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赵素云,赵洪涛

浅谈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赵素云,赵洪涛

赵素云 山东寿光市洛城街道中心小学 262700;赵洪涛 山东省寿光市洛城二中 262704

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迄今为止,对心理健康公认的理解是:心理健康分为正负两个方面,它不仅仅是消极情绪情感的减少,同时也是积极情绪情感的增多。心理健康也就被默认成了这两种情感。积极情绪情感和消极情绪情感彼此相互独立。

国际上认为,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太重要了。为什么自尊是心理健康的内涵的核心呢?有人曾经把自尊测量方面的数据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测量数据比较,得出它们之间是一种高相关、高一致性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讲,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因此我们说,尊重学生,不伤害别人的自尊心,这是我们当老师的起码或者最起码的一种要求。国际上公认心理健康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心理健康与否往往来自咱们个人主观的体验,客观条件只不过是影响心理健康与否的一种潜在因素。比如说,下了一场雨,你有什么感受?有人说,嗨,雨后空气好,心情非常愉快。也有人说,嗨,是什么破雨,下完了以后满地都是泥浆,让我出行都困难。你看同样一场雨,有人就感到愉快,有人就感到气愤。下雨只不过一种客观的潜在的因素,可是影响着我们不同的心理状态。因此,心理健康是个人主观的体验,而这种主观体验表现出的是一种肯定的正面的精神面貌、热诚的进取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与否不仅仅表现在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过程,或者个性人格的方方面面,而且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我们讲健康,不仅仅讲身体健康,还要肯定心理健康,还要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是真正的健康,因此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在发达的国家,也包括像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情绪经常处于紧张的状态,于是在工作方面、在学习方面、在生活方面就可能遇到心理失衡的现象,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那么,心理健康的标志是什么呢?第一,主观的判断和客观的标准。像刚才说下雨,这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但是不同人对下雨就产生了肯定或者否定的情绪情感,因此我们要考虑到主观的标准和客观的标准的统一,来判定我们心理健康与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二,情绪是心理健康状态的直接体验和重要的测量体系。一个人心理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往往从情绪情感里头表现出来。第三,自尊是心理健康概念的核心。

今天我们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但在学生中间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或者行为问题,这些问题一定要引起我们班主任的重视。有一个孩子的妈妈,她刚好面临着单位下岗的可能,有一天匆匆忙忙回到家里,扔下两包方便面,没有跟孩子说清,就上班去了。因为社会压力、社会竞争,使这个妈妈没有更多时间跟她的孩子说更多的话。当然这个孩子缺乏一种自我修养,他不能正确地看待妈妈为什么今天给我留下两包方便面,缺乏和妈妈感情正确的评价,他误认为自己失去了母爱,再加上他没有很好地自我控制,为了吃两包方便面这个小小的事情,酿成了一场大祸,他留下遗书自杀了!因此要重视我们学生的自我接纳、自我修养。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首先是社会影响。因为社会上存在着唯经济主义,一切向钱看影响着我们孩子的健康成长。其次是我们的学校,学校应该是培养学生、教育学生的场所,但有些学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再次是家庭因素的影响。弱势群体的家庭的孩子会面对这样、那样的压力,太有钱的家庭孩子可能会缺乏上进心。所有这些问题家庭给我们老师提出着挑战,使我们老师、班主任面对着挑战,要去思考如何根据这种客观的因素做好学生心理辅导的功课。大众传媒和网络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今天大众媒体和网络不是宣传、教育人们,而往往在影视和其他作品中间出现拳头加枕头的现象,对孩子产生了各种不良影响。学生内部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如小学生阶段是一个最协调的时期,小学生尽管智力或思维能力迅速发展,但是总得说来,他们心理是开放的,可塑性很强。到了中学阶段问题就比较多,因为中学生处于一种过渡时期,从幼稚的童年到了走向成熟的青年期。幼稚、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导致他们往往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再加上他们处于青春发育期,所以往往会产生这样或那样情绪的强烈变化,所以把中学时期叫作动荡期。所有这些,是因为学生内部自身因素所引起的,要引起我们当班主任的足够重视和注意。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认识到应从以下方面努力,提出心理健康的要求,并按规律去做,就能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进步和成功。一是在学习方面应做到体现为学习的主体,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在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在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忧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在人际关系方面做到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能客观了解他人,关心他人的要求,诚心地赞美和善意地批评,积极地沟通,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三是在自我修养方面应做到善于正确地评价自我,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及时而正确地归因达到自我认识的目的,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平,具有自制力。

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班主任应努力学习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并在实践中修正方法,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够全面地提高我们学生的心理素质。

论文作者:赵素云,赵洪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4

标签:;  ;  ;  ;  ;  ;  ;  ;  

浅谈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赵素云,赵洪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