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对政府调控经济模式的影响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对政府调控经济模式的影响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对政府调控经济方式的冲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方式论文,政府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从本质上讲,知识经济是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主线,以更为快捷高效的方法为核心内容的。无论是网络经济,还是电子商务,其本质都是一种新的以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经济运行方法。它的革命性在于:在工业文明时代,无论哪种科技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都需要具体的经济载体(如蒸汽机),就象电流通过电线必须消耗一部分能量一样,从知识产生科技,再从科技产生产品,产品变成商品,这一流程,都会消耗掉一部分知识能量,从而降低知识对经济的作用力。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从知识到直接生产力转化过程中的中间环节或中间载体被压缩到最低,甚至没有,而是变成了直接的知识到现实生产力。这种环节的缩减,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更为快速的经济发展时代。

知识经济的社会经济效率提高首先反映为知识对经济拉动能力的提高。一部人类史,从本质上讲,就是知识拉动人类发展的历史。每一次大的知识革命,都是人类产业革命的前提(如冶炼知识下产生的铁器技术导致了农业的革命,物理学新发现产生的蒸汽机导致了机器工业的革命,电力学的发展导致的工业经济的第二次革命等等)。

知识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不一样的。如电力的发现,首先表现在电灯等日常工具上,这时,它拉动经济的能力可能是100,但以后发展到在工业领域替代蒸汽,成为一种新的工业能源,则它对经济的拉动可以放大到1000甚至更多。知识经济的这种拉动力的大小,取决于知识运用的程度。人类在运用各种知识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消耗一部分,这就是物理学所谓的“熵”。就象一个教师向学生教了相当于100的知识量,但学生真正接受的可能只有80。这种知识的损耗,是人类最大的浪费。而知识经济,恰恰在这个方面,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损耗程度,从而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

知识经济在提高知识对经济拉动力的同时,还由于它特殊的运行方式,节约了大量的资源,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经济是一种“直接经济”:消费者与生产者“直接接触”,省去了很多传统经济所必需的环节,商业、运输等资源消耗量很大的部门将因此产生巨大的变化,从而节约大量的资源。同时,知识经济也是一种“无形经济”,知识经济的主要产品——包含人类智慧的电脑软件、专利、技术秘密等,几乎都是无形的。这种无形产品的交易,改变了传统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分开的特点,卖者在卖出商品使用价值取得价值的同时,仍拥有这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如软件),而这在传统产品是不可想象的。无形产品的这种特点,使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再由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使用的频率决定,使用者越多,其使用价值也越高,从而使人类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可以放大至无穷大(这也是为什么网络经营者能很快积聚财力的原因),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发展效率。

(二)

知识经济的这种提高人类社会经济效率的能力,具体可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资源无限化。资源是有限的,地球上的资源随着人类的发展而日益枯竭;而人的知识是无限的、可以随着社会的进程而不断发展。知识成为生产要素后,它所拥有的全新价值创造方式,使价值不再取决于资源和稀缺性,而是取决于资源的普及性,普及率越高,价值越高(现代经济条件相反,根据供求规律,一样产品拥有者越多,产品的价格就越低);决定价值的不再简单地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而是要通过市场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放大程度(即普及程度)来决定。

2.资源的人本化。在现代工业时代,经济发展因素中的决定性因素是资本——这也是为什么马克思把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称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因。就象工业革命使土地(农业文明的基本经济要素)退居二线一样,知识经济使资本退居二线,知识成为其基本经济要素。而知识的载体——人力资源最终成为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知本家”、“金领”阶层的出现,使资本所有者——资本家“从将军变成奴隶”,成为知本家的侍从。

3.价值的无形化。知识经济下的价值并不全体现在有形资产上,在很大程度上还体现在诸如人力资源、商誉等无形资产上,其中与信息有关的高新技术又成为公司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4.生产的即时化。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越来越高,越来越便捷。随着产品的科技含量的提高,生产者要完成生产力的转换,将变得十分容易。

5.消费的即时化。网络载体使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过程之间的距离缩小。在网络经济下,发现好的商品、产生购买欲望、完成购买行为,几个环节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6.营运的即时化。生产与消费的即时化,导致了营运的即时化。在知识经济时代,即时的通讯手段带来了即时的操作和调控,就像司机随时掌握着方向盘,从而解决了现代文明下经济的“时滞”问题,加快了经济的发展。

7.运作的简捷化。知识经济是建立在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的,其信息处理过程显然要比传统的物流运输过程更加高效、节能。

8.供求的无限化。知识经济拥有新型的市场关系,给产品供求双方都带来了机遇和动力。消费者面临的是几乎无限可供选择的商品。同样,就供应商言,它所面临的顾客,可能是60亿人口中的任何一个。在知识经济下,规模生产形成的垄断以及所有的市场准入障碍,都成为历史。供求的无限化最终导致市场的无限化。

9.竞争的国际化。市场的无限化,导致竞争的国际化。知识经济造就了规模空前的竞争,在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双重推动下,地理距离已不再是竞争的障碍。

10.竞争的高速化。速度是知识经济最引以为豪的特点。高速度的载体是信息技术革命,它在竞争手段、营销结构等方面,都引发了一场新的革命。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在相当程度上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催化作用,并且造就了“垂直营销”,使产品和服务能够直接面对最终用户。信息媒介逐渐取代传统媒介,买方与卖方可以进行直接联系,从而使传统的营销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从知识经济的这些特点中,我们可以粗略地看到未来世界的蓝图。知识经济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这些基本特点,将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我们目前所处的,仅仅是知识经济的初级阶段——信息经济时代而已,知识经济的许多特点并没有充分显示出来。因此,我们目前的任务,就是根据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加大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提高我国知识的含量,另一方面,在知识经济的起步阶段,根据知识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未雨绸缪,在各方面作好迎接知识经济的准备。

知识经济的初级阶段是信息经济,而切入点在于高新科技的发展。信息产业,仅仅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基本载体,是一种知识产品的“运输工具”。而真正的知识经济是建立在高新科技基础之上的。只有发展了高新科技,我国才能真正抓住机遇,为发展知识经济作好准备,提高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三)

无论是信息产业,还是高新科技产业,它的发展,主要依靠市场。因此,在知识经济的初级阶段,它仍受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制约。这就决定了在这个时期,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基本上还没有改变,它们的分工基本上还得维持现状。问题是,这种形式上的“不变”,却蕴藏着巨大的“变化”。从政府调控经济的角度看,在知识经济的有形无形冲击下,政府调控经济的方式将发生如下变化。

1.政府调控经济的目的发生变化。在工业文明阶段,政府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调控目的。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政府调控的目的,将转变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二种目标,尽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重叠,但却是二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目标,使资源配置的最佳化标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纯粹地从资源配置最佳化的角度看,资源应该充分利用;但为了可持续发展,在某项资源还没达到最佳开发能力情况下,就不应全部开发,等待以后条件成熟后再开发。如:位于西安市的乾陵是武则天的陵墓,目前只有很少的门票收入,为了提高它的旅游价值,西安市曾提出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首先开发乾陵,但却遭到了中央的否定。这一个例子中,如果按资源配置最佳化目标看,我国政府就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这种措施。

2.政府调控经济的方向发生变化。在工业文明阶段,政府主要调控资源在工业经济领域的分配,即所谓的“生产力布局”,从而达到“资源配置最优”。但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政府调控的重点,将从实物的资源转向无形的资源。这种变化包括:①支持的产业重点从传统的工业领域转向了高科技领域;②在公共产品领域,政府的重点是将从原来的提供经济发展的“硬件”——基础产业、公共设施等,转化到“软件”——人力资源使用价值的提高。这种转变的直接标志就是在财政支出中,教育、文化、卫生等直接提高人力资本素质的支出比重越来越高。

3.政府调控经济的对象发生变化。通过财政、货币等政策,配置包括国有资产、土地等各种资源,实现生产力布局的最佳化,调整市场经济各主体的利益分配格局,实现政府调控目标,这是当前政府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其中,政府的调控工具是各种经济杠杆,调控对象是各种资源。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调控手段没变,但调控的对象则从各种资源转变为知识以及知识的载体——高新科技,并通过高新科技采影响各种资源的配置。如同样是国有企业改革,传统的方法是政府给国有企业一定的政策优惠(财政、税收、银行贷款额度等),并在资源价格上给予折扣(计划价、土地无偿划拨等),在人力资源上给予绝对的支持(大学生分配、户口制度等),在管理制度上给予松绑(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改革),从而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使国有企业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而在知识经济的影响下,政府对国有企业改革所采取的手段仍然是以财政、税收、货币、土地、劳动等政策为主,但其本质的内容却发生了变化:财税政策所针对的,是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如贴息的主要对象就是技改项目);货币政策的调控对象,也是企业科技含量的提高(债转股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企业的科技水平以及由此带来的市场竞争力);劳动政策所调控的,已从一般的劳动力转为知识型劳动力(很多地区规定凡取得一定文凭的或具有一定职称的人进入国有企业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其他政策,如税收、土地等,都是围绕着提高国有企业的科技水平而设置的。政府改革国有企业的目标,已经从重新配置国有企业的资源调整到提高国有企业的科技含量上,它所遵循的是这样的一个思路:通过科技含量的提高,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市场竞争力的提高,让国有企业通过市场取得更好的资源。

4.政府调控经济的范围发生了变化。知识经济使经济运行超越了国界,国际经济一体化、金融国际化的浪潮都已经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看得见的如进出口的快速增长、国际交往的迅猛发展;看不见的如连接世界各地的因特网在中国的发展,国际各种文化在中国的渗透,都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政府行为。特别是以金融风暴所反映的现代文明病毒——泡沫经济的危害性,以及高新科技带来的巨大生命力,使中国政府更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经济要保持快速、稳定、持续的发展,就必须通过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利用高新科技,防范泡沫经济等影响经济的因素,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在传统的经济条件下,中国政府调控经济的目光主要放在国内,即通过国内资源配置的最佳化,实现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在知识经济的冲击下,中国政府的调控目光已经从国内发展到国际,在配置国内资源的同时,注意在国内市场中配置国际资源,在国际市场上提高国内资源的竞争力。如改革开放一开始,我国就十分重视利用外资,对外资的要求,一是越多越好;二是在外商投资的范围上,仅仅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领域排除在外,只有竞争性领域,外商才可投资;三是为了引进外资,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给外资以超国民待遇。因此,在这期间,外资在我国是在对国内企业不公平的竞争条件下,蓬勃发展的。这种情况维持了很长时间,直到我国经济成功软着陆后,中国政府在加快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才加大了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调控力度,开始把外资作为国内资源配置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国际市场作为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发展趋势,使政府调控的范围逐步扩大,从国内资源,发展到国外资源,从国内市场,发展到国际市场。

5.政府调控经济的效果发生了变化。滞后性是政府调控经济的一大特征,任何政府,都是在经济出现问题后,才作出相应的调控措施的。即使是所谓的事先调控,也是经济问题在局部地区——甚至是某一典型企业有所反映后,政府才作出整体性预防措施。如富豪阶层的问题,中国很多地区还没有出现,但已经在上海、深圳等地区有所反映,我国现在所采取的相应对策,就是建立在对这些地区富豪阶层的分析之上的。但由于分析反映有一个时滞,因此即使如此,这些政策,从整个国家看,带有预防性质,但对东部发达地区而言,仍然是落后的。因此,滞后性,是政府调控经济中一大难以根治的缺陷,这在以即时性为特征的知识经济下,将极大地制约政府调控经济的效果。

知识经济时代,政府调控的滞后性问题仍然存在,但滞后的程度却大大降低。首先,政府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对经济信息的处理过程。政府通过“换笔”,提高了信息处理效果。从开始使用电脑,到实施政府上网工程,政府处理信息工具的改进,极大改进了政府对信息的反馈方式和反馈速度。这种信息处理方式的改进,达到了信息共享、信息最优化等目标,从而从根本上为提高政府的调控效果奠定了基础。

政府调控经济的运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政府调控运行方式呈宝塔形,中央政府在最上面,最基层的执行层只有执行调控任务和反馈信息的职能,从中央政府到最基层,要经过多个环节,且每个环节内,还有小环节。由于环节多,且又相对独立,因此,政府调控滞后性就十分明显。

党的十六大关于政治改革的精神,体现了知识经济条件下政府调控方式变化的要求。政府职能调整,以及调整后的政府职能运行方式,是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重新进行权力再分配的过程。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减少环节、改变政府运行方式,提高综合协作能力。而这种环节的减少,正是知识经济即时化要求的体现。尽管政府不可能真正做到即时化,但现场办公、对腐败现象的直接监督等,已经反映了政府力求办事即时化的一种倾向。

标签:;  ;  ;  ;  ;  

知识经济对政府调控经济模式的影响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