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程序式功能锻炼表在预防起搏器术后上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论文_王丹 夏林凤 洪丽萍

浅析程序式功能锻炼表在预防起搏器术后上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论文_王丹 夏林凤 洪丽萍

王丹 夏林凤 洪丽萍

(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安徽安庆246003)

【摘要】目的:探讨起搏器术后程序式功能锻炼表预防上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行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实验组患者术后应用程序式功能锻炼表,对照组术后常规功能锻炼,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实验组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随访1年,实验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起搏器术后应用程序式功能锻炼表预防上肢深静脉血栓效果良好,且术后相关并发症少,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程序式功能锻炼表;起搏器植入术;上肢深静脉血栓;预防

临床治疗不可逆的心脏起搏传导功能障碍,尤其是重症慢性心律失常时,多采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术后患者较易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早期功能锻炼是预防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有段,本院以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程序式功能锻炼表预防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行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患者88例,男46例,女42例;年龄53~82岁,平均(62.5±3.1)岁;体质量56~78kg,平均(66.2±10.5)kg;双腔起搏器63例,单腔起搏器11例,ICD 8例,CRT 5例,CRT-D 1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Ⅰ类或Ⅱa类适应证;(2)起搏器植入途径均为锁骨下静脉;(3)排除术前卧床时间超过1个月、深静脉血栓病史、肥胖症、恶性肿瘤、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实施常规功能锻炼,术后,囊袋局部利用沙袋压迫,平卧6h,6~12h后,患者可变换为左侧卧位(左侧30°)或半卧位(30°),术侧上肢在术后72h内禁止活动,患者绝对卧床,72h后,患者可下床活动,进行功能锻炼,比如摆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实验组患者术后应用程序式功能锻炼表进行功能锻炼,锻炼表由多名经验丰富的临床护理人员及相关专家共同制定,具体功能锻炼方法如下:(1)术后第1d:患者取平卧位,平卧12h,并利用沙袋压迫8h,伸直术侧上肢,用力伸开五指,接着用力握拳,以肘关节为轴,术侧上肢进行屈伸运动,每次5~10min,隔4h进行1次。(2)术后2~4d:患者进行下床活动,起床时注意保护术侧上肢,重复第1d的锻炼运动,完成后自然下垂术侧上肢,前后摆臂,前摆约30°,后摆约10°,每次5~10min,每天3次。(3)术后5~7d:重复前几天的运动,并进行术侧上肢手指功能锻炼,沿着墙面,手指向上爬行,爬行时保证手肘不超过肩部高度,每次5~10min,每天3次。(4)术后8d~1个月:重复前面运动,且手指爬墙运动时肘部可过肩,并进行伸展运动,每次5~10min,每天3次。(5)术后1个月后:重复前面的运动,并以肩关节为轴,做旋转运动,适当的进行提肩,每次5~10min,每天3次。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及随访1年时间内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相关并发症(颈肩痛、肩周炎、活动受限)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采用的软件为SPSS18.0,数(n)和率(%)表示计数资料,利用 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后,实验组44例患者中,1例患者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3%,对照组44例患者中,8例患者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8.2%。实验组患者术后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访1年,实验组44例患者均未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1例患者活动受限,并发症发生率为2.3%;对照组44例患者中,6例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3.6%,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活动受限4例,肩周炎1例,颈肩痛1例),发生率为18.2%。实验组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脏功能障碍患者接受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治疗之后,尽管术后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不高,但形成后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上预防起搏器术后上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措施为使用抗凝药物,从护理方面来看,于术后早期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地减少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常规的术后功能锻炼开始的比较晚,预防的效果比较差,通过程序式功能锻炼表的应用,可以尽早的促使患者进行肢体及手指功能锻炼,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2]。

程序式功能锻炼表以时间为轴线,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功能,术后7d内,主要锻炼术侧肢体功能,且锻炼时需要保证肘部低于肩部,术后8d~1个月的时间内,肘部功能锻炼时,高度可以超过肩部,术后1个月之后,扩大运动幅度[3]。术后7d内,患者会因疼痛等因素导致锻炼无法坚持,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指导与监督,并给予适当的鼓励,促使患者坚持,预防术后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爱琴,王轶,朱菊华等.特制背心配合早期活动方案预防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22):74-76.

[2]米培燕.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预防性护理[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08):78-79.

[3]徐勋龙,宿燕岗.心血管植入式电子器械植入后静脉血栓并发症[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2,26(04):349-353.

论文作者:王丹 夏林凤 洪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2

标签:;  ;  ;  ;  ;  ;  ;  ;  

浅析程序式功能锻炼表在预防起搏器术后上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论文_王丹 夏林凤 洪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