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价值与实现_职业规划论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价值与实现_职业规划论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价值与实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职业生涯规划论文,高校论文,价值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09)12-0068-03

职业生涯规划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传入中国,并逐渐成为人们职业选择、职业设计,特别是大学生面临和思考的现实问题。在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中,蕴涵着丰富而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深入挖掘、充分利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依托,积极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凝聚力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契合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体在对自身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社会环境、社会需求、发展机遇、学历层次、特长本领、容貌体征等)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的基础上,确定其事业的奋斗目标,选择其实现目标的工作,确定其相应的教育、发展和培训计划,并对每一步骤的发展顺序、实现时间和发展方向做出科学、合宜地计划和安排的活动。具体地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自身条件和未来从事的工作的认识,以及基于这种认识对自己的大学学习和生活所做出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和调整,以适应未来工作发展需要的活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结合大学生自身实际条件及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客观情况和实际需要,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学习职业规划方法,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出合理规划的教育。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的教育表现形式,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两者的内在契合之处,具体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育对象的针对性。教育对象的针对性是教育者在实施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结合受教育者的个体特征和个性差异实施的一种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从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不同大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形式,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解决大学生个体实际思想问题,推动大学生群体思想觉悟、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的普遍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则是大学生从自身个体特征和个性特点出发,在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社会,形成科学的自我分析、自我判断和自我定位的基础上,做出恰当的与自身实际情况及社会实际需要相符合的职业设计、职业选择,最终实现自身职业生涯目标和职业生涯理想的人生策划活动。这种共同的对象针对性特征,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对象上有了共同的着力点,在教育方式上也产生了诸多共通性,有利于两种教育方式融合共生、相互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因此成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发展的重要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追求的社会和个人的协调发展,个人主观目标与社会客观目标的有机结合以及理想目标与现实目标的高度融合的目标,也将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深入发展而成为可能。

第二,教育内容的互通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内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在规划职业生涯教育中帮助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集体主义价值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本身,不仅反映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总体方向和具体选择以及大学生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实现途径,而且体现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身的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方向。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深化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是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确定方向的过程。两种教育方式在内容上的互通性,要求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大学生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融合于大学生日常的职业生涯规划之中;使思想教育的导向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得到更加切实充分的发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依据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利用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一平台,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德育功能,对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需要。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核心的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强调发展依靠人,发展为了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凸现了现代社会对人本身的关注和重视。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人力资源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群体能否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与稳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突出问题之一,也是影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推进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健康发展的突出因素。因此,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突破口,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大限度地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理想,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保证大学生就业稳定,避免大学生人才资源的浪费,既是实现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其次,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彰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的需要。

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大学生“自主择业”的要求,这一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决定一出台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方向、确定工作重心。因此,顺应大学生“自主择业”的时代要求,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积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个性特质、现有及潜在的资源优势,客观评估个人职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科学认识自身兴趣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长远需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始终怀着深切的感恩之心,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展示自己的才华,真正做到奉献自己,回馈社会,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需要。

再次,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实现大学生职业理想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大学生客观、科学地对自己进行价值定位,掌握实现自身价值的持续增值的有效方法,增强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竞争力,培育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诚信美德,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本领,是大学生未来职业理想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大学生是青年中特殊群体,他们有思想有抱负,具有丰富科学文化知识和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然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的大学生群体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团队合作意识不强、艰苦奋斗意志薄弱、敬业奉献精神缺乏、诚信缺失以及社会责任感淡薄等不良现象。这种现象表明:目前我国部分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社会的发展需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差距,部分大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理念亟待完善和提高。因此,新时期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推行系统化、专业化、制度化和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引导大学生更加清楚、准确地了解社会、认识自己;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的原则,在增强大学生的职业设计、职业选择、职业竞争能力的同时,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社会的发展需求、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高度一致的教育目标,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主要路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价值实现,关键在于解决好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之中。从我国高校的现有状况来看,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开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路径。

第一,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依托,发挥理想、信念教育的统领作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化。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以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成熟度、满意度为目标,注重大学生职业生涯知识、技能和观念的培养和发展的教育形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象的针对性特征,决定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采取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因此,可以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依托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列入大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分步骤、分阶段地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连续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逐步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知识,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技能。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保证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性质和方向的关键。因此,利用理想、信念教育统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把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审美教育、人文素养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中,真正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自我发展与社会需要,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有机统一。最终在正确的职业生涯理想和科学的择业观的引领和指导下,做出符合自身实际要求的科学的职业设计以及符合社会客观需要的合理的职业选择。例如,在低年级大学生当中,举办工作与职业、人口与劳动力走向等讲座,通过设计人生目标、规划实现人生理想的可行路径等,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在高年级大学生中,进行职业知识、职业技能择业理念教育,开发其择业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报效祖国的信心和决心。

第二,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依托,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实用性和实践性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特征。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可以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而且可以检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这是因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手段。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依托,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使大学生深入全面地了解社会的职业发展和职业需求,帮助大学生科学合理地设计出符合自身与社会实际需求的职业目标和职业理想,又可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特点,并在课内与课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教育原则的指导下,努力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融合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实践的全过程,落实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得到进一步加强;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再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思想问题;可以将大学生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同社会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保证大学生职业规划方向的正确性和职业价值取向的科学性,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地就业。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检验和巩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渗透性,满足教育客体——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而且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发展提供新的平台和载体,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性和时代性。

第三,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依托,加强高素质、职业化、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既要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教育原则,又要遵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自身的特殊规律。加强职业化、专业化、高水平、高素质、相对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需要,也是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水平,增强其教育效果的迫切需要。具体说,一是要建立一支具备职业生涯规划的特殊业务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素质要求的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辅导员队伍,改变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教学与管理队伍临时客串现象;二是学校应积极采取“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长期进修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专职、兼职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进行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实行职业规划指导教师持证上岗制度;三是要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老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专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的业务素质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能力、职业素质水平和职业理想的发展方向;职业指导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影响着大学生思想觉悟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效果。因此,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仅是当前我国高校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顺利进行的业务保证,而且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力组织保障。

注释:

①里尔登:《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②高丽霞:《浅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月刊》,2008年第12期。

③闫礼芝:《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年第10期。

④康胜:《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机结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10期。

标签:;  ;  ;  ;  ;  ;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价值与实现_职业规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