚弱型居多,其次是气血两虚型。50-60岁的患者以痰湿凝滞型最为常见。3.%IBW1与晚期胃癌营养缺乏症的中医证型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IBW1轻度下降的患者以痰湿凝滞型为主;%IBW,中重度下降的患者以脾胃虚弱、气血两虚型为主,其中脾胃虚弱型最为常见。%IBW1最低的证型为胃热伤阴型,其次是脾胃虚弱型。4.ALB与晚期胃癌营养缺乏症的中医证型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ALB中度下降的患者以脾胃虚弱型、气血两虚型多见为主,脾胃虚弱型最为常见;ALB重度下降的患者以脾胃虚弱型为主。ALB最低的证型为脾胃虚弱型,其余依次是气血两虚型、胃热伤阴型、痰湿凝滞型、瘀阻胃络型、肝胃不和型。5.TP与晚期胃癌营养缺乏症的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TP中重度下降的患者以脾胃虚弱型为主。

张璐, 邬伟, 舒琦瑾[3]2014年在《肺癌中医证型与其相关肿瘤标志物关系》文中指出分析近年来有关肺癌中医辩证分型与某些指标表达的相关性,如细胞因子、免疫因子、骨桥蛋白、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等,客观的阐明了中医辩证的重要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对肺癌的诊治。

包叁裕[4]2012年在《老年癌症恶病质中医证型与相关炎性因子的研究及康莱特治疗恶病质的机制初探》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老年期癌症恶病质中医辨证分型与瘦素(Leptin)和脂质动员因子(ZAG)的关系及临床意义,以期对老年期恶病质患者今后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观察康莱特注射液在临床治疗中对恶病质的疗效,以提示中药薏苡仁治疗恶病质的作用机理。方法:第一部分:搜集2010年3月-2012年1月南京市鼓楼医院老年科住院的老年期癌症恶病质患者,参照中西医诊断标准纳入观察并按中医辨证分脾肾双亏、正虚瘀结、肝肾阴虚叁型。因肝肾阴虚型在此次临床研究中收集的病人较少,故只对脾肾双亏组、正虚瘀结组两组中医证型进行比较。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瘦素(Leptin)和脂质动员因子(ZAG),在两组的表达情况,比较两组间ZAG、Leptin、血脂、血压、体重指数(BMI)等临床指标。并对不同年龄层次分组,以80岁为界,60-79为老年组,80岁以上(包括80)为老老年组,观察各指标。第二部分:应用康莱特注射液(Kanglaite injection/KLT)200ml静脉滴注,一天一次,疗程21天,观察治疗前后卡氏评分(Karnofsky,KPS)、瘦素(Leptin)、脂质动员因子(ZAG)和甘油叁酯(TG)的变化。结果:第一部分:1.脾肾双亏组的甘油叁酯(TG)高于正虚瘀结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血脂指标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脾肾双亏组Leptin血清水平低于正虚瘀结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脾肾双亏组ZAG血清水平高于正虚瘀结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通过偏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Leptin与BMI、TG、体重、腰围有相关性,与BMI、TG、体重、腰围呈正相关,而ZAG与BMI、TG、体重、腰围呈负相关;5.老年期癌症恶病质患者老年组和老老年组(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eptin、ZAG和血压(B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总胆固醇TC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二部分:1.脾肾双亏组、正虚瘀结组治疗前后比较卡氏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脾肾双亏组、正虚瘀结组治疗前后比较TG、HB均较治疗前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脾肾双亏组、正虚瘀结组Leptin血清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均较治疗前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脾肾双亏组、正虚瘀结组ZAG血清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均较治疗前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肾双亏是老年期癌症恶病质的主要病机;老年期癌症恶病质的脂肪代谢与瘦素血清水平的降低、脂质动员因子的升高相关;康莱特注射液治疗癌症恶病质的作用机理是促进脂肪合成,降低脂肪分解。

梁翠微, 杨兵, 杜均祥, 彭东旭, 龚五星[5]2010年在《晚期肺癌恶病质中医辨证分型及细胞因子变化》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恶病质血清细胞因子变化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8例晚期肺癌恶病质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n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结果 38例肺癌恶病质患者中,10例(占26.3%)为气虚痰湿型,5例(占13.2%)为阴虚内热型,3例(占7.9%)为气滞血瘀型,20例(占52.6%)为气阴两虚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气阴两虚型和阴虚内热型TNF-α显著增高(P<0.05),气虚痰湿型和气滞血瘀型TNF-α显著减低;气阴两虚型、阴虚内热型、气虚痰湿型IL-1I、L-6水平均显着增高。结论肺癌恶病质中医辨证分型以气阴两虚型为主,TNF-αI、L-1I、L-6是肺癌恶病质相关因子,TNF-αI、L-1与恶病质的阴虚证有关,IL-6水平可能是反映气虚的一个指标。

参考文献:

[1]. 肺癌恶病质发生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 崔慧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2

[2]. 晚期胃癌营养缺乏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临床研究[D]. 徐凌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3]. 肺癌中医证型与其相关肿瘤标志物关系[J]. 张璐, 邬伟, 舒琦瑾.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4

[4]. 老年癌症恶病质中医证型与相关炎性因子的研究及康莱特治疗恶病质的机制初探[D]. 包叁裕.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5]. 晚期肺癌恶病质中医辨证分型及细胞因子变化[J]. 梁翠微, 杨兵, 杜均祥, 彭东旭, 龚五星.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10

标签:;  ;  ;  ;  ;  ;  ;  ;  ;  ;  

肺癌恶病质发生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