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及对患者术后血清学指标的影响论文_邓少序

溆浦县中医医院普外科 湖南怀化 419300.

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治疗中实施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术后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择本科室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间80例直肠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40)和开腹组(n=40),腹腔镜组实施腹腔镜手术,开腹组实施开腹手术,分析两种手术术式的疗效及患者术后血清学指标状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较开腹组无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SOD、Cor、CD3+、CD4+、VEGF、aFGF水平较开腹组更优(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治疗中实施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血清学指标优于开腹手术。

关键词:直肠癌;腹腔镜;开腹手术;疗效;血清学指标

直肠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疾病,患者发病初期症状无明显特异性,多数患者就诊时病情较为严重,预后不佳。直肠癌根治术是临床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术式,目前临床常用的术式主要分为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而当前临床研究发现手术创伤可导致机体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变化,进而影响患者术后疾病归转、复发及转移状况[1]。本科为了解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手术效果差异性,对本科室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间80例直肠癌患者分组后分别实施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现将两种手术术式的疗效及术后血清学指标状况回顾性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本科室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间80例直肠癌患者实施观察,按手术术式分为腹腔镜组(n=40)和开腹组(n=40),腹腔镜组患者中男女比为:23:17,年龄跨度39-77岁,平均年龄54.5岁(s=8.7);疾病分期:Ⅰ期12例,Ⅱ期18例,Ⅲ期10例;开腹组患者中男女比为:22:18,年龄跨度39-76岁,平均年龄54.4岁(s=8.9);疾病分期:Ⅰ期11例,Ⅱ期19例,Ⅲ期10例。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独立样本检测结果符合对比研究标准,P>0.05。

纳入标准:实施手术病理确诊为直肠癌患者;存在手术指征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排除标准: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其它恶性肿瘤疾病患者;严重脏器功能损伤患者;妊娠、哺乳患者;精神障碍患者[2]。

1.2 方法

腹腔镜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气管插管全麻,取膀胱截石位,为患者建立气腹,保持气腹压12-14mmHg。置入腹腔镜探查患者直肠状况,在肠系膜根部将乙状结肠系膜切开,常规分离,沿患者血管将周围淋巴结完全清扫。沿骶骨岬向下将骶前间隙分离,将过尾骨尖锐性分离。游离直肠前壁,使用超声刀辅助行锐性分离,至患者肛提肌筋膜。于左下腹行4cm切口,将肠段取出,在肿瘤上部10cm位置将乙状结肠离断,近端实施造瘘处理。

开腹组实施开腹手术,行气管插管全麻,取膀胱截石位,在患者腹部正中行手术切口,手术切除部位与腹腔镜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两种手术术式淋巴结清扫数状况。

②分析两种手术术式对患者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皮质醇Cor)、细胞因子(CD3+、CD4+)、恶性生物学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酸性成纤维生长因子aFGF)的影响。在患者手术前后采集患者5ml外周血,3000r/min离心分离10min,取血清实施检测。SOD、Cor实施放射免疫法检测,CD3+、CD4+、VEGF、aFGF实施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1.4 数据统计

用SPSS20.0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淋巴结清扫数、氧化应激指标、细胞因子、恶性生物学指标,t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手术术式淋巴结清扫数状况

腹腔镜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13.4±2.8)个较开腹组(13.6±3.1)个无明显差异,t=0.303,P=0.763。

2.2 两种手术术式对患者血清学指标状况

腹腔镜组患者术后SOD、Cor、CD3+、CD4+、VEGF、aFGF水平较开腹组更优(P<0.05),详见下表1。

3 讨论

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均是临床治疗直肠癌的重要术式。目前临床诸多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创伤极易导致机体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抑制。SOD、Cor是反映机体氧化应激的重要指标,SOD可消除生物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氧化应激越严重SOD水平下降越明显,Cor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属于应激激素,其水平高低直接反映氧化应激反应强弱状况。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氧化应激反应,但腹腔镜组患者变化更小,说明腹腔镜手术创伤更小,与临床报道相符[3]。

CD3+、CD4+是反映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其水平越高,机体免疫功能越强。目前临床报道提出麻醉及手术过程均会对免疫功能产生影响,导致免疫抑制,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下降不仅会增加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还会引起患者复发风险升高,影响患者预后[4-5]。本研究中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指标抑制更低,提示实施腹腔镜手术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及复发风险。VEGF、aFGF均是恶性生物学指标,两者分别属于促血管新生因子和促内皮细胞增长因子,其水平越高提示患者肿瘤复发及转移风险高。此研究中腹腔镜组患者术后VEGF、aFGF水平更低,提示腹腔镜手术可极少细胞因子进入血液,对于患者病情控制效果更优。此外,本次研究中仅了解两组患者淋巴结清除效果无差异,对于患者远期病情控制效果及预后状况仍需具体数据分析。

综上所述,直肠癌患者治疗中实施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免疫功能及肿瘤因子控制效果优于开腹手术。

参考文献:

[1]戴春,谭明,于永进,等.腹腔镜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对直肠癌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5):106-107.

[2]谢波,钱军,喻大军,等.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手术对围手术期患者应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6,37(20):3068-3070.

[3]蒋明,崔海宁.微创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联合快速康复技术治疗直肠癌临床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3):263-267.

[4]闫军,李亮.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比较[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5,22(2):109-112.

[5]郭宏斌,刘超.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65-68.

论文作者:邓少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  ;  ;  ;  ;  ;  ;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及对患者术后血清学指标的影响论文_邓少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